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9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带着责任和使命,中科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职员田通来到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迅速转变工作角色,紧紧依托中科院科技扶贫优势,俯下身子,真蹲实驻,稳步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走进院坝村云茸种植点,远远就看见田通正在地里与种植户沟通交流,他一边仔细查看蘑菇长势,一边详细了解蘑菇采摘情况,并现场给予技术指导。     中科院派驻蟠龙镇院坝村第一书记田通说:“三十天出菇,就是当时比较小,而且采摘周期今年还比较长。”云茸具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出菇期长,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具有长期效应的短期扶贫项目”。驻村以来,田通结合村情实际,组织发动17户村民参与种植了20亩云茸。眼见云茸种植产生了效益,村民们都广泛支持和认可。村民朱光灿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通过种植云茸已获得6、7千元的收入。   蟠龙镇院坝村村民朱光灿说:“自从田书记来到我们院坝村,他给我们带来云茸种植技术,今年还给我们提供种子,免费提供基料,上门指导,经济效益还不错,如果还有的话,明年我都还要种。”     田通驻村以来,按照将院坝村打造为种植兴农“样板间”的发展思路,积极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瓶颈,科技示范种植小黄姜、马铃薯、软枣、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有效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中科院派驻蟠龙镇院坝村第一书记田通说:“来到村以后,发现村里面产业结构相对来说单一,就积极引进对接中科院相关资源,先后引进二十亩马铃薯示范种植,二十亩食用菌云茸种植,三十亩小黄姜种植,还有十亩软枣,猕猴桃种植,并加强产业管护,多次邀请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昆明植物所等相关专家指导种植工作。”   田通告诉记者,要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走村入户补短板,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急。为此,田通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在“望闻问切”中找出了制约发展的短板,找准了“强支部、聚民心、重基础、优产业”的发展思路。   中科院派驻蟠龙镇院坝村第一书记田通说:“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白天入户走访,晚上集中研判,补短板,确保当日问题当日消化当日解决,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担任院坝村第一书记以来,田通踏遍了全村21个村民小组的每一片土地,访遍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村民办理事项10余件,协调化解矛盾纠纷6件。切实做到工作落实在村、服务群众在村、矛盾化解在村,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好驻村“第一书记”职责,为“水城揭下贫困标签,贴上靓丽名片”挥洒青春和汗水。通讯员李栋耀刘红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谌晗邓运编辑顾冰洁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47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