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眼下,水城县刺梨收购正持续进行,水城水务公司和贵州初好农业组成的刺梨收购工作小组,对水城县23个刺梨种植乡(镇、街道)开展持续收购。  

在水城县化乐镇赵家河村,刺梨收购的卡车开到村里,在家门口就可以把地里的刺梨换成钱,这让刺梨种植户的负担轻了不少。刺梨收购现场,村民们正忙着把刺梨上称装车,收购人员则忙着验果、登记....“每次收刺梨都有人到地头去宣传刺梨果的采摘标准和收购政策,按照宣传的内容来采,可以多摘几次,也就可以多卖几次了。”赵家河村村民李刚一家的刺梨已经是盛挂的第二年,“今年的刺梨挂得很好,质量比去年有所上升。”李刚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前期的种植指导和采果宣传。  

水城刺梨收购工作小组通过与村镇负责人的紧密联系,详细了解每个乡镇的刺梨成熟情况,做到成熟一批,收购一批。“现在我们每天收购都要忙到很晚,每到一个地方,不仅要做到应收尽收,还要奈心向群众宣传政策,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情。”刺梨收购小组工作人员王晶告诉记者,相比往年,今年水城县的刺梨大多进入盛挂期,种植户多、收购量大,加班已是常态。“你这个果果要选一下,青果的占比还是有点大,这种不熟的青果可以留在树上,我们下星期还要来收。”每运进一批刺梨,收购员邓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前查看果子质量。

“刺梨收购小组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群众,虽然之前也一直在宣传,但不少群众摘来的果还是有很多青的。”说起青果多的原因,邓浩介绍说,少数群众不了解收购的政策,以为只收一次,所以青的黄的全都摘下来。刺梨收购小组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刺梨种植户都了解刺梨收购的标准和政策,以此来实在收益的最大化。“现在已经收了大概2万斤了,不少种植大户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夜幕降临,收购小组每个人的工作仍然繁忙,樊章富工作主要是登记,每来一位种植户的第一步就是登记个人信息,然后登记刺梨斤两,最后农户签字确认。步骤并不复杂,但量却很大。  

“每天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领钱?”面对群众的发问,樊章富只得一遍遍耐心解释,作为收购刺梨的最后一个环节,不少群众在签字确认了斤两后都会问上一两句。“开车的师父已经吃上饭了,要不你们也先去对付两口?”吴西江是化乐镇赵家河村的工作人员,刺梨收购这天,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在农户和收购小组间“牵线搭桥”。眼见将近晚八点,收购人员还没吃上饭,就过来“邀请”,“先不用管我们了,现场的刺梨还有很多,拖不得。”这个小组的负责人是王晶,他的意思是再等一等。这一等就是晚上十点多,不好意思再麻烦村里工作人员,一人一盒方便面就草草结束了晚餐。  据了解,今年水城县刺梨预计收购量达吨,收购将持续至11月。

刘红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运

编辑魏容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134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