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给大多数人留下缺水印象的河南,正在刮起一股打造水城的热风,全省最少有20座城市宣告已经成为或正在打造水城,河南水城热到底有多热?为什么这么热?

初白

豫记

河南“水城热”,到底有多热?

每次坐火车由南向北路过黄河大桥,车厢里总是少不了操着南方口音的旅客议论:“诺!这是黄河,都干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河南缺水。这大概是南方人对河南环境最直观的印象了。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被视为严重缺水的省份,已经有不下20个地级或县级城市宣告已进入或正跻身水城的行列。

开封↓↓↓

通过新闻检索不难发现,18个地级市中,争夺“北方水城”宝座的至少有五个城市:开封、洛阳、许昌、濮阳、济源。

今年8月18日,濮阳市奥林匹克公园、顺河湿地等6个城市水系项目集中开工,该市准备斥资40.88亿元,用3年时间打造“九河贯城、九湖映城、五泽润城、多环成网”的生态宜居水城。年以来,濮阳就一直在宣告正在着力打造“北方水城”。

濮阳↓↓↓

之前的7月26日,济源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将与一家文化产业公司合作,投资亿元打造中国小浪底黄河水城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今年年初的济源两会上,明确把打造“北方水城”作为该市的“十三五”规划战略构想,把年确定为济源市“水利创新年”。

三个月前的4月20日,水利部专题调研组来到许昌调研,对当地的三大水利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把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引一地,为城市打造了如画的滨水景观。在此之前,许昌启动总投资近85亿元的三大水利项目,力争把这个曾经极度缺水的城市打造成一个因水而美的“北方水城”。

而古都洛阳也早在年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将在6年内完成74亿元的投资计划,以水为载体,支撑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建设,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打造北方水城。

洛阳↓↓↓

除此之外,顶着中国水城光环的南阳市,也在南水北调通水后宣布,南阳将成中国可用洁净淡水储备最多的城市,通过市区的河流最多达到10条,这10条河流上有9座水库,全国绝无仅有,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水城。

早在年,省会郑州便出台了13年后变水城的生态水系规划,“届时郑州将被三层水环境包围,成为一个水宁、水清、水活、水美的水域靓城”。而辖下的中牟县,也在年就投资10.9亿元启动都市区现代水城建设。

南阳↓↓↓

年底,水利部贴出了《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名单显示,此次试点城市全国共45个,其中郑州、洛阳、许昌三地入选,数量仅次于地处江南水乡的江苏,位居全国第二。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河南水城”的关键词,比对前30页里的结果不难发现,河南至少有20余个城市在打“水城牌”(或正在建设):

地级市

开封:七朝古都,北方水城

洛阳:文化为魂,水系为韵

南阳:北方水城坝连环,水美景秀赛江南

漯河:一个钟灵毓秀、泛舟轻歌的北方水城

济源:北国水城

焦作:将投超亿元资金建“水城”,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商丘:中原水城

安阳:湖河相连、城水相映、林水一体、人水和谐的“北方水城”

许昌:湖水相连、城水相依、水城一体(报告!安阳和许昌相互抄作业)

濮阳:北方水城,中原绿都

漯河↓↓↓

县城

中牟:都市水城

卫辉:美丽水城,最美卫辉

睢县:生态睢县,大美水城

汝南:江北水城

新蔡:生态水城

西平:水城共生,宜居西平

临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

栾川:北国江南,水乡竹韵

淮阳:羲皇故都,水城淮阳

睢县↓↓↓

栾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明明缺水的河南,怎么就一下冒出了这么的“水城”?

缺水的河南,水城为何还恁多?

河南缺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状。一位前水利厅官员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河南人均水量至全国平均值的五分之一。

盘点河南主打水城、水乡的地市或县域,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越是缺水(或曾经)的豫北、豫东平原城市,打造水城的热情会越高,而水资源相对富饶的豫南和豫西山丘区,并不刻意强调这些。

水文资料显示,豫北、豫东平原10个市地(安阳、鹤壁、濮阳、新乡、郑州、开封、商丘、许昌、漯河、周口)的水资源量为.6亿m3,只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约30%;而南部、西部山丘区7个市、地(信阳、驻马店、南阳、三门峡、洛阳、平顶山、焦作)的水资源量为.8亿m3,却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约70%。

降水量方面,年降水量超过毫米的只有三个。其中信阳第一,全年毫米;驻马店第二,全年.0毫米;南阳第三,全年.6毫米。

为什么缺水地区的水城被水量充沛地区的水城数量还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历史必然。

