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皮炎治疗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83630.html

   

8月5日,记者从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获悉,该项目建成后的小区将正式命名为“永顺里”,目前,该项目(一期)改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场坝,自古以来就是老城区最重要的贸易市场。故取永顺之名,有记住历史之义,另外,场坝是商贾云集之地,自古做买卖讲究和顺,永顺有永远和顺而生意兴隆之意。   此项目包含钟山区年钢城大道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总体设计改造户数户,总拆迁改造面积.65平方米。六盘水市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项目征收规划红线占地.9亩。该项目纳入年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总投资为.51万元。   据悉,为加快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开辟全新的南北贯穿城市主干道,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钢城大道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六盘水市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为确保钢城大道下穿区域涵洞工程,同时兼顾六盘水市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工作,根据钟山区委区政府安排,按照“统筹规划、急用先行、因地制宜、分布实施”的工作思路,先行启动六盘水市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并设立六盘水市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作指挥部,协力推进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改工作。经深入摸底调查,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划定棚户区红线(既是六盘水市钟山区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红线,项目范围为东起水东路,西至巴西南路,南延人民路,北抵安六红线,涉及征收户户25.2万平方米(住宅21万平方米,商业4.2万平方米)。     该项目涵盖的钟山区年钢城大道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于年7月12日已确认纳入年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该项目拖棚改项目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经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研究,为确保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顺利推进,原则同意将年度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国开行融资贷款的14.1亿元和国开行融资贷款的年官寨棚户区融资贷款剩余的2.96亿元,共计17.06亿元资金用于东城区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资金。

延伸阅读   场坝的变迁   老城清代为厅城,民国至解放初为县城。六盘水建市后,老城与城外场坝被囊括进市中心区,称老城、场坝片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老城城内逐步形成光明路、民主路、和平路、胜利路、解放路、建设路等纵横串通的六条街道。城外场坝威水路、钟山路二条街依旧。   老城旧时的驿道。康熙三年(),水西平,清廷设大定府于大方城内。是时水城为水西底水地,由大定府辖。底水山高林密,关隘纵横,通往各方的古道、鸟道虽纵横交错,却举步维艰。雍正十一年()设水城厅后,水城至周边各府、州、县及厅属场寨之间驿道的逐渐拓宽开通,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场寨上并设有塘站,为官府传递文书,开通邮路以及商贾远行提供方便。至乾隆初,形成以下四条主要驿道,其中,水城厅至郎岱、安顺驿道。西起水城厅城,场坝,杓落塘,法都塘,茨冲塘,过猴儿关,陡箐塘,进郎岱界,入岩脚后,东进安顺,南至郎岱城。   乾隆后期,水城厅建忠烈宫(黑神庙)于城东场坝上街。忠烈宫俗称黑神庙,是贵州民间祭祀忠烈将军南霁云的庙宇。霁云后代承嗣,任涪州刺史,为官清廉,加之祖上的威望,深得民众拥戴。涪州地靠黔北,移民逐步南迁贵州。崇拜南霁云的贵州人在移民区建黑神庙。贵州称黔,黔为黑色,黑神即黔神。亦具有贵州同乡会馆的性质。   雷礼禄(--),祖籍湖南郴州嘉禾县塘里村。幼时随父母迁居至水城厅城东场坝菜园。雷礼禄少随父经营矿厂,成年后接办万福厂。嘉庆至道光年间,由贵西道署承领国帑办福集厂,为该厂厂官。福集厂在今水城县老鹰山镇木桥村福集、街上、水营三个自然村寨及火烧坡一带。雷礼禄多年从事锌铅矿采炼,富甲一方,慷慨好义,乐善好施。凡修建庙宇、桥梁、道路,所捐银两都比常人多数倍,其公租收入成为水城厅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道光十一年()年十月初二口,雷礼禄殁于水城厅场坝菜园本宅。其墓在水城东北3千米崇文山南麓(今贵昆铁路水城东站后山)。年水城县人民政府将雷礼禄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水城县学堂按传统曾称中心学校或国民学校,后期统称小学。钟山区八小,始建于年,称城关镇场坝小学。校园系原水城县党校校址。年区县分设后更名为钟山区荷城街道办场坝小学。年成立中心校。年成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面积增至平方米。年由钟山区政府编为钟山区八小。   “永顺里”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场坝原属于永顺里三甲,叫场坝寨,在当时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旧籍“场市”的相关记载中,说场坝“离城半里许,铜、盐、铅、布,来往喧阗。厅治菁华萃于此焉。”这无异于在说:场坝是旧时水城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场坝则是紧邻厅属最重要、最繁华的商品集散地。   “厅属五里,惟永顺里附城而分甲,最为插花。插入本府界者二:一为暑仲寨,在城之北,离城九十里,曰七甲;一为倮公底、九陇底,在城之东北,离城二百二十里,曰九甲。插入本属常平里界者,有亥仲、普察二汛,并阿达河、渤河地,在城之西北,离城七十里。其附城者,东至白车河,本属五里地,俱插入其中;东南至阿扎屯、巴浪河、通仲河,连时丰里界;南至滥坝、鹅脚、朵比,连岁稔里界;西南至黑舍戛、革木底,连云南之宣威州界;西至落飞戛,连同府威宁州界;西北至得乌塘、界牌;北至三块田,东北至小屯塘、落水河、小寨塘,俱连常平里界。东西计百二十里,南北计七十里。插入常平里者纵横计四十里。插入本府界者,暑仲寨纵横计一十七里;倮公底、九陇底纵横计二十七里。”   场坝集市,位于水城坝子崇文山南麓,形成于乾隆初期。乾嘉时期,附近福集厂、万福厂等锌铅矿厂云集矿丁数千,有生活用品的需求;场坝又是北上毕节、南下普安(今盘州)、西进威宁、东入郎岱、安顺的交通要冲,因此商贾云集,商业发达。清末至民国时期,场坝重新形成水城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贵州西部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从毕节运入的盐,安顺运入往的洋布、土布、百货、小五金大多在场坝集市成交;水城的土特产,如猪毛、香菇、木耳、竹荪、獭皮、狐皮、麝香、厚朴、杜仲、黄芪、石斛、沟参、茯苓、茯神、桐油、生漆、茶叶等,也在场坝成交外运。每逢赶场,人数通常达数千乃至上万。解放初期,国家先后在场坝成立国营贸易小组、县合作社联社、供销社、盐业、百货、民族贸易、医药、中药材、花纱布、食品、专卖等众多公司。20世纪80年代,场坝市场逐步放开开。为满足广大农民、市民和附近工矿职工的生活必须品需求,通过市场调节,注册登记从商的人成倍增长,一时大街小巷人潮涌动,中心地段水泄不通。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区建设速度加快。20年间从黄土坡到场坝先后落成数十条街道,交通便捷,场坝集市上的人群向周边街道扩散,拥挤现象得以缓解。至21世纪初,场坝形成服装百货一条街,竹木陶器一条街,建筑材料一条街,农业生产资料一条街,牛马市场一条街,蔬菜批发一条街,副食品加工销售一条街等特色街市;同时新建成场坝农贸市场、场坝综合批发市场、场坝牛马市场、钟山商业城等新型市场。

乌蒙新报讯记者巫娜   编辑谢勇勇   编审陈诗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cz/136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