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城区第二小学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激发人才活力为主导,淬炼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观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人人想做事、人人比贡献、人人有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狠抓“德育”工作,培育奋力拼搏的师资队伍。坚持以“围绕教育抓班子、抓好班子促教育”工作思路,按照明确分工、严格制度、丰富活动、提升质量”的要求,打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工作队伍;坚持“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的师德建设,把“四有”“三者”好老师作为教师规范言行的标准,抓好学校党员干部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学习;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大队委等组织在师德建设作用,着力打造素质过硬、业务过强的教师队伍,全校形成良好的成才育才氛围。 近年来,通过全体职工群策群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中队”“贵州省党建示范校”“贵州省优秀少先队集体”“六盘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六盘水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荣获省、市、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各级各类表彰余人次。 开展校本培训,强化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学校依托各类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网络,指导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并将教师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评优评先及晋职评聘考核依据。 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根据学校开学计划,定期组织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说课、评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等比赛活动,积极鼓励老师们参与省市区各级举办的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比赛,形成以赛促研、以研促改、以改提升的工作格局,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率先引领,加强培训培养。学校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老带新”相互听课、科研研讨、教法传授等,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通过“实践——培训——研究”的方式培养骨干教师。立足学科教研组进行教科研工作,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水平,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得以改善,有效实现理念的更新、行动的落实。 目前,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贵州省艺术特色学校、贵州省第二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等荣誉4项。 搭建交流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引领提升。学校把强化培训作为提升全体教师素质的有效载体,根据教师学科结构特点,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都得到很大提升。所承办的“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学校质量提升现场推进会”“贵州省党建现场会”“贵州省第五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美术等学科优质课竞赛”“贵州省第2届科技节、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现场推进会等大型赛事和活动”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首位,重视人才培养。以加入PDC国际教育联盟为契机,以与全国教育名校签订教育科研基地校、加入中国好老师基地校为支撑,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及后备人才培养。 开展组团式帮扶,推动集团式发展。学校作为第二教育集团牵头校,“国培计划”——“百校扶百校”“易搬点”教师培训项目基地学校,积极加强与水城区新桥街道新桥小学,龙场乡龙场小学等受帮扶学校对接,精准研制培训方案,实行一校一策,进行“点对点”的研究和破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落实培训措施,开展跟岗研修、送培送课等培训帮扶,形成了学校管理、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目前,现有省级名校长工作室1个、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1个、特级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2名、市、区级名师30名、名班主任35名、骨干教师45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邓运 编辑顾冰洁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128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