《诗经》里“淇水泱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都不是先民瞎白话的。若没有纵横的河网,隋炀帝也不会在中原开通了大运河。明清时期,沙颍河、唐河、丹江的航运,让周家口、赊店和淅川繁荣一时。

由于水运的兴盛,很多处于水陆要冲的北方城镇垒土为城、引水为池,沿河流与运河形成一座座水城景观。

而黄河流经的中下游河南诸城,大都是古代州府所在地,四面环水或三面环水,形成了北方水城。以开封为例,黄河在开封城北侧形成了一道水面高出地面的地上河奇观,河水侧向渗流补给地下水,形成“背河湿地”,保证了城内的潘家湖、杨家湖、包公湖、铁塔湖和城外的金明池不会干涸。

济源↓↓↓

或许说这个历史太久远。仍然可以举出现代的例子。豫剧《李双双》里有一句诗这么唱的:“走过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洼的广泛存在,证明了华北平原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存在大量的洼地和水泊。再看看河南的村名,司洼、河里王、河范、桐树洼、龙占洼……莫不与水相关。

说这些,无非都是要向大家证明,黄淮海平原也曾是河道纵横,水塘遍布的。商丘古城、是水包着城;淮阳的龙湖,湖面可比县城大多了。

还有一类被地理学家称作“阴阳城”的水城。首先,古城内部被洪水冲击,形成大面积水面、湖泊,新城临近旧城建设,因而形成“阴阳城”。由于洪水泛滥而被放弃的“阴城”,一个新兴的活力四射的“阳城”,典型代表就是睢县和柘城。

商丘古城↓↓↓

和老牌水城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同,新晋水城多依靠大型水利工程来保障水源,比如南水北调之后,成为受益者的郑州才有资本开挖北龙湖,濮阳才敢凭借黄河和丹江水打造水城,许昌才能把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引一地。

其实不光是河南,全国都搞起了“水城热”,叫声最响的恐怕要数山东聊城和山西沁县了,水城的广告早在几年前便荣登央视1套,为啥大家现在都热衷于建水城?

一笔经济账,为啥热衷建造水城

今年8月18日,郑州东区原来一块鱼塘的位置,拍出一个总价35.1亿,亩均价突破万,楼面价近每平方米3.7万元的新楼王。

这片区域被俗称为郑州的北龙湖,还有一个名字叫郑东新区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这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核心,投资约30亿元,以龙湖为核心规划的龙湖区域总面积39.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46万人,可以确定,这里将成为郑州的顶级豪宅区,最好的酒店、写字楼也在这里兴建。

郑州北龙湖↓↓↓

已经完全可以确定,仅仅从经济账上算,打造水城是个非常划算的买卖。

当然,漂亮的水景还能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和招商引资,就算是盖楼,也能做出个“河景房”、“江景房”的文案来。而项目落地,地方GDP也会随之增长,可谓一举多得。北龙湖那么偏僻的地方为啥会拍出“地王”?咋说也得有一半功劳得归功于那片秀丽的湖景。

然而,在那些极力建造“水城”的北方城市中,有不少正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人均水资源极低,地下水开采过度,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就不点名了啊)更畸形的是,有些临河地区仗着地处上游的区位优势,用橡胶坝“拦水造景”。

这并不是个案,许多地市都念起了“只要拦下就是自己的”、“不让一滴水流出X市”的生态歪经。据说,宝鸡在渭河上,硬生生拦出了一片人工湖,好厉害!而且,这片湖只花了3.5亿。

淮阳↓↓↓

我心里佩服得紧呐!星星眼期待亿垒出的水城长啥样。

要知道,“长寿之乡”、“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名头虽然听起来扯淡,但它们也不是好申报的;好不容易等到了批复,若是保护不力,还得挨“批判”。

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申报的中间环节,这就造成了一个略尴尬的局面:0门槛加盟“水城”。但凡有河流、有湖泊的城市都可以标榜自己是水城,没湖也可以挖个湖出来。

客观地讲,一张“北方水城”的名片确实诱人;“圈地造水”也确实改善了城市面貌。但美景背后,内河仍是臭水沟,老城区屡屡“看海”,高层小区夏季降压停水窘境不断。

许昌↓↓↓

低层次、关乎民生的问题尚未解决,何谈打造水城?盲目的人工“造水”必然要违背自然法则。如此花费巨资,不知算不算瞎折腾?

这道难题很难解,即使有了钱,也未必能解决好,因为其中还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水城”之路,道阻且长。

推荐阅读

栾川多会玩?

渑池能不能打好仰韶牌?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6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