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哈市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391566004500125&wfr=spider&for=pc
耳石症的前世今生在门诊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头晕患者,从6岁小孩儿到80多岁老人。

  听到最多的问题:大夫,我的头晕是不是颈椎压迫血管神经呀?更有甚者,直接带着颈椎片来咨询的。

  正是因为颈椎病导致眩晕的观念根深蒂固,作为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的医生,有必要普及一下有关眩晕的相关问题。

知多点

  

  医院“眩晕门诊”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其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叫“耳石症”,最为时髦的检查叫“眼震电图”,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叫“耳石复位”。

  不少患者对耳石症概念还不够清楚,门诊患者第一次听到会很蒙圈,会不自主的摸摸自己的耳道是不是长结石了。实际上“耳石”指的是内耳半规管内淋巴液中有自由浮动的耳石碎片,随位置变化导致眩晕发作,并非老百姓所说的结石。

  “耳石症”在医学上称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阵发性、由头位变动引起的,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暂的发作性眩晕,是最常见的位置性眩晕,约占位置性眩晕患者90%,约占眩晕门诊就诊人数的20%-25%。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多。“耳石症”有多种类型,85%-90%发生于后半规管,5%-15%发生于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耳石症较少见。

  “耳石症”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重者可长期丧失工作及生活自理能力,早期治疗和干预有助于早日康复。

  首选复位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有效,需由眩晕门诊专科医生操作。辅以药物治疗,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我院眩晕门诊开展眼震电图检查及耳石复位治疗已有多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与良好的社会效益。

  半规管结石(管结石症)相对易复位,但亦有复发,需多次复位者;

  壶腹嵴帽结石复位相对较困难,且容易复发。

  根据不同的耳石症类型,可选用合适的手法复位,耳石复位后可有眩晕、头晕等残留症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时可诱发焦虑抑郁情绪,须配合药物。

  看了这些图片,有人可能会说,“耳石症”的复位方法很简单,就是来回转转,我看可以在家自己做复位治疗。

  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耳石症的眼震形式是复杂多变的,耳石的运动规律只有经过培训专科医生才能准确分辨,因此一定要到神经内科眩晕门诊,在眼震电图监测下做复位治疗。

  另外,引起眩晕的疾病众多,涉及面较广,耳石症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和其他位置性眩晕,比如后循环缺血、第四脑室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干肿瘤、颈性眩晕、颅脑外伤性眩晕、恐惧性位置性眩晕等。

  不能将眩晕都归结于耳石症,把耳石复位当成灵丹妙药,也不能把耳石症误诊为其他疾病,只进行药物治疗。对眩晕患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头颅、颈椎核磁共振、经颅超声多谱勒(TCD)、颞骨CT等检查,对听力明显下降,伴有耳鸣者必须到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我院眩晕门诊有完整的“眼震电图”及“平衡功能”检查设备,专家常年坐诊,能够详细区分眩晕症的各种病因,对各类型“耳石症”均能有效复位。

耳石症!你有过吗?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否遇到以下

一些“眩晕”的发病情况

抬头晕

低头晕

起床时晕

睡觉躺下也晕

翻身时还是晕

只能朝着一个体位睡觉

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在上述体位或头位改变时出现,持续几秒钟就缓解了。

如果你的眩晕或头晕是在上述情况下出现,那么可能是耳朵里边的“耳石”在做祟了,我们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这个诊断,只是我们临床上的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它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因此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这种“眩晕”是一种良性的疾病,不会像脑梗或脑出血一样,出现生命危险。

第二,它的发生(眩晕)一般只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就如上面介绍的常见的几个体位;因此它又叫“位置性眩晕”;并且每次眩晕持续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就缓解了。

如果你出现上述几种情况的眩晕,那么你“耳石症”的诊断基本可以确诊了。

目前据研究报道,耳石症是临床上导致眩晕的最多见的一种发病原因。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眩晕及平衡障碍诊治中心Brandt等学者对例门诊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而就诊的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导致眩晕疾病的各主要病因中,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发病率居单病种首位,为18%。

以下是耳石症患者常常关心的一些问题

问:耳石是我们常说的耳屎?

当医生跟患者说,你的眩晕是耳石症导致的,很多病人经常很迷茫,第一反应就是问医生,我经常掏耳朵,怎么还会有“耳屎”。是的,你误解了医生的意思。

我们说的“耳石”,并非耳道内的“耳屎”;耳石来源于我们内耳;而耳屎是在我们的外耳道内。两者其实相隔十万八千里。

问:那么我要问了,既然它不是耳屎,那么这个“耳石”从何而来,是真的石头?还是说像肾结石或胆结石一样,是后天自己长出来的?

