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三河坝乡小垭村群众贾仲勇近来喜笑连连,自家独特的竖式桩栽法使猪苓种植喜获丰收,为带动瓦子坝村群众致富注入了强心剂。下面小编带大家去探究一下——猪苓种植(竖式桩栽法):

一、概述

1、猪苓

猪苓别名猪屎菌、野猪苓、粉猪苓、地鸟桃等;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药用真茵之一。《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图经》曰:“…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名之”。在《尔雅》、《庄子》及《汤液本草》、《本草纲目》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猪苓性平缓,味甘苦,具有利尿渗湿等功能,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等症。猪苓含有麦角笛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及2一翔基廿四碳酸。近年来研究证明,猪苓茵核中所含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刺激剂,能显著加强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已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

2、三河坝乡地理位置

位于康县城南部22公里处。东邻铜钱乡,北靠秧田、店子乡,西与武都区五马乡接界,南与阳坝镇毗连;面积.2平方公里。三河坝河自西向东贯流全境,中部形狭长河谷地;全境大河小溪交错,沟壑纵横。最高处(黄腰林尖)海拔米,最低点(三河坝)海拔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耕地面积亩,以山地为主。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约7.4万亩。经济林木及林产品有漆树、青冈、生漆、棕皮、油桐、蜂蜜等。林区有野生香菇、药材等。

三河坝乡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湿润肥沃的山地类型为猪苓的半人工栽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的猪苓质量好,深受药材市场的欢迎。

二、形态特征

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Fr.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猪苓菌多以菌核状态存在。菌核是一种由菌丝体交织而成的休眠体。猪苓的菌核埋于土中,呈不规则块状,其单体大小差异很大,小的如豆粒,常见为生姜大小,特大者则可达数千克。表面凹凸不平,有皱纹及瘤状突起,棕竭色或黑褐色。断面白色或淡褐色,半木化,干后质地较轻。猪苓的生长发育需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四个阶段。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菌丝和次生菌丝,无数的菌丝密集地绕成菌核。菌核系多年生,能贮存营养,环境不适时可长期休眠,遇密环菌和适宜的环境能萌生菌丝,突破菌核表层,形成白苓,进而开始又一轮无性繁殖过程。

关于猪苓菌核的生长,具体过程如下:4-5月,地温10℃,土壤含水30%-50%,有密环菌开始繁殖入侵时,猪苓的菌核开始萌动。在灰苓或黑苓菌核的某几个点上,菌丝突破菌核表皮,萌生白色菌丝,逐渐成团,进而变成米粒大小的小菌球,菌球表面菌丝排列致密,形成一层白色的膜,对菌丝起保护作用,此即为白苓。白苓的皮色洁白,皮薄,无弹性,质地软,用手捏易烂,含水量高,约87%左右。7-8月地温18%时,白苓生长加快,10-11月减慢并逐渐停止,白苓由白色渐变灰黄色,越冬后呈灰色,上常有黄色斑块,光泽暗而有一定韧性和弹性,质地松,此即为灰苓。灰苓含水量降至约71%。翌年春季条件合适的时候又可萌发新苓,经夏秋灰色变褐至黑褐,再经一冬完全变成黑苓,含水量约58%-63%。因此,白苓、灰苓和黑苓大体上可分为当年、次年和3年以上不同生长年限的猪苓菌核。年久的黑苓也称老苓,表皮漆黑,弹性小,断面菌丝深黄色,菌核体内有些隔离腔已成空腔,随着年代的增长,空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相互连在一起,使老苓逐渐变成中空苓,其含水量也可降至60%以下。茵核依其表面的颜色不同而分为白苓、灰苓和黑苓。当年生的为白苓,年末或次年春为灰苓,次年末或第3年春转变为黑苓。实验表明,猪苓不能自养,也不能直接寄生于活的绿色植物体上或腐生于已死亡的绿色植物体上,它必须依靠密环菌提供养料,与密环菌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猪苓的菌核表面凸凹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干燥后坚而不实。断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略带弹性。猪苓的子实体从地下菌核内生出。猪苓的子实体肉质,有柄,菌柄基部相连形成丛生状,常多数合生,多时可达数百个子实体,俗称“猪苓花”、“千层蘑菇”。菌盖圆形肉质,浅褐色,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深褐色鳞片,直径10mm-30mm。菌管与菌肉同色,延生。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担子棒状,袍子卵圆形,光滑。

三、猪苓的生态环境及生长习性

1、生态环境

猪苓多生长在海拔-m,以壳斗科、桦木科为主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下。坡度多为30-60度。土壤疏松透气,富含腐殖质,pH值4.2-6.6,含水量30%-50%。年平均气温5℃-12℃,10℃以上积温℃-℃,降水mm-mm,气候温暖湿润半湿润。

