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061.html

?????????????????????????????

菩提心妙宝

?????????????????????????????

未生者当生

??????????????????????????

已生勿退失

??????????????????????????

辗转益增长

第一部分:原文之外的辅导

课前、课后教诫的重点、难点

(一)前行是引导我们的心趣向于实相证悟的系统修法。

1、内心逐渐和实相相应的过程就叫修道。

?通过学习了解了,通过思维遣除了怀疑,再进一步通过定解不断地串习,我们内心就会逐渐和实相相应,这个过程就叫修道。

2、四加行难在哪里?

?四加行在座上要生起觉受,这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不重视共同前行的观修,内心中就不会致力于生起出离心。要让我们生起出离心的缘故,真正地看破轮回,一般的人也必须要从共同加行上去着手,也就是真正要下功夫在内心中生起这种境界来。

3、五加行不仅仅是完成修量,每一个加行都有到量的标准。

(1)皈依:

A、宁舍生命不舍皈依的决心和誓愿力不太容易生起来。

a、没遇到生命危险都会动摇。

?即便没有遇到生命危险,遇到了一般事情的时候,我们皈依的心有的时候都会打折扣,不会像没遇到违缘之前那么稳定、那么坚固了。这说明皈依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中去,也就是说皈依的修法没有到量。

b、皈依的修法要一直串习。

(a)因为不知道我们内心中还隐藏了多少不稳定的因素。通过这个修法,通过每天不断地皈依、不断地思维皈依的意义和利益,把我们相续中可能让我们舍弃三宝或对三宝生邪见等方面的种子逐渐去掉,让我们对皈依的决心变得非常稳固。

(b)关键还是要把皈依的修法放在每一天的修行过程中,要经常地忆念,不断地学习三宝的功德,学习正法,逐渐增上我们的智慧、福德,这样很多邪见就不会生起来了。

(c)不间断地闻思修行是非常重要的:平时我们听法,比如听《入行论》《大乘经庄严论》《妙法莲花经》等等这些正法,其实也是对佛陀、对于佛法,对于修行的僧宝生起信心的一个对境。因为听了很多之后我们内心中的邪见就不太容易生起来。听闻正法本身也是保护、增长我们皈依决心的一种方法。

B、单单皈依就可以成佛。

?前行里讲皈依的偈颂时,不单单是对外在的三宝皈依,而且已经到了风脉明点菩提心,要对本性做这样的皈依了。我们本性中本具佛性,我们的本性是法宝的自性,也是僧宝的自性,我们和上师是无二无别的,如果能认识到这点当然可以成佛。

(2)发菩提心。

A、偈颂容易念,生心不容易。

a、菩提心修法就是整个菩萨道,整个成佛之道。

b、虽然十万遍的发心偈颂容易念,但是内心真实生起为了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是不太容易的。

c、总相的菩提心容易生,但是有时不顺心的时候,或者和你有抵触的时候,还要保持利益他们的心那就不容易了。而且一切众生包括我的亲人、不认识的人、还有很多怨敌、苍蝇、蚊子、蚂蚁等等,这都是要利益的对象。

d、没有修菩提心的人就不知道这到底有多难,真正修菩提心的人,他就知道其实菩提心不好修。十万遍的偈颂可能好念,但是内心中要完全生起不造作的、真实的菩提心,还是需要花很多时间不断地去串习。

B、利用一切因缘帮助自己生起菩提心。

a、观修:上座去观修能让我们的菩提心生起、增长、稳固的修法,比如说四无量心,还有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等。

b、闻思:应该生起很大的兴趣去看、去思维,去发现对生起菩提心有帮助的教法,尤其是《入菩萨行论》的第八品静虑品,它是让世俗菩提心增上的方便。

c、利用一切看起来为了生起菩提心,要不断地积资净障;要每天念受戒的仪轨、发菩提心的仪轨来提醒自己要发菩提心;回向发愿也要让我们早日生起菩提心;在祈祷上师三宝的时候也是要祈祷三宝加持我生起菩提心,比如早上在佛堂上供了水、点了灯,顶完礼之后就发愿:愿上师三宝加持我早日生起无伪的、殊胜的菩提心。