是的,这个耳石,是一种真的石头,研究发现它其实是一种碳酸钙结晶,跟肾结石和胆结石是不一样的。它与生俱来,自出生便伴随着我们。它来源于我们内耳耳石器官(又叫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耳石颗粒,正常情况它维系着我们人体的平衡。如果没有这个耳石,那么我们的生活将非常痛苦,因为缺少它我们将无法维持正常的平衡功能,无法行走,无法生活。

耳石器官(椭圆囊和球囊)上的耳石颗粒解剖图

问:既然耳石每个人都有,那么为什么我的耳石会脱落?

目前关于耳石脱落的机制及诱发因素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与一下情况有关:

劳累、熬夜

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

女性更年期时,

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缺钙

另外还有一些老年性的,耳石器官老化,导致的退行性改变(我们常形象地跟病人解释说,年纪大了,胶水老化了,耳石粘不住了)。

此外,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继发性的因素,比如:

突发性耳聋

感冒后继发前庭神经炎导致耳石脱落

一侧耳部外伤之后出现耳石脱落

有些患者在补牙的过程中

因磨牙槽震动后

导致耳石脱落

此外,还遇到一些患者术后长期一个固定卧位睡觉,耳石因长期重力的作用导致脱落。

问:耳石脱落后,为什么体位或头位改变后出现眩晕呢?

其实在临床上并非所有耳石脱落的患者都会出现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只有耳石从耳石器官(椭圆囊斑或球囊斑)上脱落后,当我们躺下睡觉的时候,耳石颗粒随着重力的作用滑落至半规管内刺激了半规管内的前庭感受器。

由于我们的半规管内一方面充满了淋巴液体,另一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庭感受器,我们叫做壶腹部。

正常情况下,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液体冲击壶腹嵴,使人获得运动感觉。

当各种原因导致原本位于椭圆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游离进入半规管时,只要头位移动,受重力影响,如翻身、起床、抬头、低头动作时,耳石碎片就在半规管内沿管壁移动,或者粘附管壁晃动,带动半规管内液体静流压,这种耳石在半规管内移动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壶腹嵴,使人产生眩晕、或头晕。

问:那么阿拉(上海话)要问了,我们耳石症所致的“晕”,跟颈椎病变导致的“晕”有何区别呢?

是的,临床上笔者遇到不少耳石症的患者误诊为颈椎病,采取各种颈椎固定法、推拿法、悬吊法进行治疗后、甚至还遇到不少误诊为颈性眩晕,而进行了手术治疗;但术后还是一如继往地晕,殊不知你的晕是耳石症所致。

的确,在临床上不少耳石症的晕被误诊为颈椎病所致,因为两种疾病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头位转动到某个位置时出现头晕,或者抬头低头时出现明显晕感。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快速的帮助你鉴别两种疾病:

(1)耳石症引起的晕,一定是眩晕;而颈椎病导致的晕,主要是头昏不适,不太会出现明显的天旋地转;

(2)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一定是在伴随着重力的改变,如从座位至卧位;或从卧位至座位;或者卧位时从一侧翻到另一侧时的重力的变化;而颈椎病往往是头位转动到某一个角度的时候出现;

(3)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几秒钟或一分钟以内缓解;而颈椎病导致的晕,一直持续;

(4)此外耳石症存在一定的自愈性,很多患者会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情况;而颈椎病短期之内很难缓解。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鉴别要点是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在做相关耳石体位诱发试验时会出现相应的眼球震颤,通过眼球震颤可以明确哪个半规管有耳石。

问:神秘的耳石症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么得了耳石症该咋办呢?

由于脱落的耳石颗粒,主要为碳酸钙结晶,常规通过药物,是无法将这些碳酸钙颗粒化解掉。因此,目前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即将滑落至半规管内的耳石颗粒通过体位的变化(半规管角度的调整)将其重新复位至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

通过耳石复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目前相关文献报道,成功率达93.4%。

后期新华听力眩晕   李大爷今年70岁,宁波鄞州人,退休在家的他原本可以享受人闲桂花落的悠闲生活,但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5年前,李大爷就被一种怪病缠身,早晨起床时感觉房间在转,一躺下以为天花板要掉下来,站也不是,躺也不行。只要平常起床、翻身、弯腰、低头时动作稍大一点,稍快一些,就一定会出现天旋地转的眩晕。

看了N个专家,做了N个检查,却仍不知道病在哪里

  难道是脑子里长了肿瘤?还是其他什么坏毛病?

