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处是山间小道,买包肥料都要人背马驼,很危险,还费时费力。”提起几年前绕远路、行烂路的日子,水城县蟠龙镇高仲村村民鲁永达颇有感触。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水城县,山高坡陡,峰际连天、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约68%为山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曾导致该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水城县纵横交错的交通张家裕摄十三五前,水城县公路总里程仅为余公里,内联不通,外联不畅,群众出行困难。落后的交通面貌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脱贫进程。“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面对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大的短板,自年起,水城县全力向交通基础设施发起总攻,着力破解交通瓶颈制约。
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新建成公路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公里,实现乡乡通二级路,实现境内景区景点路网全连通,实现15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全覆盖……
经过四年扎实建设,水城县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出行难”问题,也铺就了一条农村致富路和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水城县乡村道路“自从通组公路修通后,卖刺梨卖蔬菜也方便了,他们公司可以直接开车进来收购。”鲁永达说,把路修好是大家天天盼望的事,现在他种了10来亩刺梨,除去管护等成本,每年能挣几万元。腰里的钱包鼓了,鲁永达去年还在公路旁盖了新房子。
事实证明,对于像高仲村这样的村子来说,脱贫攻坚,路尤其重要。一条条畅行乡村的公路,不仅改变了交通条件,也成为牵引乡村振兴、带动百姓致富的新动能,路越宽,群众致富的渠道才会越宽。“路不仅是基础,还是信心。有了路,才能让村民看到奔头。”水城县蟠龙镇高仲村党支部书记周勇说,乡村公路修通后,村民的干劲更足了,现在的高仲村,不再是以前贫穷落后的高仲村了,土路、没水、危房……那都是历史了。
水城县境内高速公路修一条公路,引领一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水城县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在村庄、产业基地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道独特的美丽风景。
“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坐在家里网购快递、销售特产,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创业的舞台。随着农村公路“毛细血管”不断完善,农村客运片区经营、延伸经营、捆绑经营模式得以推广,城乡物流配送能力切实提升,让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
水城县营盘乡交通网络如今,水城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组组通硬化路公里,形成了“干支相连、区域成网”的路网格局。
“高山挡不住,天堑变通途”。铺下的是路,竖起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水城县最大限度激发交通活力,让交通成为惠及民生、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强大“引擎”。人背马驮的的场景已成历史,“四好农村路”的畅通必将水城县带入新的历史篇章,走向富裕的明天。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运编辑魏容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48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