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新桥小学对面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新居林立,校园围绕。     这里是水城县新桥街道,一条马路对面是水城县新桥小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

新桥小学

距离开学还有近半个月,新桥小学二年级九班的李子琪已经提前做好暑期试卷,他满脸期待:“等开学了老师就能给我们讲课了。”     说起学校,子琪眼神光亮。

暑期认真学习的子琪

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滑动黑板后面还有电视,每天中午能吃到三菜一汤的营养餐,还有他最喜欢的西红柿炒鸡蛋。暑期放假时听老师说等到开学还要学习吉他、画画、跳舞,子琪一直数着时间,每天必花几个小时写作业,他有个小秘密:“开学要和好朋友刘小龙一起学画画。”

新桥小学上课的学生

同样是这双眼睛,以前上学,却是泪花闪闪。   子琪的老家在水城县化乐镇化启村大寨组,那里地势偏远,经济穷困,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爬坡路到邻近的猫场村学校。   每天赶着凌晨6点多,吃完妈妈煮的面,子琪姐弟5人就背着书本和饭盒共用着一只手电筒上学,子琪个子小,天气不好时走起路更费劲,每次迟到老师一问原因,性格腼腆的他常常会委屈的哭。     去年,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子琪一家从30多公里外的大寨组搬迁到水城县新桥街道下的新业社区。

在新居的子琪一家

矮小的旧平房学校越来越模糊,书包里的饭盒和电筒也都不再用了。他的姐姐们分别在市七中、社区的老鹰山中学、小学读书,不仅免了学费,每人每年还有补助,社区还设置了感恩课堂,那是他们的寒暑假学习天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还有更多和子琪一样的乡村孩子也在安置点开始了新的成长路。

新桥小学体育课堂的学生

“要不漏一户,不差一人,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读好书。目前学校有一、二年级,今年春季开学一年级11个班有人,二年级9个班有人,学校还将逐年增加年级,完善需求。”新桥小学副校长石斌说。

新桥小学

因原老鹰山学校原校址校舍面积无法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学阶段的需求,根据周边学校配套建设情况,新桥小学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学校开工建设,服务着整个新桥街道1.36万搬迁群众及周边居民。

子琪所在社区的感恩学堂

为确保搬迁户子女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水城县各安置点学校建立了教师“一对一”帮扶、定期家访等机制,随时掌握学生需求及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帮助。

立足易扶搬迁安置点社区资源,安置点学校教师、志愿者还进入社区课堂对孩子们进行辅导,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

新桥小学学生

新居落就稳稳幸福,新学堂开启崭新希望,脱贫攻坚稳扎稳打,挂牌督战凝心聚力。   水城县乘势而上,集中优势力量,根据安置点规划布局和就学需求,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所,总建筑面积20.48万平方米,投资7.48亿元,全县19个易扶安置点共有易扶搬迁学生人,搬迁户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新桥小学的学生

一栋栋美丽的校舍拔地而起,一间间设施完备的教室投入使用,全县22所易扶安置点配套学校配备教师人,培训安置点配套学校教师人次,师资力量优先配齐配强,入学服务措施保障有力……

水城县正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学保障作为民生工程,扶贫、扶智、扶志同向发力,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枝一叶书写教育保障的生动实践。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魏容

编辑屠琪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c/128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