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的水城县,冬意已浓,群山之间、云雾缭绕。离水城县区以南60多公里处的杨梅乡布嘎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通到家家户户,村活动室前散步、闲谈的村民欢声笑语不断,村头清澈的山塘水库内微风掠过碧波荡漾。谁能想到,几年前,布嘎村还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住的房子破烂不堪,更别提有个休闲的去处了。而改变布嘎村穷困面貌的,正是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布嘎村紧紧围绕“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落实各项脱贫攻坚任务,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精神文明面貌大为改变。村支书耿和祥告诉记者,年,抓住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行动机遇,布嘎村完成25公里的村内主干道硬化,实现了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公路全部硬化连通。村民还投工投劳硬化了全村的串户路,彻底改变了村民行路难题。“本着‘管养结合,出行舒心’,布嘎村设置了1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公路管护员岗位,对“组组通”公路进行路线承包管养,有效保障了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为让村民都住上安全、漂亮的房子,布嘎村认真落实危旧房改造工程,先后投资对全村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并加大易扶搬迁工作力度,积极协调搬入地做好搬迁户的落户、上学、就业、创业等工作,让77户人安心入住新家园,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扶贫工作贵在精准,产业发展更要精准起来。在布嘎村东头,成片的刺梨地里,10多名农民忙着秋冬管护,甚是热闹。年11月,布嘎村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深入实施特色种植扶贫工程,将刺梨产业作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种植、统一抚育、统一清园、统一采摘、统一销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户劳务收入”耿和祥告诉记者,通过与公司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不仅保障销路,还减少农户运输成本,带动产业发展。目前,布嘎村实施的亩刺梨产业,今年已初步挂果,覆盖了贫困户户人,农户通过刺梨产业入股分红共计万元,户均年收入增加元,实现贫困户稳定增产、增收。通过科学谋划和实施,大力发展马铃薯、杨梅、茶叶、中蜂养殖等产业。目前,布嘎村共种植刺梨亩、烤烟80亩,中蜂养殖群,发放马铃薯种子900斤,覆盖贫困户户人。“都有手有脚的,不能靠着墙根儿晒太阳,现在,村里发展了产业,和姐妹们一起去务工,说说笑笑,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生活更有奔头了。”村民王永芬呵呵地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运编辑顾冰洁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147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