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个吹风机、两把电推剪、三把梳子、两把剪刀、一张围布、两张毛巾,还有用做一次性毛巾及围脖子之用的纸巾一包,此外还有两个喷壶:一个装水,一个装酒精,这便是徐成菊走街串巷工具包里的所有物件。   “正愁找不到地方理发,徐成菊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双水街道锦绣名门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人员严凯已经很久没有理发了,徐成菊的到来,让他倍感暖心、贴心。   倍感暖心、贴心的还不止有他,从2月15日以来,徐成菊便开始只身前往双水汽车城、徐家箐等地为当地居民及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义务理发,每日忙忙碌碌。   每到一个社区,她都会主动找到志愿者问道:“请问你们需要理发吗?我可以免费帮你们理发”。得到应允后,她麻利地拿出围布给志愿者们围上,再拿出酒精给手、电推剪手柄、梳子消毒,用小拇指夹住梳子,电推“咔嚓咔嚓”,不过短短十来分钟,一头干净清爽的头发便出现在眼前。   “其实很早之前就很想来当志愿者的,但由于早前去过一次贵阳,便在家自行隔离了十四天,确认安全才出门的。”这时的徐成菊是一个人在战斗。   2月17日,一则《钟山区疫情防控理发师志愿者招募公告》吸引了徐成菊的注意力。随即她便决定报名,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性格豪爽、为人亲和的徐成菊成为了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去往指定区域进行为期三天的志愿服务。   每天早上8点30分,搭乘由圆通出租公司提供的车辆,到达服务地点。小组成员们的年龄大多在二、三十岁不等,他们有的来自老鹰山,有的来自水钢,有的来自双水,但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理发经验,与成员聚在一起共同服务老百姓们,徐成菊感到很幸福。   志愿者们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除了社区防疫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有许多社区居民都需要理发。据小组成员回忆,每人每天至少要为20-30人理发,17日,由于下班回去又理十几个,仅徐成菊一人,就理了47人的头发。   每天的志愿服务结束以后,志愿者们都很疲惫,但能够帮助大家,心中的喜悦便将身体的疲惫冲淡了。医院水之宛一期菁菁发廊的刘大兰说:“我觉得作为一名理发师,能帮助我所需的人也是一件好事,出不了钱,就出一点力吧。”。   本就有患有严重足疾的徐成菊每天回到家后,两只脚都很疼,但她一直在咬牙坚挺。“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三天的志愿服务结束了,徐成菊匆忙的脚步没有停下,她继续拎着工具包,继续走街串巷去为志愿者们义务理发。她两次去到双水社区营盘路和徐家箐,继续为第一次去时没理发的工作人员们理发。她还带着小徒弟田燕一起去了金钟,还去到阳光花园,一刻也不停歇。有时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志愿者们的工作时间,她会服务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家,21日晚她更是待到晚上十二点半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此外,多年来,徐成菊还为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腿脚不便的老人,她还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直至今年,46岁的徐成菊已经有28年的理发经验了。乐观开朗的她其实也有着一段让她记忆犹新的记忆。10岁时,她失去了母亲,18岁时她便开始学理发。初学理发时很艰苦,她去往广东刻苦学习理发三年多,返乡后,在水城场坝一干就是三年多,后经辗转,又去双水汽贸城经营了三年多的平价理发店。   对于徐成菊来说,学无止境,虽然年龄大了,但她依旧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近三、四年来还经常外出交流学习、认真在网上学习。她一直在更新时尚理念,创新理发思路,与时俱进,剪出令顾客满意的发型。   在此次的志愿服务中,她遇到了很多新朋友,也遇到了很多以前的老顾客。当听到居民们的肯定与赞扬,徐成菊首先觉得自己的手艺没有白学,可以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   她的理发店,双水一剪理发店是远近闻名的良心店,大家都觉得徐大姐的手艺好,人品佳,最重要的是,价格还很合适。   随着复工复产的号角吹响,徐成菊也要开始营业了。“但只要还有需要,我也二话不说,还去”。疫情期间,有无数像徐成菊这样的普通人,默默贡献不求回报,用自己仅有的力量温暖一方。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打好打赢这场战“疫”,恢复凉都大地的春光与繁华!通讯员 宋尚敏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谌晗编辑魏容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143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