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参合人,已参合人,合理性未参合人数人,资助参合(保)人,资助总金额.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水城县卫生健康系统在脱贫攻坚战中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水城县基层卫生院手术室

近年来,水城县坚持把医疗卫生作为最直接的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六盘水市实施健康战略和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安排部署,积极创新探索医疗扶贫新路,按照“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始终坚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覆盖,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不好病、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等问题,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

援黔医院住院病房带教查房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远问题

走进水城县营盘乡卫生院,门诊部、住院部、中医馆、手术室、预防接种门诊……医院有的科室,在水城县营盘乡卫生院也一应俱全。

这里,承载着营盘乡6个村户人的健康保障。

因面部摔伤入院的营盘乡高峰村村民康文亮说:“原来看个病,不仅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去往市、县医院的路程上,病情也时常会被耽误。而今,在乡里的卫生院,不仅能解决很多问题,B超、影像拍片也随时都能做。”

营盘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高速路没有修通前,这里距离水城县有近公里的路程,开车需要3个多小时。

年以前的营盘乡卫生院,没有临床业务也没有像样的医疗检查设备,全院只有3张病床。埋怨声中,病人都往县城或外地就医。群众看病医疗费、来往路费、住宿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难。

年,水城县投入.86万元新建占地面积平方米的营盘乡卫生院。年1月,这所设有综合门诊、妇科门诊、中医科门诊、中医科、全科住院、影像科等科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正式投入使用。

“年1月25日,搬过来以后,医院常规的辅助检查、医生的配备都得到很好的补充和提升。我们年总的接诊人次是4万余人次。年,我们的接诊量突破10万人次。”水城县营盘乡卫生院院长邱傕表示,目前,营盘乡卫生院从最初的3张床位增加到70张床位,从住院几十人次,到多人次,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门口看病。“预计年底把常见的普通外科手术和骨科常见的手术开展起来,力争让老百姓常见病、多发病不出本乡,为全县脱贫攻坚倾注力量。”

营盘乡卫生院的变化是水城县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远问题的一个缩影。

水城县委、县政府超前谋划,提出“医院医院、中心乡镇卫医院、一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扩容增量”的目标,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强配优医疗设施设备。

年以来,水城县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全面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配齐强优医疗设施设备。按照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医院标准建成了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按照0平方米以上的规模,标准化建成了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按照平方米以上规模,规范化建成个村(居)卫生室;按照“五个全面建成”要求,建成了远程诊疗室、B超室、DR室、化验室、心电图室、数字化预防接种室等服务阵地,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的问题。

水城县乡镇中心卫生院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针对医务人员不足和增编困难的状况,水城县紧紧围绕贵州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连续三年将新增名以上医务人员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列为水城县委县政府民生实事。

水城县委县政府探索创新合同制引才机制,创新出台了《水城县合同制医务人员管理办法》,合同制医务人员除不占编制和养老保险参照企业职工执行外,其他所有工资福利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待遇实行同工同酬。年以来,水城县共招聘合同制医务人员名,招引编制内医务人员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8名,招考农村中小学校合同制医务人员名。

水城县积极简化高层次人才及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手续,探索实施紧缺人才年薪制。近三年来,引进紧缺性人才44名。其中,研究生6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该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据了解,4年来,水城县医务人员数增加了余人,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从年0.55人增加到1.45人,千人注册护士数从年0.51人增加到1.77人。年至年连续三年获“贵州省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引才”一等奖,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同时,水城县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开展全县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通过东西部协作,选派医务人员到大连市中山区、高新区进修、培训,大连市中山区、高新区选派业务骨干到水城县乡镇卫生院进行全覆盖帮扶,医院、医院选派专业医院、医院进行“组团式”帮扶;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各业务部门配合,通过分批、专项、全员等形式培训。今年1月至8月,累计投入培训专项资金82.21万元,培养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人次。其中,县级人次,乡级人次,村级人次,全员培训3人次。每年选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业务骨干到“三甲”医院、医院进修培训。

水城县通过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在县、乡、村看病难的问题。

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为9岁患儿进行手术

狠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群众享实惠增强获得感

“你坚持吃药没?现在身体情况感觉好些了吗?”近日,发耳镇卫生院的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及专家治疗组来到贫困户重病患者肖友俊的家中,为他进行每月一次的上门看诊服务。

“我丈夫得这个病有很长时间了,每个月都要换一次导尿管,我自己身体也不好,每次带他去城里面看病,都要着包车去,一去一来要好几百块钱。从去年开始,乡里的医生每个月都要来我家给我丈夫看病。医生来我家看病,减少了一去一来的费用,要感谢现在的好政策。”肖友俊的妻子杨克美感慨地说。

在水城县发耳镇,像肖友俊这样有专门医生为其上门服务的老百姓,不是少数。近年来,水城县发耳镇卫生院通过认真开展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工作,正确处理好重点人群签约与普通人群签约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力脱贫攻坚。

此外,发耳镇卫生院通过“医共体”的开展,建成了拓展药房。“通过‘医共体’拓展药房的开展,使我们的药品在原来的余种的基础上增加了40余种,医院就能解决到医院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药品不仅来源渠道有保障,最医院的药品一起报销,这在水城县的乡镇卫生院是还是首家。”水城县发耳镇卫生院院长张学军介绍说。

水城县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扣《水城县医疗精准扶贫十条》,整合医疗资源,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贫基金救助扶助、慈善基金一对一救助等“五重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医疗扶贫专项救助基金,实行特殊困难人群市外就医费用预付,全面将参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0类精准扶贫医疗救助保障对象、普通人群和罹患省级规定36种慢性病的人群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不断简化报销流程、缩短报销时限,切实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水城县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居民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医保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医务人员可利用手机APP适时上传更新群众健康体检、就医等信息,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的健康保健服务,促进临床诊断、检查化验、医嘱处方和双向转诊等医疗业务服务信息化。目前,水城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开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75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