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m.39.net/pf/a_6169140.html
点击上方蓝色字   “僰(bó)人”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篇》,其记载为:“氐、羌、呼唐、离水之西,燹人、野人篇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说文人部》:“僰”,键为蛮夷,从人,棘声。其意为“生活在刺巴林里的人”或说“棘从中生活的人。”“僰”与史书记载的“濮”是一回事。中原人将其西南诸族统称为“濮”,又称“百濮”。

  一提到僰人,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关于僰人之源,历来有土著、迁徙二说;对僰人族属,有氐、羌(彝、白)、濮、越诸论。以考古资料,甄别其语言,僰人即《礼记·王制》中“西方日棘”的棘人。

  一、贵阳僰人概述

  从相关资料和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皇清职贡图》上发现;早在公元前年,棘(僰)人就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其后随着西周的建立,棘(僰)人首领受武王封侯,建立棘(僰)国。其治在今河南省永城县的古吴越与楚国相互对峙的分界线上。楚宣王十五年(公元前年),越国被楚所灭,棘(僰)国则随之崩溃,棘(僰)人随即南迁,定居于僰道。僰人继承和发展了百越民族的稻作文化,创造了西南地区独树一帜的“千顷池文化”。春秋时期的棘人,就是先秦时代的僰人,是地地道道的百越民族。四川省《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北宋政和五年(5),僰人在首领卜漏的带领下,在僰王山上筑城堞、修寨门,聚众造反,揭竿起义,但被宋军用"火猴战"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云贵川三地的僰人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西南一带,少数民族的领袖,此时的官方组织早已经对他们虎视眈眈,特别是僰人的性格,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但是不受管束的性格也让官方机构忧心忡忡,历朝历代以来,僰人都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却又无可奈何。直到明朝万历元年(),距年“平播”前7年,估计与“平播”事件有关,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王朝派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大举围剿,最终在四川兴文县九丝将僰人彻底剿灭,僰人从此销声匿迹。

  二、普安州属僰人说解

  由于所讲的“僰人”长期与本民族的居区隔离,致使贵州的地方文献中对他们的记载鲜少,长期未引起足够的   (一)普安州属僰人

  僰人,在唐为于矢部、元属普安安抚司,明置普安州,仍以土州同领之。清康熙四十年改土归流。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沐溶。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岁首,朔望日不乞火。性淳好佛持通,梵咒凡倮罗、仡佬、仲家苗,言语有不通者,常以僰人传之。

  图片选自《百苗图抄本汇编》

  (二)图文注释

  .“僰人”,“僰”字作为族名至少可以追测到汉代典籍《史记》卷一百十六《西南夷列传》,《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等,以上记载那提及“僰”等称谓,在这些名称中“僰”都是指古代民族。但“僰人”作为一个单一民族的组成,是元代才有的用词例。此处的“僰”,作为贵州白族古代先民。“于失部”,唐宋时期,“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之一”,该部在唐代势力鼎盛,一度控制了整个黔中和黔西地区。当时的水西、乌撒等地彝族势力都曾受其控制。其后大理兴起,该部又臣属于大理,随着水西彝族乌撒势力的强大,其原有领地逐步缩小,在黔中属地逐步地被水西夺取。到了元朝初年,普安、乌撒、水西构成贵州族的三大势力集团。“普安安抚司”,即普安陇氏土司、“普安州”,明永乐十三年置,治所位处今贵州盘县西北。

  按:明代的普安州辖境甚广,涉及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普安、睛隆两县全境,兴仁具的一部份,今六盘水市、盘县全境,总面积近五千平方公里,万历三十九年改属安顺军民府。雍正五年改为南笼府。嘉庆二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故该地求属兴义府统辖。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原为彝族土司领地,在唐末时被称为于矢部。故如前文称“僰人”,在唐宋时被称为于矢部,“州同”官名,知州的佐官,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需要注意的是原文加有“土”字,意在说明该州同为当地土人世袭相当,故称。

  2.“康熙四十一年,改土归流”,全句是指康熙四十一年,清廷裁普安州土州同,将其统领地划拨给普安用统辖一事。查《圣祖实录》卷二一O载,康熙四十年十一月二十日.朝延“裁贵州普安州土州同,其版图、赋税归并普安州知州管理”,此处的原文记,即以此为依据。

