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峰,年11月,受六盘水广播电视台选派来到水城县发耳镇白岩脚村担任第一书记。白岩脚村地处大山深处,最高海拨米,最低海拔米,高差达到多米,仅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24个村组,居住着多名苗族、布依族村民,从村委会到最远的村组距离25公里,中间隔着都格镇的三个村,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每次,村干部宣传法律法规、扶贫惠农政策都需要分成几个小组,开上几个小时的车走村串组、挨家挨户进行宣讲。村组党员干部到村开会需要走上3、4个小时的山路,地势复杂、交通极为不便。政策、信息传递滞后、不及时,给村组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怎么让村民少跑路,又能将党的扶贫惠农政策第一时间传递到村民手中呢?成为我驻村来第一个思考的问题。
由于本职工作的原因,我当时就想如何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怎样能把党的政策方针及时传递下去,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广播发射呢?是不是可以通过各组的高音喇叭来宣传扶贫、应急、产业发展等政策,将各方面知识传递给群众。
年1月,经过1个多月的实地走访和技术资料收集,我利用水城县同步小康驻村干部集中培训的机会,将想法提了出来,与全县多名第一书记进行交流,探讨工程可行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随后,我们将这个命名为组组响“大喇叭”的村级广播宣传系统向上级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六盘水广播电视台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很快就筹集6万元的项目资金。
随着六盘水广播电视台的移动广播发射车的到来,一部收音机、一个记事本,我们三名驻村干部走村串组寻找每个村组房角屋檐的最高处,不时地在本上记录着收音机信号的接收情况,有信号干扰的村组怎么办?反复讨论,想对策、找办法。经十余天的走访,将所有村组的信号接收问题全部记录下来。当一切的前期工作准备就绪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安装的关键还是协调农户的房屋问题上,一些老百姓不愿意,他们认为安装上去声音太响,对生活有干扰,我们又坐下来与群众交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将全村42个接收点给定了下来。为节省安装资金,我又挽起袖子带领驻村干部自己动手,边摸索边安装。架梯子、架设、试音,在建国70周年前夕,一曲《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大喇叭的声音响彻山谷。
在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白岩脚村的“组组响”陆续开通,村里可以及时的将党的政策法规传递到出去,村组干部不用再走上三四个小时,在家里就可以参加全村会议,村民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扶贫惠农政策以及老百姓
组组响的建成,打破宣传的空间壁垒,让村干部可以腾出车轮上的时间为老百姓做更多事实,也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进百姓的生活中,传到到农民的心坎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运整理编辑刘定珲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45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