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青瓦围筑的菜园太漂亮了。”“这家的庭院打造简单但是很有创意!”5月15日,在水城县杨梅乡姬官营村新建组,精致的小菜园、带有乡愁气息的村舍引来现场的观摩代表阵阵称赞……当日,杨梅乡举行“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建设推进会,通过观摩评比各村居打造的“小康菜园”,让各村居相互交流、客观点评、学思践悟,以此推进全乡“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工作。“姬官营村的小康菜园规划整齐,尤其是利用旧瓦片、旧轮胎等废弃物来围筑菜园、栽花种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慕尼克村干部耿连勇说到,他此次观摩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去后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当地的小康菜园进一步规划好、建设好,同时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水城县杨梅乡按照“一个棚架、一垄菜园、一组果树、一排栅栏”及“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小康菜园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环境颜值、群众生活品质。姬官营村新建组,过去村庄内的杂草丛生,环境卫生整治村民们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当地通过“小康菜园”工程的建设,引导村民逐步参与到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工作中来,如今的新建组,道路洁净,农户的房前屋后有用陶罐或废弃轮胎制成的“花池”,村舍周围的菜园里栽种着一垄垄翠绿油亮的青菜、大蒜、小葱等时令蔬菜,整齐的木条栅栏和青灰砖墙将菜园围成一个小小的“绿洲”,“镶嵌”在的村舍周围,有风景,有乡愁……当地的村干部说,在“小康菜园”的打造中,一是利用农村危房拆除留有大量砖瓦,免费提供给村民围筑小菜园,二是因地制宜对每一户农户的庭院进行打造,最大程度激发农户参与“小康菜园”建设积极性。在杨梅乡光明村锅厂组,令村民曹吉光没有想到的是,门前的臭水沟如今已被改造成小菜园,菜园里种了果实和蔬菜,院坝有了棚架,种上花草,自己家成了“花园”。“菜园就在家门口,亲朋好友来了,不用上街买菜就能做几个家常菜招待他们,吃不完的还能拿到街上卖,还能卖点钱。”曹吉光说,现在环境变好了,将来不光要做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洁,更要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光明村的干部告诉记者,锅厂组很多房前屋后的小菜园曾经都是荒地,原来堆弃着废旧垃圾,今年光明村开展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村干部上门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引导村民腾出房前屋后的荒地,改造成“小康菜园”,菜园建设起来以后,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在建设中,通过多种方式,就地取材,充分把废弃资源利用起来,效果非常好,村民非常满意。5月的时节草木繁盛,锅厂村村道两旁的花池里,花团锦簇,淳朴的农家菜园映衬着各家各户整洁靓丽的宅院,透着别样的美。这也是杨梅乡“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小康菜园”这项民心工程已经深入人心,在杨梅乡慕尼克村,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树干、用竹子、用砖头、用围栏打造栅栏式小菜园、小花园,干部带着群众干得热火朝天,杨梅大地上也释放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农家。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对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改善群众膳食结构、靓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规范建设标准、强化技术服务等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千家万户小康菜园的打造,逐步提高村民参与度来加大本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为建设新风貌、新气象的美丽新农村注入活力。”杨梅乡党委书记谭有燕说。如今,小康菜园已经成为杨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水城县融媒体中心黄恒碧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屠琪编辑刘定珲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148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