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种刺梨有四年,当初不知有价钱。去年卖得六千元,今年卖得四万元……”。12月25日,在水城县野钟乡刺梨基地里,村民们给刺梨修枝、施肥,不少村民唱着类似的“刺梨歌”。

“高、少、碎、瘦”是野钟乡耕地的典型特征。在野钟乡刺梨产业发展初期,群众对这个产业没有信心,很多人都抱着先观望观望的态度,一度让该乡各村支两委绞尽脑汁而不得其法。  刺梨咋上规模?年冬天,野钟乡党委政府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让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支部周围。

人心不齐,村委会站出;土地整合受阻,村支部分头动员;种植难以推进,党员扛起大梁……野钟村党支部书记唐发开将自己家5亩土地全部种植刺梨,带头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  像唐发开一样,各村党支部每名党员学习种植技术率先示范,再按照每名党员联系十户农户,分片指导的模式组织农户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相互借鉴,从而推进刺梨产业快速发展。

依靠组织,野钟乡先后成立了5个村合作社动员农户发展刺梨产业,现有社员人,主要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实施、产销对接等方面工作。在刺梨刚产生效益时,为解决销路问题,村合作社到处联系收购,千方百计寻找市场打开销路。  随后,野钟乡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县委县政府引进贵州初好公司,建立产销联结机制完善刺梨产业链,保障刺梨“有种植、有产出、能销售、稳收入”,确保农户受益。

在初好公司的帮助下野钟乡建立了亩的示范种植基地一个,评比出了刘思启、邓吉栋等高产种植示范户。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刺梨产业,还多次组织农户到公司总部参观刺梨鲜果的加工及销售情况,让广大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销售是产业发展好坏的“晴雨表”,也是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的“良药”。由于野钟乡前期工作做得好,年,乡内爱心企业宜农商贸公司得知刺梨鲜果无人收购后,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按照1.8元/斤的保底价格共收购刺梨鲜果20余吨。

年,水城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与县水投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全县刺梨鲜果收购、加工、销售等事宜,彻底解决了野钟乡刺梨销售问题。  在此期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水城县委县政府将刺梨产业纳入全县“八大产业”给予重点扶持,这给野钟乡刺梨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激发了人心,给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

随后,水城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了3元/斤的刺梨收购价格对刺梨鲜果统一收购,野钟乡对全乡老百姓刺梨种植技能进一步培训强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农户刺梨种植的积极性。

五年来,野钟乡共有户刺梨种植农户获得小额信贷资金,共计.9万元,用于刺梨产业的发展。野钟乡发射村村民黄昌勇,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刺梨产业,年销售鲜果斤,收入达12.35万元,产业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高。五年来,共修建产业公路93公里,亩以上连片的刺梨基地全部完成道路硬化。现在农户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生产管护,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减少了运输成本,收入逐年增加。  ……

五年来,野钟乡刺梨种植得到“质”和“量”的提升。数据是最好的解释,就在今年,贵州大学原农学院院长、省果树科学研究首席专家樊卫国到野钟乡开展测产工作,经测量,野钟乡刺梨单株产量最高达.4斤,最高亩产量达斤。“再唱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生我又养我,种好刺梨报党恩”。五年间,践行产业“八要素”、落实产业“五个三”路径和实现产业“六个转变”目标,野钟乡种植刺梨.11亩,涉及农户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形”历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

编辑黄瑶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130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