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也和新闻一样,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个村,神内医生的记忆也就像没这个店了。所以,很多精彩或者警戒需要及时地记忆。好比现在,尽管刚下急诊手术,满身疲惫,我想倒头就睡,但是今天有很多精彩需要记录,不然等到了明天,又有别的精彩覆盖今天的经历,那就浪费了好多可以让自己回忆起来,也许有很大启发的素材。我选择这个专业,很大原因是受了广医高聪教授的人格魅力渲染,内心有一种想变得跟教授一样,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毫不犹豫、一鼓作气、始终如一地坚持喜爱这个专科。不过,即使再怎么喜爱,也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各种无奈。也许就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承受这些挫折和无奈,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喜爱变得更加深沉、更加凝练、更加难以被外界所撼动。

(年摄于广州医院)

自从走上神内这条路,就很明白,这个专科的很多所谓的疑难病,只能够逐步逐步准确诊断出来,却难以准确、有效、满意地进行治疗,换句话说,神内的不少疾病,是无药可治、但可以病人明明白白自己患的是何病的。这一点已经足够无奈,但这并不能熄灭我们对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不断精准摸索的那根光芒比较微弱的蜡烛。此时尚处于冬季,脑血管堵塞的病人异常之多,接受了卒中科普教育之后,我们可能都比较清楚,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少上了年纪、心肺功能差一些的患者,没有静脉溶栓的禁忌症,家属也接受溶栓的风险,病人溶完栓后竟然真的出血了。按道理说,基础情况不太乐观的病人,可能我们并不太主张静脉溶栓,但最近那个静脉溶栓后大出血的死亡病人,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病人家属经济条件实在太差,病人家属想赌一把病人能否从静脉溶栓中获益,当然病人家属也是时刻准备着大出血而死亡的最悲惨结局。面对如此局面,神内医生也很难去做一个最好的选择,只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病人的家属,很难把控静脉溶栓不发生严重并发症,这也是令无数神内医生无奈的。最近我还遇到一个奇葩的脑梗死病人,病人右侧肢体无力症状逐渐加重,通过检查才发现,左侧大脑颈内动脉颅内段已经闭掉了,追问其原因,病人最近一次出院也就是4-5月之前,由于病情不会太差,病人出院后就再也没吃过脑梗死药物,这可真的让人头疼。血管条件不好,就更应该按时、按点、不折不扣、自觉地吃药,这样才能降低短期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机会。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活在小我的世界观、有限的认知水准之内,很容易就认为自己生病的症状不重,然后把吃药当做一件可有可无、不屑一顾的事情,然而这样做的结局,往往就是一旦生病,那疾病就是猛于虎的存在。我专攻的方向之一是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很多脑内大血管闭塞的病人,症状很重,但是脑梗死体积不算太大,存在很多可以挽救的脑组织,而这些可以挽救的脑组织,正处于一种极其不够血液灌注的状态,如果不把闭塞的血管打通,病人的很多亟待拯救的脑组织,就会真正的死亡,在专业术语里这些脑组织叫做“半暗带”。面对不同的病人、病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属、家属不同的经济条件、家属不同的价值观、病人不同的血管路径条件,开通或者不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总会有不小比例的病人会出现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疝形成、甚至死亡。但总体而言,脑血管病介入医生也只能跟家属一并努力,用最快的速度,将闭塞的血管开通,争取救活更多的脑组织,但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看到良好的结果,不过不去努力,病人很大几率是要出现严重的残疾甚至是死亡的。即使当今时代医学相对比较发达,但医学仍有很多难题无法解决,这在神内医生的日常生活里也很常见。我手上碰到很多头晕的病人,很多都是天旋地转样头晕,其中不少耳石症患者,我有幸在研究生阶段系统地跟广医解龙昌教授学习了手法复位,帮助过不少病人解除眩晕的痛苦。不过,也有遇到过考虑很典型的耳石症,而且也复位了,但磁共振结果做出来是后循环梗死。你明明第一感觉是轻症,而客观的影像学检查彻底地将你的第一感觉打败,证明给你看这就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这也是很无奈的。