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 绿带绕城 水 生活在一座独具魅力的花园水城里。 如此美好的愿景, 现如今离南通人越来越近了。 打造江海花园水城 近两年来,我市以城市总规划和流域规划为指导,保障城市防洪除涝安全,促进水生态建设,提升城市涉水景观,丰富城市水文化,构筑“水安、水畅、水活、水清、水美、水韵”的城市水系,打造山水相映、城水相拥、人水相怡、文水相辉的江海花园水城。 日报君(zgntrb)今天(16日) 从市水利部门得到消息: 我市规划构建 “两圈八湖九脉”的水系布局 两圈——濠河、通吕运河—海港引河两个生态圈 八湖——在市区新增8个面积较大的人工湖 九脉——以濠河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的9条重要市区河道 两大生态圈已经形成多年来,我市累计投入20余亿元,逐渐形成了以濠河为核心的第一生态圈。 依托沿长江景观,由通吕运河-海港引河框围形成的“两河两岸”第二生态圈,也已初具规模。 然而, 我市是全省设区市中 唯一一个没有水库、 没有天然湖泊的城市, 目前主城区综合水面率与 国家有关规划标准还有差距。 水系跟不上排涝需求我市主城区范围内共有四级以上河道条(段),总长度.35km,主城区平均河网密度达2.22km/km2,主城区综合水面率约9.41%。 南通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陶晓东:“这些数据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城市排涝的需求。” ■南通属设区城市,城市适宜水面面积率应≥10%。我市市区水面率的9.41%中,骨干河道的水面率其实只有1.6% ■近10年开发建设进程中,有些水系遭到了侵占和填埋,水面率不断下降 ■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大,城市的下垫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几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遭遇同样大暴雨河道水位上涨较快,加上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受限,很容易造成低洼地区受淹。 年7月11日下午,崇川路一处院内拍摄的众多被淹车辆。 我市水利部门针对平原河网水系的特点,经过模型率定和验证,提出了贯通河道、打通受阻节点、少量增加长江的排涝泵站的同时,新增或开挖河道和人工湖,通过“组合拳”提高城市的排涝能力。 新增或开挖河道及人工湖, 就是要补水生态的“短板”, 赋予城市水系新的活力。 将建这八大人工湖具有四大效益市水利局副局长陆建平介绍,构建人工湖具有安全、环境、生态、景观四大效益。 1减少受涝风险规划的8座湖泊总建设面积为多亩,其库容量达多万立方米,相当于4条濠河的面积和库容量,可增加调蓄能力多万立方米,可有效扩大调蓄扩容,削减洪峰流量,减少受涝风险的功能。 年7月11日下午,市民从被大水浸泡熄火的车辆旁骑车经过。7月11日下午,市区普降暴雨,多个路段和地势较低的小区严重积水,致使众多车辆被淹。记者许丛军摄 2改善水环境人工湖还能提升水环境容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 3扮靓城市水景观调节周边小气候、降低热岛效应;扮靓城市水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等。 4形成水生态景观结合城市绿廊、公园、游园建设,对规划区的主河道实施生态河道综合整治,形成多条带贯穿各区域的城市生态绿带,形成碧波绿带绕通城的水生态景观。 南山湖(资料图片) 文/南通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晓婕 图/南通日报全媒体记者许丛军 编辑/丁建华高阳(实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