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权威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五月的发耳镇,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驱车行至水盘高速,几十公里长的发耳杨梅基地环山公路上,停满了上百辆私家车。

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的这波车流,都是奔着刚成熟的发耳杨梅而来。

相比贵州其他主产杨梅的地区,发耳的杨梅贵在一个“早”字。

虽提早上市近一个月,但发耳杨梅因其果大形正、酸甜味浓的良好品质,赢得了周边许多游客的青睐,成为镇上“早熟水果”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因“梅”而起,因“梅”而聚。此情此景对于吃惯了10多年“煤饭”的发耳镇村民而言,似曾熟悉。

早在年,发耳就首次引进杨梅种植。

然而,“梅”景不长,伴随着发耳电厂和发耳煤业的拔地而起,这座曾经水城县的“菜篮子”一下子变成了富庶的“煤镇子”。

“城里有的发耳也有,城里没有的发耳也有。”这是发耳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既充满了身为发耳人的自豪感,又从侧面反映出发耳乡镇经济的活跃。

工业强,则吸附力强。围绕煤电产业挣快钱成为了发耳大多数村民的捷径之选,昔日家家户户宝贵的一亩三分地逐渐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为实现“两条腿”走路并行,加快向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迈进,发耳镇果断下了决定——

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利用亚热带河谷气候的“温室”特点,靠“早熟”且优质的农作物,抢占市场先机,赢得顾客口碑;

充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合作社的带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充分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大力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特色水果产业,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

年,发耳镇再次将目光聚焦到这片热土上曾璀璨过的红色珍宝——杨梅,选择其作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试水”之果,退耕还林大规模种植。

小小杨梅果,摘出致富路。而今,镇内余亩的梅园,共计带动余户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年产优质杨梅千吨以上,产值达余万元。

“我家杨梅种了8亩多地,种了十多年了,每年一到全面盛果期,收入还是可以的,比种苞谷强。”发耳镇营昌村村民李德国一脸笑意。

从“煤”到“梅”,以“梅”为“媒”。

年至今,发耳镇通过举办杨梅节、旅游体验采摘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带动当地梅农“甜蜜”增收。

杨梅,给发耳镇带来的是不仅仅是增加农户收入的表象,更带来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质长效的“甜头”。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镇内海拔落差,做大做好“果”文章,已成为发耳镇村民的集体共识。

目前,除杨梅之外,发耳镇还种植蜂糖李亩,覆盖贫困户户,产值可达1亿元;种植玛瑙红樱桃亩,采取“樱桃协会+农户+超市+电商”模式运行,年产值达千万元;加上其他水果,全镇精品农业超过4万亩。

“围绕‘早’字下功夫,发耳镇将继续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方向,全面优化水果、蔬菜、养殖产业,做强示范果园,叫响生态水城·璀璨发耳这张名片,实现脱贫攻坚总目标。”发耳镇科技副镇长何政信心满满。

一片片荒山转变为一座座果园,随着农村产业革命的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发耳将迎来更加崭新美好的明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江南

编辑屠琪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127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