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用微薄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我叫汪梅,是水城县高新区鱼塘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年11月,我主动请缨,加入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 我义不容辞地主动承担起阿戛镇盐井村化稿组5户的帮扶任务。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给贫困户做实事,我独自一人走在偏远山村的泥泞道路上,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收集整理资料,经常工作到半夜,尽心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我看到贫困户破烂不堪的居住环境、冷得发抖的身躯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决心,帮助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 “汪老师,吃了饭再走,汪老师,路上小心。”这是70多岁的管应常老奶奶总对我说的话,让我十分地感动。亲切的话语,犹如阵阵暖流,涌上心头,这是我与我的帮扶对象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胜似亲人结下的不解之缘。 我时常帮助他们做些家务,在农忙时节下地干活,拉拉家常,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我始终认为贫困户家里的事就是我的事,他们家里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行为上懒惰、思想上懈怠,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知道自己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贫困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改变这一现状,脱贫只是口号,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所以工作之余,我总是往他们家里跑,宣传国家扶贫政策,让他们了解精准扶贫,带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产业基地,走进致富带头人家中寻求经验,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道路,早日实现脱贫。让他们看到,同样的有脚有手,别人能致富,我们为什么不能,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我把他们当成我的亲人,帮助他们转变思想,分析贫困根源,时刻为扶贫工作努力着。 在这之后,他们争先恐后发展产业,为自己的小家谋发展,紧跟扶贫政策的步伐,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们的居住环境大有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曾经荒凉的土地种满了绿色经济作物,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昔日懒汉,如今变成了一个个勤劳的好手。看到他们在渐渐变好,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我经常给他们送棉被、大米、油、生活必需品。如今,通过发展种植养殖有了固定的收入渠道,一家家盖上了新房子,门口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户户有小菜园,生病就医不担心,子女上学有保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六年的扶贫之路,奉献的是我的青春岁月,点燃的是贫困户脱贫胜利的曙光。我始终用心、用力、用情,立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我相信一定能看到乡村振兴、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局面。 脱贫攻坚工作刻不容缓,纵有万般艰辛,但我依然会不遗余力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帮助贫困户过上美好的生活。 汪梅,女,水城县高新区鱼塘幼儿园教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守六年之久。实习生潘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谢勇勇整理 编辑屠琪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c/1283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