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4/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奋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贵州补齐发展短板迈步新征程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北干渠3标白甫河拱桥顺利合龙。

  12月18日,有贵州水利“一号工程”之称的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北干渠3标白甫河拱桥顺利合龙,为夹岩水利工程灌区供水目标按期实现和助推区域水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该工程设计灌溉总面积90万亩,建成后将满足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在黔西北地区构建起以大型水利枢纽为支撑的安全有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黔西北地区工程性缺水难题。

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北干渠3标白甫河拱桥顺利合龙。

  “十三五”期间,贵州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补齐发展短板,水利、交通、现代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为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打下坚实基础;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内首个发布省级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省份,贵州持续释放大数据产业发展红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锻造发展长板,为贵州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贵州全省上下一盘棋,正以“六网会战”为主抓手,奋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传统基建筑牢发展基石

  在乌蒙峻岭间,一道百米深的峡谷将水城县营盘乡红德村一分为二,曾经这里的百姓只能依靠索道出山。如今,一座长38米、宽9米的弯龙桥连接起红德村与外面的世界。

  五年来,贵州以“四好农村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贵州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全省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亿元,超过公里县乡公路路面得到改善提升,交通畅通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产业兴旺了,黔货出山顺利了,百姓生活富裕了,发展瓶颈被打破,全省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蜿蜒曲折的从江县长寨至卡翁公路。

  “十三五”时期,贵州通过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全省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铁通车里程公里,贵阳成为全国十大高铁枢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全国排名第四;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突破万人次;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公里。

  为破解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和工程性缺水之困,贵州持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逾亿元,建成和新开工一批大中型水库,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这一时期成为贵州水利改革发展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开工项目最多、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在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同样瞩目。五年来,贵州发电装机容量突破万千瓦,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60个县通天然气。为全省生活、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基建引领数字化浪潮

  新基建催生新动能,新基建带来新引擎。五年来,贵州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助推贵州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扬帆前行。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变化,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一个个数字化场景在5G技术赋能下“解锁”,5G基站建设成为贵州新基建中的“领头羊”。

俯瞰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

  冲刺5G时代,贵州步履不停。今年2月,《贵州省5G发展规划(-)》《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年工作要点》印发,明确将从统筹规划、开放共享、网络覆盖、网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重点深化5G在先进制造、智慧交通等十大领域融合应用发展。5月8日,省5G发展领导小组(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又印发《贵州省5G建设大战90天工作方案》,加快推动5G新基建,促进5G建设大提速。

  近年来,中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腾讯云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等一批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先后在贵安新区落地施工,“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项目集聚,大数据"磁场效应"凸显。

  “风口”之上,势在必行。贵州提出“像推动交通大突破一样推动新基建大突破”,未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将实现全面升级,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迎来崭新风貌。

建成“六网”实现“六通”

  为补短板、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年,贵州召开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推进大会,制定出台“1+6”文件,全面启动实施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网、互联网基础设施“六网会战”。

  建成“六网”、实现“六通”。年至年,“六网会战”计划完成投资亿元,通过补缺、延伸、联通、加密等方式,推动路网实现多式联通、水网实现城乡灌通、电网实现三网架通、地下管网实现同步连通、油气管网实现全域输通、互联网实现高速融通。

高速公路网铺就脱贫攻坚大道。

  定下“军令状”,唯有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今年1至7月,在疫情影响下,贵州承压而上,完成基础设施“六网会战”投资额达.6亿元,占目标任务的53.5%。

  未来,贵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构建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继续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投资拉动、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请扫码

给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122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