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s://m.39.net/disease/a_5686247.html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水城县紧紧围绕“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将“志智双扶”作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引导群众自觉革除各种陈规陋习,转变了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彻底拔掉“穷根”,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有效转变,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扎实基础。   授基础保障之“鱼”授持续发展之“渔”   水城县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夯实基础保障,借助各级帮扶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建立长期持续发展机制。   水城县紧紧围绕“四个不摘”,紧盯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回头帮”,紧盯基础信息、饮水安全、住房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通讯保障、电力保障、人居环境、产业扶贫等重点领域,全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确保“志智双扶”基础保障。同时,水城县一方面引入帮扶力量输血,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造血,探索出“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回租承包+资源整合”“专项资金+项目带动”“实体培育+承包分红”“股份运作+联营共建”“外援帮扶+示范打造”发展村集体经济六种方式,带动群众持续稳步致富。截至目前,全县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量积累达.96万元,其中,10至50万元的经济发展村91个,50至万元21个,至万元的17个,至0万元的2个。   授政策宣传之“鱼”授干群和谐之“渔”   坚持真正发挥干部力量,做好政策宣传,用真心真诚做好群众服务,让群众从内心深处接纳党的好政策,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干群关系。   水城县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充分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文化墙、宣传栏等载体,全面宣讲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让群众掌握扶贫政策,通过座谈会、院坝会等方式,逐组逐寨组织召开群众会,确保每名贫困群众都接受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此外,水城县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强化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和正面疏导,通过拉家常、摆龙门等方式打开贫困群众心扉,及时掌握贫困群众思想动态,帮助其算清“收入账、政策账、明白账、脱贫帐”,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达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良性转变,同时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建立良好干群关系。   授就业培训之“鱼”授精神文明之“渔”   水城县将就业培训和精神文明作为两项重要抓手,通过就业培训让群众掌握就业技能,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内涵,着力提升群众工作和生活质量。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水城县一方面坚持“外输内拓”一起抓,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一方面坚持开展技能培训,增强群众就业能力。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7期个班人次,惠及贫困劳动力人,搬迁劳动力人;组织外出务工28.56万人,创新开辟公共服务岗位个,设置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水务管理员、生态护林员、食堂炊事员、景区服务员、产业管护员、地质监测员“八大员”就业扶贫岗,有效解决了个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易扶搬迁群众就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与此同时,水城县积极引导村(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宣传活动,整合群团部门力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易扶搬迁安置点,快速完成各类文化载体的建设,已建立凉都锦绣坊24个、凉都妇女夜校17个、“青创汇”阵地14个、“四点半课堂”14个;建成图书室阅览室17个、广播室18个、文体活动室17个、宣传文化长廊17个、乡愁馆2个、健身路径39套;开设道德讲堂17个、讲习所17个。   授先进典型之“鱼”授争先争优之“渔”   全县加大“致富能手”和“自强能手”的培育选树力度,发挥好榜样的引领作用。用身边典型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决心,树立致富光荣的理念,充分发挥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水城县野钟乡“刺梨大王”刘思启、“土专家”邓吉栋自年尝试种刺梨,自发的琢磨起刺梨的管护与种植技术,几年的刺梨种植下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刺梨专家”,推动野钟乡刺梨产业更好发展。积极引导各村(居)结合实际,开展各类选树活动,调动群众争先争优的积极性,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开展广泛宣传。水城县积极引导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优秀保安、优秀保洁员、光荣脱贫户、“三新一清洁”示范户等,营造“评先评优”的良好氛围。   授村规民约之“鱼”授村民自治之“渔”   水城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管理和服务作用,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增强集体意识,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村级治理保驾护航,构建出村规民约制度下人人参与、法治为基、民主共建的农村发展新局面。立足村(居)民“自治”,积极先进群众加入到村(居)干部队伍中,担任村民小组长或网格员,让村(居)民从一个局外人、一个群众身份向村(居)干部转变,发挥“民智”,有效地推动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同时水城县还探索楼栋长等岗位细化网格,如水城县新桥街道新业社区从搬迁户中选出32名有文化、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同志作为楼栋长,将社区公共场所、楼群院落等纳入网格,明确职责,形成自治管理体系。图:刘梦严琳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瑶编辑谢勇勇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45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