(3)念修金刚萨埵。

A、念修金刚萨埵里什么容易。

?金刚萨埵修法观本尊、念百字明比较容易。

B、生起四对治力难。

a、破恶力:真正从内心深入认识自己的过患,真的想舍弃、发露不容易。

b、所依对治力:把金刚萨埵作为真实的依靠,有时候生起这种信心也不容易。

c、返回对治力:发誓不造了。但有时候自己都不敢发这个誓,这个也不容易。

d、现行对治力:要保质保量地去念诵,比如安住在禁语、安住在禅定、安住在相应等净的见解中去念百字明,这个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C、念修金刚萨埵到量的验相。

a、外相:在梦中出现净罪的相。在修百字明期间梦到呕吐脏东西,还有穿白衣、爬上雪山或者看到日月升起等,这些都是属于罪障清净的标志。

b、内相:烦恼减轻。烦恼减弱是罪障清净比较靠谱的、了义的瑞相。

4、五加行不是一遍就万事大吉了。

(1)第一遍很难求质量。

A、第一遍很难求质量。

?第一遍可能顾及不到质量。有些人刚刚学习正法,什么都不懂,要求他把质量提升起来,这个有点勉为其难。

B、第一遍完成数量也有很大的意义。

?即便是我们从数字上走一次也有很大的必要,这些修法、观修能够帮助我们相续趣向于成熟;积累了该积累的那一部分善根;所念的咒语也是有很大利益的。

(2)从第二次开始就可以慢慢追求质量了。

?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可以在第一遍加行的基础上慢慢深入法义,这个时候质量就可以慢慢地提升。

(3)我们加行不是修得太多,而是太少了。

A、加行是让我们生起证悟实相的修行,乃至于没有成佛之前,都要不断地修行。

B、菩萨位也要修:现前实相之后,比如到了初地了,可以通过见道的智慧摄持修加行,但还是要修这些法。但那个时候不会有那么多痛苦、那么多纠结了。

讲记中的重点、难点

(一)资粮是个什么东东?

有时候资粮也可以叫福报、善根、功德。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地的所有顺缘叫资粮。

(二)品前偈颂。

1、偈颂内容:

虽知世俗然积二资粮,虽证胜义无修然入定,虽已现前双运仍精进,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2、虽知世俗然积二资粮:

(1)释义:

A、“虽知世俗”:他的上师虽然已经了知了世俗的本性,世俗的如梦如幻、世俗的本性。

B、“然积二资粮”:虽然完全不需要积累资粮了,但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显现上还在积累智慧和福德二种资粮。

(2)分析:

A、彻证世俗的是谁?

?佛陀已经彻证世俗了,只有遍知——佛陀才能够了解一切世俗。

B、彻证世俗之后其实已经不需要积累资粮了。

?因为要打消众生方方面面不必要的顾虑,所以上师也会示现特别精进。这样弟子就找不到不精进的理由。

3、虽证胜义无修然入定。

?上师已经证悟了胜义谛,在胜义谛中没有能修所修,但还是通过入定等方式修禅定。这也是一个利益众生的悲心无与伦比的自性。

4、虽已现前双运仍精进。

?虽然上师已经现前了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双运,但对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修法都在修行。

(三)分析科判。

1、科判:

?丙四(积累资粮)分二:一、供曼茶罗;二、古萨里。

?丁一(供曼茶罗)分六:一、供曼茶之必要;二、所修曼茶罗;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四、三身曼茶罗;五、供品洁净;六、积资之理。

2、分析科判:

(1)供曼茶罗:

A、供曼茶罗是通过意幻供养的方式把所有三界最善妙的供品上供三宝、三根本等。

B、曼茶罗是坛城的意思。观想的时候,可以把曼茶盘观想成各式各样的供品。或者说曼茶的本身就是一个佛堂,比如所修曼茶本身就代表了五方佛、皈依境,它就是一个坛城。修的时候就把曼茶作为供品供养佛坛城。

(2)古萨里:

?古萨里是施身法,通过观想的方式打破自己的我执。就是把自己最珍贵的身体上供下施、积资净障。

A、最喜欢的东西拿出来供养布施的功德越大:我们对身体是最执著的。现在就要故意打破自己的执著,把身体拿出来上供下施,这也是一个有效的、能快速积累资粮的殊胜方便。因为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做供养的缘故,所以可以快速积累资粮。