  3.“披毡衣”,如前文言。僰人属氏羌系民族,早年从事半农半牧生计,用羊毛诸家畜毛制作外披,乃是其农牧生括衣着习俗上的反映。从男女皆披毡故可以据示其氏美文化的传统。按:氏羌系统民族,一般多生息在海抜高区段,从事游牧生话,这样的地区属高寒区。氏羌系民族在该区域生活形成了使用披毡习俗。这样的披毡多由羊毛穿在身上,大可以卸寒,雨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卸寒,其至还可以搭建帐篷。在明代,此披毡还成了羌民上交给朝廷重要的军事物、品等。《太祖洪武实录》卷四十三载,洪武十七年辛丑,乌撒回二月王星,贵州宣慰司霭翠来朝,及“《太祖洪武实录》卷一六二载:洪武十七年辛丑乌撒,岁输毡衫一千五百领、乌蒙、乌撒、茫部皆岁贡八百领。”《东川府志》卷十八《物产·方物附》亦载“毡服,明东川面市中,有毡衣四百领”,等等。“垢不沐浴”,是说明他们长期不洗澡。

  4.“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岁首,朔望日不乞火”,全句是以汉族农历计算人的岁首。其中在朔日和望日,僰人皆有不向邻居讨取火种的禁忌。该以上记载值得   5.“性淳好佛,性情单纯,信仰佛教”句,按:此处的佛泛指佛教的各种信仰,包括敬佛、诵经、供养僧侣等。“持”,此处是用其引申义,意指坚持某种宗教信仰。“通”,诵读。“梵咒”,指梵文原版的佛教咒语,注意这是早期佛教的宗教仪轨。

  6.“倮罗、仡佬、仲家苗”,指贵州西部的各少数民族,其中倮罗,即彝族。“仡佬”,即指仡佬族和苗族。“仲家苗”,即布依族。“不通”,指因为民族文化差异,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传”,原意为传播、传达。此处当理解为沟通和翻译。

  (三)图解《皇清职贡图》

  卷八“普安州属僰人”男妇图是以“性淳好佛”作画,其中男图反映的是一僰人男子手捻胸戴佛珠,身披毡衣,头戴礼佛帽正在进行礼佛活动的情景,而女图画的是一妇女双手合一,胸披佛珠,口念梵咒走在路上的画面。以上两图反映了僰人信佛范围十分广泛,男女皆有,这与我国其他地区的礼佛活动有別。其次是他们信仰佛教,但没有形成职业性的僧侣举行宗教活动,都是民间信仰。值得一提的是,在男图中执行礼佛活动的男僰人是赤脚,而女图则是穿着鞋。这一画法真实反映了佛教的实际。早期的印度佛教信徒均打赤脚,特别是在礼佛的时候必须赤脚。南传佛教一律不穿鞋,进入寺院的信徒也不能穿鞋。但在走路时,却穿有鞋,这些画法符合早期佛教的传统。如前文言,僰人属今白族的先民,属氐羌系统,氏羌系统民族中崇信佛教的主要有藏族、白族等。但藏族信仰的是藏传佛教,而不是北传佛教。西南的白族地区在隋唐之际从汉族地区传入北传佛教,并影响到当时的南诏和以后的大理政权。由此可见,文中的僰人可能是南诏、大理政权的遗民。同时利用唐宋不直接干预其民族事务的时机,向东拓展,因而僰人很可能是南诏大理时期流入于矢部的彝族或白族军人或民间集团。以后由于社会的剧烈动乱,这些僰人在接受佛教后,但又与其他佛教失去了联系,故在礼佛活动中,特别是图画中,没有在庙宇中拜佛像,而是在野外崇佛的情景,这与中原唐宋时期佛教有很大的差异,也体现了原始佛教早期的特点。故以上图画对于我们了解早期佛教的特点,探讨贵州僰入的来历和南诏大理政权时期边疆历史有着积极意义。

