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4603799.html
江南多泽国,水道遍四方,缝水便有桥,姑苏古桥多。那么姑苏有多少古桥?唐代诗人、时任姑苏刺史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诗中说的很清楚了,有桥近四百。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桥梁众多的特点亦作过生动的描绘:“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座桥梁,至民国时城内有桥座,加上城外余座,总共达多座。据统计,苏州的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1座桥的密度。令我惊叹的是,如此多的古桥并非都是当时的朝廷出资,而大部分则是官员、富商、百姓集资所建。江南地区有一个好民风,为了积德行善,很多人有钱了不是只为了自家盖房,而是修桥造福乡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古城东南大运河畔的宝带桥,俗称长桥。宝带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也是现存最长、拱洞最多的石拱古桥,是世界文化遗产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被乾隆皇帝赋诗赞颂的古桥。既然是历经千年的古桥,宝带桥从修建伊始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它因大运河而生,每一块砖石都凝聚了当地父母官和商人富绅以及老百姓们行善积德的文化积淀。世界闻名的宝带桥,在南北通衢的运河古道旁,横跨澹台湖,是苏州通往浙、闽、粤、赣诸省的交通要道。这座桥怎么造起来的,还有一段感人的经历。宝带桥的建造因大运河的漕运而生,江、浙一带,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隋大业六年(公元年)隋炀帝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浙的粮食和珍宝大量运往京都。到唐代,漕运已空前繁忙,从苏州到嘉兴的这段运河系南北方向,载满“皇粮”的漕船,在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没有背纤是很困难的。可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最开始是填土作堤,“以为换舟之路”:可是,一经“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常会被汹涌湍急的湖水冲决,以桥代堤,势在必然。时任苏州刺史王仲舒决定在此建桥,但是钱从何来?等朝廷拨款不知猴年马月,于是他带头发起募捐活动,并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条祖传宝带助捐,成为美谈在民间广为流传,苏州富商绅士听此善举纷纷捐款,建桥资金很快凑足。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刺史王仲舒完成了这一建桥善举,为当时苏州的运河漕运瓶颈得以解决,也为渔民之乡带来了繁荣。这条横亘在玳玳河与大运河之间余米长的长桥因长如腰带,人们为纪念王仲舒捐宝带建桥的功绩,故称此桥为“宝带桥”,一直沿用至今。明洪武《苏州府志》载:“舟车往来之冲桥界澹台湖,故木不能支,久过者危之,绍定五年()郡守邹应博始易以石。”明《姑苏志》载:“明正统间,巡抚侍郎周忱又为修治。”修治后的宝带桥“长千三百二十尺,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高其中之三,以通巨舰”,所形成的形制与规模,保持至今。那么明代重修的宝带桥与唐代的宝带桥是不是一样的?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在原址按原桥型将“部分木材”改为石质。“借得它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这是元代僧人善住对它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远在元代,它不仅已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肩负著繁忙的运输任务。它不可能是一拱,肯定是多拱,但是不是现在的拱数就无法确认了。重修后的宝带桥采用金山石砌筑,全长米,面宽4.1米,53孔薄墩连拱。北起第14至16孔加大,第15孔最大,净跨6.95米,矢高7.5米。其余50孔平均净跨约4米,矢高约2.05米。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每孔由5排拱石和4根龙筋石筑成,每排由7至9块拱石组成,除顶部一排拱石为方形外,其余拱石为长方形。第13至第17孔间桥面隆起形成弓形弧线,第15孔处为全桥弓形弧线的顶点。宝带桥的设计具有经济、实用和美观的特点。为适应大型船舶通过,在桥中部设3个大孔,其余均设小孔,这样可降低桥面,节省工程。桥址地基软弱,采用木桩基,每墩用直径15~20厘米圆木桩60根,桩头间用石块嵌紧,上建较窄的条石墩基,坚实可靠,且不阻碍泄洪。从北端计第27号墩是由两个桥墩并立而构成的刚性墩,能抵抗单向推力,这种应用联拱的方法,对其他若干个墩同时还能起保护作用。“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游览宝带桥后曾写下《过宝带桥有咏》诗篇,来赞颂宝带桥的优美和巨大的功能,可见龙心大悦。即便是京城的卢沟桥也没有此待遇,最多是被皇上赐了四个字“卢沟晓月”,而四大古桥得到皇上赞誉的唯有宝带桥。尽管如此完美的设计,在面对大自然的侵蚀也会出现损伤。清乾隆《苏州府志》载:“康熙九年()大水冲圮,十二年()巡抚都御史马佑、藩司慕天颜、知府宁云鹏各捐俸重修。”《百城烟水》载,徐崧见宝带桥重修诗:“澹台湖右具区东,利涉全资宝带功。山对楞伽邀串月,塘连葑水捍冲风。石狮对坐行人过,水鸟群飞钓艇通。乱石圮崩谁再建?捐资直欲媲王公。”清同治《苏州府志》载:“道光十一年(),江苏巡抚林则徐主持修治。”《太湖备考续编》载,“共费工料银六千六百七十有奇”,工程费用明细账有案可查。而对古桥破坏最大的则是人祸。同治二年()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统领英人戈登下令拆去第九孔,结果北端26个孔连锁反应崩塌。十一年()重建复通。民国二十六年()‘八·一三’日军飞机又炸毁南端六孔。年修复。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机动船的出现,人力漕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主要为背纤换舟之路的宝带桥因原有功能逐渐被弱化,但是能建在苏州城的确是福分。我见过一张上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宝带桥照片,宝带桥一侧是繁忙大运河长长的驳船,而另一侧不到50处是苏嘉公路桥。当年苏州人建新桥并没有拆除旧桥或者在原桥基础上建桥真的是太伟大了!年为保护古迹,苏嘉路改道,公路桥拆除。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宝带桥进行全面维修。近年来,为避免船舶撞击危及宝带桥,先实施‘抛石筑坝’防御工程,又采取安装航标灯和粘贴‘道路反光板’的警示措施。”宝带桥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多、建造时间最早的石拱古桥,独一无二。是中国首次建造柔性墩与刚性墩有机结合的薄型墩式桥梁,不同于赵州桥的单拱并合,不同于卢沟桥的条石弧砌,而是刚柔相济的“多铰拱”。现今世界上许多现代的造桥制桩技术,大多是在“多铰拱”基础上发展来的。是中国桥梁传统建筑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桥体采用形态优美、多孔狭长、曲线柔和的联拱桥型,置身于湖光山色的澹台湖中,远望53个桥孔,宛如53颗明珠串成一条玉带,历经一千二百年,至今依然浮现在江南运河上闪耀光辉。游宝带桥不收门票。当我从平面到立体,从地下到空中仔仔细细的欣赏完宝带桥,心中暗想,被皇帝赞美过的桥的确不简单,而我更想为苏州的古人和今人点赞。宝带桥是大运河上的明珠,能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点,当之无愧。万里自驾游到达苏州,我能为欣赏到如此伟大的中国古桥梁感到三生有幸!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本图文为作者

官姥爷爱旅行原创,拍片码字不易,转载需注明商用须同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cz/14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