B、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古萨里的修法是和上师瑜伽合修的;在龙钦宁提的前行里,它是和积累资粮合修的。它本身是一个积累资粮的方式,如果放在上师瑜伽中,既是和上师相应的方法,也可以积资净障。

(3)供品洁净:

A、供品高不高档和你的福报有关,而干不干净和你的心有关,主要看你对此是否重视,这是两个概念。

B、供品洁净不单体现在供曼茶时。平时我们在佛堂上供水、食品,也要让供品洁净、悦意,这是用心在做。

C、供养的钱多少,供品高档与否,只是产生福德的一部分因素。另外一部分主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心态,应该特别认真对待。

(四)无二资则无法获证佛果。

1、原文:

如果没有圆满福慧二种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再者说,二种资粮没有圆满之前,自相续中不可能生起无倒空性实义,经中说:“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此外还有“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的教言。就算是已经现量证悟了空性,然而在没有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还必须要使修道日益增上,所以仍然需要勤勤恳恳地积累福慧二种资粮。

2、无二资则无法获证佛果。

(1)清净的佛果有两种清净: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二清净的自性要现前必须圆满福慧二种资粮。

A、自性清净:

?自性清净需要花时间去领悟,它对我们现前佛性等很多修行是一个基础,而且对打破我们的非理作意也有很多必要性。当我们修行还没有达到比较纯熟的阶段,遇到比较讨厌的众生时,应该想:第一他也是众生,第二众生有佛性,也是未来佛,本性是清净的。这样一想,内心中至少有了一个改正不好心态的基础了。如果修得比较深,这样一想,不好的心态马上减弱,乃至消失了。

B、离垢清净:

?虽然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但这样的本性清净并没有显现出来。让本来清净自性不显现的就是垢染、客尘。把客尘、垢染去掉的过程叫做修行。

(2)未得到佛果之前均需要积累二资粮。

A、就算已经证悟了空性,比如说虽然已经证悟了初地或者八地,乃至于证悟了十地,但没有圆满佛果之前,还有上升的空间。如果属于有上位,就还不是无上位,就还是要勤勤恳恳地积累资粮。

B、到了初地以上,就不需要上师再拿个鞭子在旁边守着你,每天敲打你,要你积资净障、修曼茶等。但对于一般的初学者需要经常敲打,必须反复去了解积资净障的必要性来督促自己懈怠的心。如果我们不积资净障,从早到晚一眨眼就过了,反正就是不想去摸法器,也不想去看书,这是一个业障重、福报欠缺的体现。

3、无二资则无法证悟空性。

(1)“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

A、要证悟空性,福德、智慧二种资粮必须要圆满到能够支撑你证悟空性的阶段。

a、证悟空性有不同阶段:

?证悟空性有佛、菩萨的证悟,也有加行道的证悟。

b、“未圆满”:

?就是圆满到能够让你证悟阶段的空性为止。证悟空性是初地,你的福德智慧资粮必须要达到让你证悟初地的状态,对空性证悟的资粮没有圆满到证悟初地之前,也没法办法登初地。同样,如果资粮没有圆满到生起加行道对空性的觉受之前,也生不起加行道的功德。

c、积累资粮只能自己来:

?佛菩萨、上师告诉你方法,督促你。在祈祷的时候,给你做些加持。但积累资粮是没办法偷奸耍滑的,必须要认认真真地亲自去落实,再苦、再累、再枯燥都必须要咬牙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我们的惰性和障碍。如果你不圆满积累资粮,永远原地踏步,你所希求的佛果、菩萨果,或者加行道都没办法获得的;只要我们开始做了,每天坚持做,我们的心态会越来越圆满,越来越成熟,资粮也会越来越多,障碍越来越少。

(2)空性本身不是修出来的。

?空性本身不是修出来的,而且空性中没有能修所修,也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3)现前空性必须要修。

A、不修无法现前。

?虽然胜义中是无所修的——不管你修还是不修,无倒空性都是离戏的,你不成佛自性也是清净的。但是你不修,它也无法现前,自性清净对你不起作用,就是说你的自性清净对改善生活、远离烦恼本身不起任何作用。来自于空性的加持、安乐,你不修永远领受不了,这就是因缘法则。

