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精神、条纹短袖,是赵贵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咧嘴一笑时,缺了的半边门牙。
“这是刚到村里来的时侯,在一次入户走访时,摔了一跤磕掉的。”
赵贵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选派到六盘水市水城县蟠龙镇二道岩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年58岁。
“再有两个月,就满59了,明年6月,我就正式退休了。”
年4月4日,赵贵山第一次来到二道岩,对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而言,57岁可以算得上是高龄了。和挂帮干部一起在村民家中走访的赵贵山(中)(黄瑶摄)“来的第一天,感觉从县城绕山绕水的坐了好久的车,才到村里。当时,进村的路还是黄泥巴路,一路颠簸得不行。”
因为水土不服,刚到村里的赵贵山病倒了。
“拉肚子,一个小时要跑好几趟厕所。”
身体的不适并没有拖慢赵贵山驻村的进度,在病情稍微缓解后,他便开始跟着村干部们一起走村窜户。
在用脚步丈量这个小山村的过程中,赵贵山渐渐发现,因为海拔高差比较大,虽然村里不缺水,但是缺少能蓄水的东西。
年10月,趁着国庆放假回家的机会,赵贵山来到单位,申请了92万元的资金,准备给村里修建蓄水池。像这样的蓄水池,二道岩村一共有6个(黄瑶摄)一开始以为村民都会举双手赞成,却不曾想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二道岩是一个纯农业村寨,因为没有蓄水池,更没有自来水,这里的村民基本是靠天吃饭。勤快些的,就挑水或者是从水源点牵一根水管来灌溉,不那么勤快的,就等着下雨。所以听说修建蓄水池可能会占用部分土地的时侯,有些村民提出索要赔偿款。”
幸运的是,这部分人只占了少数,而且通过他和村支两委上门做工作,最终同意无偿拿出土地修建蓄水池。
年3月,6个蓄水容量立方米的蓄水池正式建成,解决了二道岩村余户余人的生产用水,使亩烤烟和亩猕猴桃经济作物的产量增加,并带动99贫困户增产增收。
村里的猕猴桃种植大户徐安红便是这“贵水”的受益者之一。赵贵山(左)和徐安红讨论今年的猕猴桃长势(黄瑶摄)“我是年左右从村民手里流转了20多亩土地种植猕猴桃,之前因为缺水,猕猴桃的产量一直不高。要知道,每一株猕猴桃每次的灌溉用水在50斤左右。直到去年,赵书记给我们建好了蓄水池,把雨水积蓄起来,我打开水龙头就能浇水。年,这20多亩猕猴桃给我带来了8万多元的收入,今年,预计能买十多万元。真是感谢赵书记,给我们引来了这一股致富之水。”
有了蓄水池,村里的自来水也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之后进入了每家每户。
除了引水润土地,赵贵山还多方协调资金,为村里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年12月,中科院地化所资助的5万元资金,用于二道岩村种植60亩马玲薯种植示范地,带动10户贫困户增产增收;
年3月,赵贵山为二道岩村50亩集体刺梨产业带回了中科院地化所资助3万元管护费,带动29户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
年4月,他带回资金9万元,种植蜂糖李亩;
年2月,他带回资金5万元,种植大豆亩;
年6月,他为二道岩村带回3万元办公经费。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而道岩村的猕猴桃长势喜人(黄瑶摄)有了资金,技术支持也少不了。
年5月,针对二道岩村群众产业发展技术知识比较落后,赵贵山再次争取资金7万元,为二道岩村新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邀请各类专家,为二道岩村群众进行产业种植、养殖培训。
截止目前,赵贵山为二道岩村带回产业发展资金万元。
如今,二道岩村实施产业刺梨0亩,猕猴桃2亩,精品水果亩、蜂糖李亩、大豆亩、烤烟亩,带动户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如今的二道岩,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坡上刺梨、猕猴桃一望无际,河谷精品水果果香沁人。
在赵贵山和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年底,二道岩村累计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2.48%下降到1.77%,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0.71个百分点,完成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曾经缺水的二道岩村,现在新建了很多这样的集中供水点(黄瑶摄)年4月,赵贵山两年驻村时间已满,可他不舍离去,向组织提交延长驻村时间的申请。
“这里的村民很善良,也很淳朴,我舍不得二道岩的父老乡亲,想一直在这里干到退休的那一天,用我剩余的力量,在二道岩土地上写人生最大的论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瑶编辑谢勇勇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152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