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60.html/
我叫袁富巧,30岁,是水城县杨梅乡杨梅小学的一名教师,从云南到六盘水,这是我在异乡工作的三年,也是我参加扶贫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带着满腔热情和理想,我包保慕尼克村沙地组四户贫困户,光荣地成为一名基层帮扶人员。年3月4日是我入职第一次下乡入户。当时是本地教师田老师骑着摩托车带我去的。“小袁你的责任有点重大哟,有一户家庭情况有点特殊,很难沟通。”一路上,田老师给我打了一剂预防针。  摩托车从狭窄的乡村小路驶过,对面全是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大山,满是泥泞和坑洼的乡村道路,最后连摩托车都难以前行了,步行路上真是举步维艰,我还摔了一大跤,好不容易来到了帮扶户李桃花大姐家,却吃了一个闭门羹。“你们就一天天的来烦人。”李大姐很冷漠,只顾干活,不搭理我们,第一次我入户在尴尬和冷漠中结束了。后来我还是没放弃,再次前往,见大门紧闭,我打电话得知李大姐在地里摘辣椒,于是我便按她描述的“地图”,走了半个多小时找到了辣椒地。“袁老师,没什么事就先回去吧!”一听这话我加入她摘辣椒行动,但是辣椒虽然被我扯下来了,辣椒树也快被我扯垮了。看我笨拙的帮忙,李大姐笑了起来,我顺势寻求帮助,她笑嘻嘻的走来向我讲解着摘辣椒的技巧,我们就这样聊了起来。原来李大姐有情绪是因为之前任职的村干部答应为她家做的庭院硬化但是因为工作调度还没有实施完,相应的工人准备撤走,她因此心有不满。了解到情况后,我记录在册向村上相关人员反应后完成了庭院硬化。当我再一次走访李大姐家时,她还为前几次的态度向我表达歉意。而这一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如何与贫困户交流是必须学习的第一课,扶贫需要耐心和包容,更需要以真诚打动贫困户的内心。怀揣着这样的真心,我走进帮扶户叶桃花阿姨家中,她的老公因患癌症卧床,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人带着两个小孙女还要干农活,家里环境卫生也难以顾及。我帮助她家申请了贫困救助,每次走访我都要帮她一起收拾家务,教她孙女读书写字。而叶阿姨总会将核桃、土豆等农产品带给我品尝,请我去她家吃“杀猪饭”,热情善良的村里人让我觉得虽身在异乡,却感受到真情。两年多过去了,当初走过的泥泞小路而今变成了水泥路,四周绿树环绕已成为风景,这漫漫扶贫路,风里来雨里去的岁月里,我这个异乡人也收获了最好的扶贫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魏容整理编辑屠琪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147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