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提到水城,你会想到什么呢?是不是想到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叶扁扁的舟,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中,缓缓地穿行而过?是不是想到各怀心事的旅人,想到层层叠叠的微波,在爱与痛的边缘,一边回望一边向前?是不是想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想到意大利的威尼斯,却在昂贵的出行成本面前,空余一声叹息?

本溪水洞

如果国内有一座水城就好了,像威尼斯那样,曾经被湛蓝的海水所淹没,透过土壤和岩石,可以看到它的沧桑巨变。像阿姆斯特丹那样,有那么一座博物馆,摆放着无数件令人流连的珍藏,过了这村就不一定有这店。但全学别人也不行,这座水城得带一些自己的特色,最好让发现这座水城的游客,感觉自己化身为哥伦布。要不还是陶渊明好了,文化水平高一些,好歹能够表现出水城的万分之一美来,这样读者也能尽量担待。

本溪水洞

不错,国内确实有这么一座水城,只不过这座城,连带那条小河,都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地下,名为本溪水洞。本溪水洞由水洞、温泉寺、汤沟、关门山、铁刹和庙后山六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为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水洞、旱洞、太子河漂流,以及号称中国地质藏品规模、精品数量最多、科学内涵最丰富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按理来说,这就不输阿姆斯特丹的国立博物馆了。当然,这些景点的内核,还是被写进景区名字的水洞。

本溪水洞

在五亿七千万年前(也有四亿五千万年的说法),水洞所在的位置仍是一片浅海,生活着大量的海生物。他们的躯壳是组成石灰岩的最好材料,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涨潮退潮之中,被留在这里。这些材料,在七千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中,才终于派上用场。又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本溪水洞所在的这片地界,出现了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

本溪水洞本溪水洞

溶洞分为水洞和旱洞,因为靠近太子河的关系,水洞远深于旱洞,足有5.8公里深,平均水深超过1.5米,常年保持着12度的洞温。水洞宽大,码头就建在水洞里,游客统一在此处乘船。顺着溶洞,顺着地下暗河,也顺着一层层细小的波澜。每深入几分,都会遇到不同颜色的灯,以及因为灯光,看起更为奇异的地貌。就着四周回响的细小水声,看着眼前正在倒退的一幕幕,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过,水洞并不会给人太多的感叹时间,它要时不时把人拉回现实,告诉游客“你现在不是在天高云阔的水城,亦不是在外太空,而是在一个天然的地下城堡里”。因为钟乳石可是会不断生长的,游客需要做好时不时低下头,然后才能继续前进的心理准备,这就少了几分安逸,多了几分探险的味道。尤其这5.8公里深的大城堡中,后面的一半路程,游客是无法乘船进入的。那些倒挂的钟乳石就倔强地拦在路中间,配合船下这条悠悠的小河,说道“请回吧”,然后就不管游客了。

本溪水洞

这,便是国内的水城,是不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这个“陶渊明”文笔够好的话,当是有责任表达出这种感觉的。相熟的几个去过的朋友,提到本溪水洞无一不是瞳孔放大,一脸的跃跃欲试。这不单单是因为那些宝贵的地貌,因为国内的喀斯特溶洞确实不少,没必要非去辽宁。真正让我们这些地质门外汉,觉得还值得再去一次的,则是那种在溶洞中,乘船看风景的体验,实在是叫人飘飘欲仙。(李双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30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