  (四)附录

  .明万历《黔记》卷五十九《诸夷》载:“僰人,十二营长部落,皆罗罗,仲家、仡佬、蜒人,语言不相谙,常以爕人为通事译之。性悍戾,倔强妤斗。服饰、居处、婚丧、嗜好皆与宣慰司罗罗同。按:这一记载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是肯定他们为氐羌系统的民族。其二是肯定他们在语言上具有充当翻译的特殊技能。其三是肯定他们为普安土司的下属贫民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土司宗族成员。因而他们不属于彝族,而应当是白族的居民。

  2.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卷四《蛮夷》载:“僰人汉为〈犍〉为郡,唐为于矢部,尽南诏之东鄙也。古者有罪,流之西方曰僰,言使逼寄于夷也。其僰人善事佛男女手数珠,持番咒祈祷辄验,多有削发为僧者,号曰提奢。稍淳而易治,声音风俗与南诏略同,谓虎曰‘金波罗’。”按:这一记载极为珍贵,其中隐含着早期佛教的众多内容,与中原的北传佛教差异甚大,因而是了解白族早期信仰和早期佛教的重要资料。不过文中所称的南诏,事实上是兼指南诏和大理两个政权而言,非专指南诏。

  3.清康熙《贵州通志》卷三十《蛮僚》载:“僰人在普安州土官各营。男女皆冠毡片。垢不沐浴,与滇之倮倮同。”按:“普安州土营各营”句,元明两代的普安土司下辖十二个营,每个营各有名称,此见载于元明两代正史,其中马乃营在明清两代影响最大。明永乐改土归流后,普安土司改任为世袭土同知,但其所辖十二营建制,仍然为彝族各家支首领所统辖,这一格局直延伸到淸代,故此处的“土营各营”,就是指这十二营而已。之所以要称为“土营各营”是为了避兔与清军各旗营相混,而特意追加的说明。4.康熙田雯著《黔书》卷上《苗俗》载:“僰人(接,土司有保计、鲁土、布雄各营,散在各属。俣计在今盘县,鲁土在今兴仁县,辛酉八月附识)在今普安州土官各营。男女皆冠片毡,垢不沐浴,与滇之倮倮同。”

  5.清乾隆《贵州通志》卷七《苗蛮》载:“僰人在晋安州土官各营。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沐洛。凡倮罗、仲家、仡佬言语不相谙者,常以僰人通传声音。风俗与南诏略同,于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性淳而佞佛,常持素诵梵咒。”按:“土官各营”与上文所载“上营各营”含义相同,都是指由彝族各家支头人世袭掌管的各营。

  6.清谢圣纶著《滇黔志略》卷二十九《贵州苗蛮》载:“僰人在普安州土官各营。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泳溶。凡倮罗、仲家、仡佬言语不相諳者,常以僰人通传声音。风俗与南诏略同,于六月二十四日祭天过岁,朔望日不乞火。性淳而佞佛,常持素珠诵梵咒。”

  7.《嘉庆重修统志》卷五○一《安顺府苗蛮》载:“僰人评见兴义府。”

  8.《嘉庆重修一统志》卷五一四《普安直隶厅苗蛮》载:“僰人居深山中,男女皆冠毡片,垢不沐浴,与滇之倮倮问。按:遍查《嘉庆重修一统志》诸府厅志有关苗蛮的记载,兴义府无“僰人”记毂项故安顺府苗蛮言“僰人详见兴义府”误。

  9.清李宗昉《黔记》卷三“僰人”载:“僰人在普安厅各营司。性淳佞佛。凡倮罗、仲家等苗,言语不相谙者,常賴樊人通之。

  0.刘雍藏《柒拾貳苗全图》“僰人”载:“僰人在普安各营司。男女皆披毡衣垢不沐浴。性惟佞佛,每置经于岩洞中,礼拜以申诚敬。凡倮罗、仲家、仡佬等诸苗,言语不相谙者,常以僰人通之。常诵梵咒。”按:“每置经于岩洞中,礼拜以申诚敬”句,这一记载乃是早期佛教的宗教仪轨,其要点为不竖立佛与菩萨的雕像,而对佛经极为尊重,往往要藏在隐蔽之处,信仰者直接拜佛经,而不拜佛像。因而僰人保持这一传统,足以证明,其先民早年曾经接受过早期佛教,其传入的路线显然不是从内地传来,而是由海路经由缅甸传入,否者典型原始佛教仪轨就不能在白族部分人群中得到延续。而这一史料对今天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佐证价值。

