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 近日江夏的汤逊湖村火了,有人形容它是武汉版的“威尼斯水城”,有人说它是最接近海岛的村落,网上随手一搜“汤逊湖村”,清一色的日漫风照片扑面而来。 看着这唯美的画面,谁说不会心动呢? 从纸坊出发,导航“汤逊湖村”,驱车十五公里到达目的地。 眼前的大门上写着“汤孙湖村”,让我想起了关于湖名的来历。 据江夏区志同治8年记载,古时,湖边有两个湾,湾里分别住着姓汤和姓孙的人家,以捕鱼为业,湖名便叫汤孙湖。年,江夏区政府为招商引资,让湖名更响亮、更现代,将“孙”字加了一个“走之底”,改名“汤逊湖”。 由此可见这个村落与汤逊湖有着颇深的渊源。 步入其中,感觉就像是身在一个普通的城中村。 傍晚时分,在村中的大港桥上聚集着许多纳凉的人。 站在桥上放眼眺望,水面碧波荡漾,两岸都有人家。 这大概就是他们眼中的“威尼斯水城”吧~ 继续前行来到湖畔,扑面而来的风中夹杂着湖边特有的气味。岸边的居民饭后在这里散步、聊天,享受着夏夜湖光天色渐变的悠闲时光。也有老人扶栏伫立,独自眺望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我本想在这湖畔赏晚霞的光,奈何“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终究是来晚了一步,只窥见了些许晚霞的余晖。沿途有许多带着孙辈散步的组合,在祖辈庇护下长大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在湖畔另一座桥上,也有许多纳凉的人。但像我这样一个不是在水边长大的人,不适合在这种镂空栏杆桥上久站。总担心拍照的手机会掉水里,自个儿会掉下去,还有些许头晕。(大概是有被迫害妄想症) 村里的鱼塘边,钓鱼的人才刚刚撑杆开场。夏夜也是夜钓爱好者的不眠之夜。 当暮色变得深层,老人与子女在村里的路灯下修补渔网。 居民家门口大木盆里没有了晒干的食物,留在门口的它们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许沧桑,不知道经历了几个春秋。 记得年幼时见有人用这样盆,在这样的夏日,将它推入长满莲蓬的池塘中,像划小船一样在塘中游走摘莲蓬。长大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 (超强滤镜的效果)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大家拍照打卡都喜欢形容小镰仓、宫崎骏漫画……,日系风一晃就变成了文艺的代名词。过度的美化可能会导致审美的畸形。就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装扮,恰到好处的修饰可以让人赏心悦目,若在装扮上用力过猛,则会本末倒置。当然“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回归现实,不要美颜、不要滤镜,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讲述着中国式渔村的真实故事,比起那些看起来吸引眼球的美图,更适合沉浸感受这片村落的人文,我们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这个隐藏在湖畔的小小村落,远离了车水马龙,虽然没有网传图片中的那般清丽脱俗,但它依然让我动容。不必刻意地来,也不用有意地避开,偶然的一天闯入这个还未完全开发的村落,或许你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ENDBEWRITE撰文惠婕PHOTO摄影惠婕DESIGN设计生如夏花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c/130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