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建于清代的“高家渡铁索桥”也叫“普济桥”,位于水城县营盘、新街、龙场三个乡的交界处。 旧时北盘江高家渡一带,是水城到盘县交通要道上最繁华的一段,主要原因是盐帮经常在这里进行私盐交易。 贵州自古无盐,盐于贵州,就像水于生命。“滇黔薪粒价低而盐值最昂”,生活在贵州西部的山民,很多靠帮人运盐来维持生计,生活异常艰辛,境遇亦是常人体会不到的。 在北盘江上建桥成为商旅和当地民众的最大愿望。 “燕飞犹不渡,人去若为还?”。每逢雨季,船渡常常导致舟覆人亡,光绪三十一年,四川总督丁宝桢为推行“官运商销”盐政,积极支持建造北盘江铁索桥。水城、普安商绅百余人相继乐输银两,民众捐款捐物,召集民工千余人于江边掀开了起炉锻铁的高潮……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炉火照天地,群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历经余天愿望和激情如脚下江水般喧嚣奔涌的日子,“锤铁以为絙,凿岩以为椓,亘两壁而贯之,纬以板”,“盖亦栈之类桥者,名曰铁索桥”,普济桥于光绪三十三年(年)2月21日在高家渡建成,从此定格于时空深处…… “高家渡铁索桥”全长79.6米,宽3米,桥身由17根平列的铁链、两根铁护链、54块铁拉板和铺桥木板组成,每根铁链又由个椭圆形小铁环相扣而成,铁链扣入两岸石壁后,势如飞龙腾空。桥的南北两岸分别凿有石刻6块,刻有监督桥官和捐款人姓名。随着岁月流逝,石壁上文字大部分在日晒雨淋中模灭了,好不令人惋惜! “桥因铁索桥传世,渡本高家渡有名”。 惊涛骇浪本凄凉,纵是石头也感伤。 自古爱河风浪起,风吹浪打自成双。 ——陈月枢《鸳鸯石》 在江滩上抬头仰望,山顶生长着绿帽般的灌木丛,对视为依江而立、略显粉红的雏丹霞地貌,高家渡峡谷整个地质生态就在这种五颜六色中散发出异彩,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互相辉映。 水盘中线上的混凝土大桥,在铁索桥上游几十米处凌空飞渡时,普济桥已经没有人再去使用了,只有桥基遗石和桥记石刻等在江边站成一道风景。 片刻后,想起了两句古诗:“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或许,这也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慰藉吧?于是,我心释然。 图片:胡小柳 水城旅游凉都福地,生态水城;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欢迎大家投稿,邮箱:scxlfb.武汉权威的白癜风医院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35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