  .道光《黔南职方纪略》卷九《苗蛮》载:“僰人威宁、兴义县、贞丰、普安县、普安厅有之。男女皆披毡衣,不沐浴。六月二十四日为度岁,朔望持斋梵诵,通各苗语。按:这一记载对人在贵州的分布区有了详尽的说明,值得参考,大致而言,唐宋两代于矢部的核心范围在后世都有人分布。

  三、贵州白族简况

  从相关资料得知;居于今贵州地区的白族群体自古就以各种称谓呈现于文献,并参与建设了古代贵州各个地方性“方国",如春秋时的牂牁,战国时期的夜郎国和西汉时期的夜郎县(前26年)。

  秦汉时期,活动于在今贵州西部地区的白族先民群体的称谓有白蛮等,宋以后,主要称谓有僰、白蛮、爨并炯蛮。龙家、罗苴等,明清、民国至20世纪中期,其主要称谓因地域封闭等原因更是多而杂乱,有“民家”“龙家"“南京人”“七姓民”“白儿子“等以及"段氏““尚氏”“杨氏”等家族性白族遗裔群体现。

  贵州白族约逾20万主要分布在该省中西部之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4个地区。按县域及人口数量看,大方、盘县水城、织金、毕节这五个县人口最多,约逾贵州白族人口数量的60%以上,(水城县与钟山区分治后,后者约有余白族人)其他主要分布区为西秀区、钟山区、威宁县、赫章县、普定县、纳雍县、黔西县等。此外贵阳市、黔东南岑巩县内约有余人,岑巩县的白族估计由湘西地区因种种原因迁移而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省在白族小聚居之地建立了5个白族乡,白族被明确为贵州省世居民族之,同时也被贵州中西部区域的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确定为当地世居民族之一。贵州白族姓氏按人口数量主要有:赵、段、谢、杨、钱李、祝、肖、钟、焦、周、张、刘、苏等,相对而言,其民族文化总体程度在贵州民族地区较高。

  贵州白族没有大的聚居区,分布形式基本上是大散居,小聚居。没有自治县,甚至连一个单独成立的白族乡都没有,只有人口较为聚居的村案,所以白族人口较多的地区都是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成立联合的民族乡。

  现在贵州白族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乡有如下几个:

  六盘水市有:水城县龙场苗族白族彝族乡,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盘县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共计4个。毕节市有:七星关区千溪族族白族乡,阴底族苗族白族乡:黔西县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方县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普底族值族白族乡,核桥族白族乡;织金县三甲白族苗族乡:纳雍县库(音社)东关族苗族白族乡,昆寨苗族鼻族白族乡:赫章县松林坡白族族苗族乡。共计个。白族人口除了分布在上述民族乡,还有些白族人口相对较多的对寨分布在毕市与六盘水市的其他乡镇安顺市普定县讲义寨有白族多人,是当地比较有名的白族村寨。

  参考文献:

  []僰[EB/OL].   [2]马国君、刘锋、李红香.皇清职贡图·抄本汇编[M].杨庭硕校订.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3](清)傅恒等纂.皇清职贡图·贵州诸夷研究[M].门庆安等绘.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4]马国君等著.皇清职贡图·抄本汇编[M].杨庭硕校订.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5]马国君等著.皇清职贡图·抄本汇编[M].杨庭硕校订.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6]马国君等著.皇清职贡图·抄本汇编[M].杨庭硕校订.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注:作者单位:贵州省话剧团

声明我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本人,将及时予以致歉/删除。

贵州星子,岁月的拾荒者!

推荐阅读

?小镇九庄

?大明王朝的息烽

?《航拍中国》贵州篇完整视频

?汤唯在英国:除了卖艺,还卖身

?湖南湘潭女教师黄静裸死案,结局扑朔迷离

?情迷女星许晴,中国银行行长在“风雅”中堕落

?负重攀越勇者行——踏访黔东南雷公山原始森林与苗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92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