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14条旅游精品线路、8大A级旅游景区、20余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余家特色旅游餐饮企业和乡村民宿……在水城,发展全域旅游为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增添了一抹亮色。  入夏以来,水城县玉舍镇海坪千户彝寨村民刘文德的乡村民宿生意也逐渐热了起来,每逢旅游旺季一床难求。刘文德的民宿搞了两年多,生意越来越好,旅客越来越多。  但前几年,刘文德还一度为收入低而发愁,老家耕地少、又没产业,村民一直富不起来。年初,刘文德一家从玉舍镇前进村搬到海坪安置点,看着野玉海景区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假期旅游住宿供不应求,刘文德恍然大悟,安置点就守着景区,为啥不借着优势把游客留下来。说干就干。刘文德把新家的房子收拾妥当,办好手续,农家旅馆在年五一黄金周正式开张,3天小长假里全部爆满。不光如此,他妻子赵凤现在景区烤洋芋一条街租了小门面,做起小吃生意,遇上节假日,常常忙到深夜。  “住进新家,不光环境好,还能在景区做小生意、开旅馆,现在一家人每月的收入有八九千元,日子很幸福。”赵凤现乐呵呵的说。这几年,野玉海景区通过景区建设不断开发就业岗位,实现附近农民就近就地就业达0多人,使大量普通劳动力年收入数万元,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致富。  野玉海景区的游客不断,还带动了餐饮小吃等项目发展。宋二碧,50岁,水城县海坪街道俄脚村罗家寨组村民。四年前,把自家7亩土地入股到野玉海景区建设花海后,卖烧洋芋成了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年的火把节,全国各地的彝族同胞都到海坪来祭祖,那段时间生意好得很。”宋二碧说,现在平常每天可以卖掉上百个,周末和节假日能卖掉三、五百个,这些年均纯收入不低于8万元。  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水城县积极发挥旅游吸纳就业能力强,行业门槛低优势,创造大批就业岗位和商机。贫困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景区周边实现新就业,旅游产业已成为水城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一支有效补充力量。近年来,野玉海景区发展旅游的脚步,与水城县发展全域旅游的脚步同频共振。地处乌江和北盘江分水岭地带的水城县,素有贵州“高原明珠”之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  境内有重岩叠幛、山如刀劈斧削的北盘江大峡谷;有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的野鸡坪户外运动基地;有野玉海山地旅游休闲度假区、百车河温泉度假小镇、米箩猕猴桃观光园、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特大桥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几年,水城县驶上旅游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村镇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  在玉舍镇俄脚路口环境打造项目点,绿化改造等工作正在紧张施工,确保省旅游“两会”召开前能投入使用。“旅游项目从5月份以前就开始建设,现在健康步道、万亩花海的种植已经完成,所有项目在暑期游期间都能投入使用。”水城县旅发办项目调度组工作人员朱言栋说。“夏季避暑、冬季滑雪”,近年来,水城县深入挖掘地理气候优势和民族文化潜力,巧妙打出气候牌和文化牌,大力发展避暑度假、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旅游产业,推动大健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年,水城县旅游总人数达.93万人次,同比增长31.97%;旅游综合收入完成58.47亿元,同比增36.52%。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  从“煤炭黑”到“生态绿”,水城县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产业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的生态“绿色崛起”之路,乘着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中国凉都生态水城”,正绽放出无限魅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运图片/文旅水城编辑谢勇勇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138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