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绍兴,就会想起鲁讯笔下那浓香的绍兴酒、古朴的乌篷船、热闹的社戏台、身着长衫赊酒喝的孔乙己、以及住在土谷祠里的阿Q…如今走进绍兴,吸引人们的将不止是这些,还有那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以及绍兴那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历史。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西岸,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足迹,多年前,大禹治水东巡到苗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将苗山更名为会稽山(即会计之意)。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在此建立都城,卧薪尝胆,复国兴邦,一度成为中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南宋时越州两次成为临时都城。建炎四年(年),宋高宗赵构取“绍祚中兴”之意,升越州为绍兴府,并于次年改元为绍兴元年,绍兴由此而得名。绍兴绍兴之美,美在柔水。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境内有大小河流千米,主要有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等,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城。绍兴整个城市布局以河为骨架,随河就街,形成一河一路,一河两路、有河无路的独特格局。“河是路的一种,桥为路的延续”,密集的河网造就了绍兴形态各异、风格奇特的桥梁万余座,有着“桥乡”的美誉,最著名的当属八字桥以及古纤道。八字桥是宋代石桥,造型优美,虽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桥身依然坚实,是我国古代桥梁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例证。古纤道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它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它卧伏于西兴运河,是萧绍运河上的一大奇观,堪称江南水乡一绝。古纤道长约5千米,多姿多态的数十座石桥横跨其上,形成独特风情。“江南文化看绍兴”。绍兴以文化之邦著称,历代名人辈出,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及科学家。有立国始祖大禹、越王勾践、哲学家王充、书法家王羲之、著名诗人陆游、巾帼英雄秋瑾、文化泰斗蔡元培、文学巨匠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等。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多位著名诗人也都曾来此,留下了众多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八字桥绍兴素有“江南十分美,绍兴九分九”之说。多年的文明史和年建城史使得绍兴每寸土地都内涵丰富,被人们称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中国艺术史上,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其中的兰亭就坐落在绍兴城西南约12千米的兰渚山下。由于历史的变迁,亭址几经迁移。现在的兰亭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年),是一座幽雅别致的江南园林,已成为历代书法家朝圣之地。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就是陆游的《钗头凤》,多年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它最早被题刻在绍兴沈园的墙上。据说,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得不到陆母的欢心。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十余年后的一天,他们春游沈回,邂近相遇。伤感之余,不禁往事重忆,陆游百感交集,就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风》词,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隅的洋河弄内,是宋代著名的园林之一,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叠石,景色极美。鲁迅故居提起绍兴,鲁迅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鲁。迅故居地处绍兴市东昌坊口,年9月25日鲁迅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生活了18个春秋,后来去南京求学,回故乡任教后也大多居住此地。故居是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现按鲁迅在世时的原样陈列。故居后面便是著名的百草园,是鲁迅少年时代常玩的地方。附近还有著名的三味书屋,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书屋的东北角陈列着鲁迅当年用过的书桌。故居东侧建有鲁迅纪念馆。绍兴之美,不仅美在古迹众多,更拥有一种风情之美。绍兴拥有越剧、绍剧、调腔、莲花落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绍兴黄酒,色泽黄澄透彻,味道醇厚芳香,远近闻名,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贡品。山、水、路、桥、园林、古迹以及乌篷船、社戏等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绍兴水乡特有的优雅与恬静。来到这里,你可以坐上乌篷船,去领略水城风光;你可以迈进咸亨酒店,去尝尝正宗的绍兴黄酒;你也可以回到乡间,去看一场传统的社戏。总之,漫步水城,时间似乎都慢了下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38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