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对于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困苦的我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热爱。早在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实施“百千万”结对帮扶工作时,我接到帮扶对象名单,就迫不及待地约起同事跑到以朵村赵家寨组帮扶对象赵万林家中,给赵万林夫妇找工地打工、给帮赵万林大学毕业的儿媳找实习学校、指导其报考教师的学习方向、过年慰问等。赵万林在以朵学校的工地上有了挣钱之“道”,儿媳妇也于第二年当上了水城县的特岗教师,一家人从贫困户摇身一变奔上了小康。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我的帮扶对象转移到了比德镇水库村。3户贫困户中,1户为“五保户”、1户为孤寡老人、1户为9人的大家庭。水库村的农户工作难做是出了名的,第一次走访,村干部告诉我,五保户郑仕清和9人大家庭户杨明员家工作很难做,我有点不以为然。因为我想,只要我用真心、动真情,一定会让他们满意。
年9月1日,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电话那头传来远在浙江全华打工的贫困户杨明员的声音:“梁老师,拐了(方言,意即糟糕了)老板3个月没发工资了,两个孙孙今天都还没报名,实在没办法,向你借块钱给他们把名报咯。”当时正在成都送孩子上学的我,虽然对这个只是经常电话交流未曾蒙面的人还有几分戒心,手里只剩下不到块钱,但是出于教育人对孩子读书问题的关心、出于脱贫攻坚帮扶人的一种责任,我当即答应了对方的请求,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143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