时间:2021/5/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昨天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竹节人比武大赛”在武汉市汉阳区郭茨口小学六年级(2)班的教室门前上演,孩子们在呐喊声、喝彩声中玩得不亦乐乎。

《竹节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和伙伴们制作竹节人和玩竹节人的趣事。

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

其中有一个学习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制作出精美的《“竹节人”制作指南》,并按照《指南》制作出竹节人。

语文教师王莉介绍:“竹节人这篇文章虽然有趣,但离学生生活还是十分遥远的,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感受这份乐趣,不妨让孩子们动手做一做,正好这些材料来源于我们生活,随处可得。”

学生胡昌旺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锯竹节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会锯裂,所以这个竹节是我爷爷锯下来的,这8节短的是用来做4肢的,这一节长的是用来做竹节人的头和身体的。”

孩子们还加入了大胆的创意设计

制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竹节人。课间时候,学生们在教室门口摆起擂台,玩得不亦乐乎。学生江琦说:“一开始并不是非常理解,为什么非要用纳鞋底的线呢,用普通的线为什么不行,打完之后才知道,因为纳鞋底的线非常结实,用普通的线一拉就会断掉。”在玩的同时,学生们对竹节人这篇课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彭芷璇通过学习表示

“课文中提到,将鞋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身摆之,手动之,刚开始我觉得它会像提线木偶一样,我做了竹节人之后才知道,不是我想的那样想让它干嘛就干嘛,而是通过线的一松一紧随便摆动,没有任何规律。”

语文老师王莉表示,把课文变成生活中的剧本,让孩子们通过课内的学习找到课外的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此非常时刻,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处于这样的定会被历史铭记的特殊时刻。我们相信,真实人物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95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