B、想现前空性就要认真对待二资粮。

a、学习空性就是在了解智慧资粮。在此基础上,通过空性智慧的摄持去做一切修行,比如打坐观空性,逐渐去修行,就能创造圆满智慧资粮。

b、同时还要学习圆满福德的方法。要做真正干净的资粮,就必须要去学。把不好的心态剔出去,比如说我爱执、竞争心。如果带着竞争心、嫉妒心去做,虽然看起来好像在做修法,但没办法变成干净的资粮。我们为什么上座的时候要发起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个非常干净的心,里面不会有烦恼、嫉妒、傲慢,所以通过这样的心摄持的资粮就是真正的资粮,至少在这个阶段是干净的。

(4)证悟空性的二种因缘:“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A、俱生智:

?自性清净、每个众生的佛性中本来就具备无为法的佛智叫做胜义俱生智。

B、现前胜义俱生智有两个途径。

a、积资净障:如果放在前行当中,积资就是曼茶,净障就是百字明。当然还有别的途径,这不是唯一的。

b、具证师加持:具有证悟上师的强劲加持。

c、归摄一下:上师瑜伽也可以包括在积资净障中,二者之间能够互相含摄。

(五)积资是诸宗诸大德共同的教诫。

1、原文:

大瑜伽士帝洛巴尊者亲口教诲说:“吾子那若巴,显现此缘起,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

瑜伽士布瓦巴也曾在道歌中说:“虽具不求世俗佛果大把握,然应尽力精勤不断积福资。”

无等塔波仁波切也亲口说道:“虽然积资净障也是本来清净,但要从微薄资粮开始积累。”

2、帝洛巴尊者的教诲。

(1)“显现此缘起。”

?所有的显现法都是依缘而起的缘起法,即一切显现都是各自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它的本性就是空性。缘起生就是无生,没有自性生就是无生,这是空性的意思。

(2)“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

?虽然刚开始积累资粮可能比较笨拙,但是持续地做,福德生起来之后,就会越来越善巧。因为积累资粮也是一个可以得到加持的因,积累福慧资粮也可以清净无明障碍。当持续性去做,障碍会越来越远离,佛性会越来越现前,智慧也会越来越敏锐,我们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也会逐渐了解。

3、瑜伽士布瓦巴的教诲:“虽具不求世俗佛果大把握,然应尽力精勤不断积福资。”

(1)释义:

虽然有些人在见地上具足了不求世俗佛果的大把握,在见解上面已经知道一切无所得,一切无所修,已经完全获得了不需要执著佛果的殊胜见解。但还是应该尽力精勤不断地积福资。也就是说见解上有了不求世俗佛果的大把握,要让见解变成果,还是必须要通过资粮来达成,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者之间的圆融。

(2)分析:

A、一般人在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容易脱节。

a、胜义中无就是实际的状态,但现在这个状态对我们来讲还是属于隐藏的状态,让它浮现出来的因缘就是修行——在世俗谛当中的发菩提心和观修空性。

b、观修空性本身也是一个世俗的修法。观空性就是用第六意识在观,属于世俗谛。空性没有现前之前,所有的修法都是世俗谛,哪怕名字叫做胜义谛、空性,它也是世俗谛。菩提心的修法、积资净障等都是属于世俗谛。必须要把所有世俗谛的因缘——即让空性的果显现出来的因缘必须修圆满,才能浮现出在见解上认定的不需要修。胜义中一切无所作的境界要生起来,就不是见解了,而是实际的果。

B、凡夫人很容易把见解当成果。

?见解和果之间差别很大。虽然从见解上了知一切是空性、无所作的,但这个果还没有得到,这只是见解而已。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事实,胜义谛再怎么样,自己是具有烦恼的世俗谛众生,胜义谛对你来讲只是一个愿景,世俗谛的游戏规则对你而言还是有用。当你达到的时候,就会知道二者是双运的。

C、刚刚学佛的人最容易进入一个误区。

a、碰到需要精进、应该取舍之处,就把大空性、禅宗、大圆满的词句搬过来了。但这是菩萨的境界。你还是一个凡夫众生,你还在路上,该做什么还得做什么,而且要做圆满。

b、成佛之后怎么样都行,但实际上,成佛之后佛陀积累资粮的心也没有断,很多示现都是这样的。只是往往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最喜欢不修。

(六)供曼茶罗是积资最胜方便。

1、原文:

所以,佛陀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不可思议积累资粮的方法,其中位居于首的就是供曼茶罗。诚如密续中说:“若于诸佛刹,无余三千界,庄严妙功德,供养圆佛智。”

2、为什么佛陀不普遍宣讲供曼茶罗?