  为此,李大爷四处奔波求医,B超、CT、磁共振、甚至血管造影……做过的检查无数,所有的检查报告叠起来足足有一本中华汉语大字典一样厚!

  5年间钱花了不少,病却没有一点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多名医生给出的最终结论是:年纪大了,都会有些脑供血不足,所以才引起的眩晕,回家好好休息吧。

  来来回回折腾那么多次,医生都说是脑供血不足,为此,李大爷也开始深信不疑。于是这5年间,只要出现严重的眩晕,他就去乡镇卫生院挂点滴。每次都能缓解一阵,但就是治标不治本。

  一直到上周,我院神经内科主任杜小鹏才为他找到了罪魁祸首——原来是耳朵里的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杜主任说,这种病叫耳石症,也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医生:眩晕,是因为耳朵里的“石头”震出来了

  “耳石症?是耳朵里长石头了吗?是耳屎吗?”头一次听到这个疾病的李大爷十分困惑,难道这5年都搞错了?

  对此,杜主任悉心地解释: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人的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耳石是粘附在内耳内的许多碳酸钙样的结晶,结构很小,但是功能很大,平时通过它们来感受汽车的加减速以及电梯的升降。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贴在耳石器囊斑上的,但当种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它就有可能进入半规管(半规管主要负责维持人体的姿势和平衡感)。当头部运动时,这些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产生剧烈眩晕。

5年未解决的眩晕病,几个动作竟全搞定

  一番仔细的问诊检查后,杜主任决定给李大爷做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操。

  李大爷将信将疑地配合医生进行手法复位操作,杜主任双手把持其头部向一侧转头,然后迅速仰卧头向后悬垂,接着把头部转正,继续向另一侧转头并翻身,最后坐起。

  这样扒拉几下后,李大爷惊奇地发现,眩晕的症状真的立刻消失了,不论怎么起身、弯腰、转头都不会晕。

  “其实,耳石症并不罕见,在所有有晕眩症状的病人中,差不多有三成是耳石症患者。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会把它与其他疾病混淆。病人一出现眩晕往往会先去看颈椎病或脑血管疾病,而很少将病因和耳朵联系起来。”杜主任说。

  导致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头部外伤、遗传、内耳供血不足以及一些内耳疾病都与之有关,另一个很常见的诱因,就是过度疲劳、缺少睡眠。

  杜主任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熬夜、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同时,早晨起床坐起来、晚上睡觉躺下时,动作不要过快,开车一族要避免急刹车,也不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以防“耳石”掉下来。

  此外,如果你有眩晕的症状,每次眩晕发作时持续时间约为一两分钟,而且与体位改变有关,不伴有耳鸣、耳聋,那就医院检查,一旦确诊是耳石症,可以请有经验的医生用耳石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手法复位操

请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反复眩晕警惕“耳石症”

反复眩晕警惕“耳石症”

很多人都经历过眩晕症状,有些人发作过一次后很久都不再发作,于是置之不理;有些人却是反复发作,但不清楚得了眩晕究竟去找哪个专科的医生看,随便找个医生看看,眩晕原因还是不明,病人因此心生恐惧,心中像压了块石头。

邓阿姨心中也压了块石头,因为她已“反复眩晕多年”,每次眩晕发作时都是在准备休息、坐在床沿躺下或起床时坐起过程中发作,天旋地转感,不敢睁眼,闭眼后仍觉旋转感,通常是觉得身体往一个方向旋转,于是马上坐起、保持固定的位置,持续1分钟左右眩晕可缓解,眩晕发作时神志清楚,有时会有恶心欲呕,没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缓解后没有手脚没力、麻木,也没有偏瘫,眩晕不发作时基本如常人,因此她有了“睡眠恐惧症”。医院看神经科、心血管科医生,发现她既无高血压病、冠心病,也无脑血管病,但眩晕就是没好转。后来有个神经科医生建议她找耳鼻喉科医生看看,于是她来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仔细问了邓阿姨的病史,并给她做了体位检查等,然后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医生给邓阿姨做了手法复位,很神奇的是,做完后医生让她再躺下观察时,邓阿姨已经不觉得眩晕了。回家观察一段时间,眩晕也没复发。邓阿姨的耳石症好了,不再恐惧睡眠了,她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什么又叫耳石症呢?人的内耳有一个器官、专门负责人体位置变化时的平衡功能,它叫椭圆囊斑,内有很多碳酸钙结晶附在一层膜上,碳酸钙是组成石头的主要成分,因此这些内耳的碳酸钙结晶被称为耳石,耳石附着的那层膜称为耳石膜。正常状态下耳石也会脱落,脱落的耳石会被囊斑周围的细胞吸收,病变时耳石脱落增加及吸收障碍,进入半规管或嵴顶,在这些位置时耳石很难被吸收和移位,当脱落的耳石积聚到一定数量、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就会诱发眩晕,这种眩晕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大多数1分钟左后可缓解,在头位改变时易反复发作,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很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有部分病人可能在数天或数月后会自愈,故称之为“良性”,也有反复发作数月甚至数年的,此部分患者称为“顽固性”。