神内医生考虑耳石症时,不妨将后循环脑梗死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之一,这同样也是广医高聪教授经常对我们年轻医生的叮嘱。最近有一个耳石症病人,是我的师兄管床,在我的班上出现天旋地转样头晕,病人合并有帕金森病和焦虑状态,病人说自己在外院考虑耳石症,要求我去复位。由于是新病人,入院时只做了颅脑CT,分辨不出是否有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家属强烈要求我帮病人复位,我感觉盛情难却,但内心总会想起老师们叮嘱过我的那些话。我只能小心地重新询问病史和查体,同时确定没有严重的颈椎病之后,才动手做诱发和复位。经过复位的病人,果然舒服了很多。但过了三天,病人家属再次到办公室找我,说要我再帮病人复一次位,我去看病人的时候,病人已经在吃中午饭了,我跟病人家属约定好时间下午四点帮病人检查,没想到病人家属硬生生往我的白大褂口袋里塞钱,当场吓得我差点冒冷汗。对于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的红包,我是一概不会接受的,我活着,也需要尊重,但这种接受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红包的事情,出发点可能是尊重我,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医生,必须需要具备很多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之一就是不收受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的红包。我也挺无奈的,但总归是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于是将病人家属递给我的烟再递回去,把病人家属塞在我口袋里的钱再塞回病人家属的口袋。我医院神内李昌茂教授的做法,病人家属把钱丢到车上撒腿就跑,李教授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他最后想到一个办法,把钱交到收费处,充进病人的住院缴费里,并且把证明发给科室,这样就可以摆脱无法拒绝红包的烦恼。的确,不少病人依旧是喜欢送红包,这种做法无非就是希望医生对病人好一点,那种阴谋论说想搜集证据迫害医生的情况尽管是存在,但总归是少见。我自己在临床上,对每一个病人都很好,好的具体表现不是说对病人百依百顺,而是对病人该严厉就严厉、该鼓励就鼓励,这种好的另一种说法,其实就是负责。但不是每个病人都会信任你,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你;不是每个病人的最后诊断都和你的第一感觉相同;不是每个病人或病人家属都懂得不去送红包。这些当然也是无奈,这也像人生百态、个中滋味都有,酸甜苦辣咸才是完整的人生。神内的带教也一样,不是每一次自己带的规培生,都对学习充满兴趣、对工作比较负责、做事情比较善始善终、对知识非常渴求,越是偏远山区,越有可能遇到一个基础知识不扎实、混一混日子、没有主动性、做事留下一堆漏洞需要弥补的规培生,说白了事情还不如自己一个人亲自去干。遇到一个素养高的规培生,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省很多事,而且可以带着规培生去学工作之外的内容。而素养较差的规培生,你要花很多心思去修正规培生没有做好的工作,这就很需要精力,同样心也会很累。我想这就是一个人如果活得好,一定有很大机会越活越好,而一个人活得不好,一定有很大机会越活越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很难去改变的,而且循环次数越多,差距越发明显。当然,作为带教肯定希望自己能多教一点、能多影响一些规培生,让他们以后的道路可以走得更加平坦一些,也让自己在内心对自己少一些自责。但过程总归是相互的,一方的努力不可能换来双方的进步,这也是神内医生可能会遇到的无奈。无论怎么无奈,无奈总归要化作尘泥更护花。我问蓝师兄怎么解决这些无奈,师兄说假如一个人跟你只有两个月的缘分,是好是坏,一瞬间就过去了,不是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的心头肉,又不能打、也不能骂,想学的就学、不想学的就管、管不了的就让它随风去吧。是的,很多东西是不可能总是顺着自己的心意发展的。就像很医院,医院就瘫在床上了,不是没有用最好的药,不是没有最好的医生,而是病人的血管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就像是消防栓,不是消防栓质量太差,而是很多原本可以灭掉的火种,从一开始就没有灭掉,相当数量人类就这么任由小小的火种越来越大,直至可以引发一场火灾,当人类才意识到需要救命了,这一切可能太迟了。无奈总归是无奈,做人还是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因为悲观地活着,也是活着;乐观地活着,也是活着。或许我们应该跟自己说一句:很多人都乐观地、积极地生活,那为什么不可以是我?(愿每个神内医生面对无奈时,在内心都有一份熬制好的坦然;做出挽救的手段时,都可以做到问心无愧的干脆利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18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