?因为众生的根基有很多,有些人没有成熟到一定的阶段,对供曼茶罗的生不起定解,觉得意幻的曼茶供养都是虚无飘渺的,根本得不到功德。他还是喜欢实打实的行为,比如亲自去水池里面采莲花,亲手供在佛前,觉得这样才能生起功德。因此佛陀为了调化不同的众生,宣讲了多个层次的积累资粮。喜欢实打实的,给你讲实打实的;具有很好的见解,给你讲供曼茶;对密乘的瑜伽士,佛陀会讲更深的密供、无上供。

3、“位居于首的就是供曼茶罗。”

(1)供曼茶罗既有实物供养,也有意幻供,但主要还是意幻供。如果见解高深,在供曼茶的过程中,什么见解都可以用上,比如遍于法界的曼茶、等净无二的见解等;所有你能够想起来的供品,清净的供品、世间人认为不清净但本性清净的供品、很多平时不敢往佛台上摆的供品、找不到的供品,都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进行供养。总之,供曼茶的过程中,所有见解能够摄持的供品全都有,圆满资粮速度就会非常迅猛。

(2)供曼茶不是看你放在曼茶盘里的几颗米,就是指望这些来积累资粮。虽然供米也有功德,但是米代表你思想里面幻化出来的所有善妙的东西。主要还是意幻的能力,这是心上面的曼茶,自己的见解,还有幻化,才是最关键的。

(七)详说供曼茶罗之准备。

1、原文:

在供曼茶罗的时候,按照自宗的传统,包括所修曼茶罗及所供曼茶罗两种。关于曼茶罗的质地,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上等者使用金银等珍宝曼茶罗,中等者使用青铜等材料制成的曼茶罗;下等者使用石板、木板等光滑的平台作为曼茶罗,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所摆放的供堆:上等者用松石、珊瑚、青金石、珍珠等奇珍异宝;中等用藏青稞、橄榄子等药物果实;下等者用青稞、大米、小麦、豆类等谷类;最下等者仅仅用碎石、瓦砾、细沙等为所缘境,也完全可以。不管怎样,都要认认真真地擦拭曼茶罗的基盘。

2、关于曼茶罗的质地。

(1)比质地更重要的:

?大家可能都比较关心质地,实际上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供曼茶的内在意义,这是最重要的。

(2)选什么质地的曼茶罗?

A、原则上来讲,质地越高档越好,比如黄金、纯银。

B、有些修行者觉得用纯金、白银的曼茶容易滋生自己的傲慢,产生攀比心,为了刻意对治傲慢,故意选一个一般的,也有这种可能性。

3、关于供堆。

(1)上等者:用松耳石、珊瑚、黄金,也有很多金豆子、银元宝。有些大德说,采珍珠可能要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现在你的家里已经有了可以用,如果没有,尽量就不要买。但这种说法不是很确定。

(2)中等者:藏青稞是一种药物,也叫藏青果,比大米等珍贵。药物方面我们可以用上等的人参、灵芝等,这些东西肯定要比大米珍贵得多,这是中等的一些供品。

(3)最下等者:如果是实在没有钱的人,也可以用碎石,比如说比较光滑的碎石、没有棱角的瓦砾、细沙子等等,把这些作为所缘境。

4、最重要的是观想。

(1)如果你有条件,曼茶的质地优良是供养,也是让你生起福德的因;供品是黄金、白银,也是生起福德的因;意幻供养也是生起福德的因。如果是这样,发心很清净,观想很圆满,供品、曼茶很好,仪轨也很好,所有的条件都是圆满的。如果没办法圆满,你就尽量把能够圆满的做好。

(2)如果不能具备最好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观想。

往期回顾

#阅读参考|加行第一百一十八课

#阅读参考|加行第一百一十七课

#阅读参考|加行第一百一十六课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118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