通过邓阿姨的发病到诊治经过可以知道,耳石症属于耳鼻喉科疾病,其确诊有三个条件:

首先是有眩晕反复发作的病史;

第二是眩晕在体位改变时发作(如坐着躺下或在床上翻身等过程),一般持续1分钟左右、固定体位可缓解,眩晕发作过程中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缓解后无明显不舒服症状;

第三是医生通过体位试验检查确诊。

目前耳石症的治疗首选手法复位,医生在做体位检查时发现病变半规管、然后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复位。手法复位会导致头位改变,在复位过程中会诱发病人眩晕再次发作,病人要理解此治疗过程伴发的症状,做好心理准备,充分配合医生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部分病人通过手法复位一般做一次即可,但有些病人需做多次手法复位,有些眩晕程度较重的患者,可配合一些药物治疗。

耳石症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有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耳石症的Epley及李氏手法复位》视频一图教你读懂耳石症的复位治疗

在上期   (3)手术治疗:若上述疗法无效,影响生活质量,且单侧病变而患者听力已严重丧失或丧失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半规管阻塞术、4%多卡因和链霉素鼓室内注射等。   耳石症为良性疾病,无严重后遗症,是一种可自愈的疾病,但自愈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患者应解除精神负担,平时尽量避免采用可引起眩晕发作的体位和头位。亦可采用体位疗法,即患者闭目,从坐位到侧卧位,当眩晕消失后坐起,30秒后再向另一侧侧卧,两侧交替进行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每3小时进行一次,通常7?10天症状可消失。   药物治疗虽然不能阻止耳石症眩晕发作,但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自主(拉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祭予相应的药物治碎,以防止耳石症复发。如何诊断“耳石症”

耳石症,医学上有学名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指在某一特定头位时诱发的短暂阵法性眩晕。

突出的临床表现是,患者常诉自己在起床和躺下时会感觉一阵“天旋地转”,时间很短,每次眩晕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与头位很有关系。典型患者会说自己的头在接触枕头的一刹那就感觉到晕眩。所以患者在起床和躺下时非常小心,因为不知道在哪个位置会引起眩晕,往往非常紧张,时间长了,有些患者会伴有焦虑状态。

这个疾病常见于中年人,多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于数天至数月后渐愈。但也有超出3个月不愈者称为“顽固性”。

此病非常常见,每年的发病率是64/10万,约占眩晕患者的1/3。很多患者来就诊的时候已经好了大半。我在门诊对已经复好位的患者的建议是:

如果再有发作,就卧床休息,最好采用侧卧的睡姿,睡向健侧,也就是不会导致眩晕发作的一侧,休息一天后,眩晕症状往往会明显减轻。同时避免弯腰低头和仰头的动作,不要剧烈地晃动头部,一个月内不要剧烈运动,一般耳石症可以自行好转。

如果还不好,可以到神经科就诊。我的经验是不需要药物治疗。有好些患者在来我处就诊前就做了很多检查,并吃了很多药物。耽误了不少时间和花了冤枉钱,如果患友自己也能提高对这个病的认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分享一些看病的经验给大家,希望这些知识对大家有用。当然,眩晕的原因有很多,非常复杂,如果发生了持续性的眩晕,并伴有呕吐和其他的症状,一定要尽快来神经科就诊,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典型的“耳石症”很少出现持续超过数分钟的眩晕,而且随着头位的改变能迅速缓解,非常好鉴别。

“耳石症”,你会诊断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cz/117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