2、猪苓的生活习性

⑴、猪苓茵核的形成与繁殖

每年三月下旬春暖解冻,地下50mm温度8℃-9℃时,菌核开始生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新苓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部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率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长出子实体,开始散出分生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当地温降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次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比年复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窝的大小形态不一。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脊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据马五药场观察试验,“猪屎苓”、“鸡屎苓”性状具有遗传性。在环境极端恶劣时,猪苓会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小孔,直至腐烂。

⑵、猪苓与密环茵的关系

通过对其生长条件的观察研究,发现大多数野生猪苓菌核均有密环茵茵索附殖其上,密环菌越多,猪苓生长越旺盛。年用带有密环菌菌索的菌材进行繁殖,获得成功。认定猪苓菌核是依靠密环菌供给营养。以后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试验,发现凡是在培养基中加入密环菌菌索浸液的,猪苓茵丝生长旺盛。大量的人工栽培也证明了猪苓的生长要依靠密环菌的存在。有人认为猪苓与密环菌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也有人认为,只是猪苓单方离不开密环菌,它们的关系很象天麻与密环菌之间的单利共生关系;还有人发现,猪苓和密环菌的菌丝同时接种,不见形成猪苓菌核;而以猪苓孢子萌发的菌丝,接种在灭菌的木段上,却能形成菌核。同时液体培养,无需密环菌能形成菌核。这些事实证明,在没有密环菌的条件下,猪苓菌丝是完全可以形成茵核的。因此有人认为,猪苓菌核初形成期其营养是来源于树根,营腐生生活;当菌核遇到不利的环境条件而休眠,本身的营养运输功能受阻时,难以继续萌发生长,此时如有密环茵存在,猪苓就会重新获得营养而继续生长,从此两者转为单利共生关系。总之,猪苓与密环茵的关系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3、商品猪苓的性状及鉴别特征

猪苓商品为干燥的不规则长形块状或近圆块状。大小粗细不等,长形的多弯曲或分枝如姜、长约mm-mm栽种,直径30mm-80mm,圆块状直径约30mm-70mm。外表黑色或棕黑色,有瘤状突起及明显皱纹。质坚而不实,轻如软木,断面细腻,白色或淡黄棕色,略呈颗粒状。气无、味淡。以表面乌黑,块大体实者为佳。粉末灰黄白色。(1)菌丝团大多无色,外层茵丝棕色。散在的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及结节状膨大部分。(2)草酸钙结晶呈双锥形或八面形,也有呈不规则多面形,有时可有数个结晶聚集在一起。

四、目前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

长期以来药用猪苓主要靠采挖野生的为主,有限的野生资源几经乱采滥挖已面临灭顶之灾,使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近几年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和用菌核组织分离而成的纯菌种栽培虽已取得成功,但前者仍需采挖野生菌核做种源,存在严重种源的供求短缺,后者虽然缓解了种源紧缺,且因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大大挫伤了广大药农种植的积极性。为此,经多年研究和反复栽培试验,终于使猪苓的栽培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有性繁殖栽培法。有性繁殖栽培法是从猪苓子实体分离出纯猪苓菌种为种源,与以前的菌核栽培和组织分离栽培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点。

1、猪苓菌核的人工栽培过程

(1)、选择场地:在次生阔叶、针阔混交林、竹林或残留树桩处,选30-40度半阴半阳坡,潮湿、透气、腐殖质含量高而排水良好砂质土壤,兼能蔽阴之地最为理想。

(2)、菌材选用:选择红青冈、水青冈树种在未生新叶前砍伐直径mm左右的树枝成mm长的木段,每隔30mm-50mm砍成鱼鳞口,直径过大的砍成三至四瓣。

(3)、密环菌菌材的培养:人工栽培猪苓先培养密环菌的菌材,通常有堆培菌法和坑培菌法。用堆培菌法时,把已经整好的木段和无杂菌的菌材,按三比一相间排放,铺满堆底。将幼嫩的密环菌索砍为细渣,撒上一层,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厚度以不见木段为宜,上盖树叶一层如此数层堆高1m左右,在堆面及四周盖土mm厚,上盖杂草树枝,通风保温。天旱干燥时洒水保湿。用坑培菌法时,在地下挖深mm宽mm坑,坑长以菌材数量定。其方法与堆培法基本一致,但应注意防止水淹。培养菌材一般在三、四月为宜,成菌材后当年或次年均可应用。

五、康县三河坝乡贾仲勇(竖式桩栽法)猪苓栽培法

1、贾仲勇(竖式桩栽法)过程

图2贾仲勇(竖式桩栽)法

贾仲勇(竖式桩栽法)栽培法类同于窑栽法或箱栽法,都是选择土壤湿润通气性好,光照适度表层有腐殖质覆盖的肥沃山坡地段,山坡高度约海拔m左右,首先在选择好的山坡林地上根据栽种面积挖出长宽适当的坑,坑的深度决定于木桩的高度,一般cm-cm。疏松坑底土层,保持较好通气,然后把菌材均匀摆好,这里菌材的摆放方法是重点,菌材不再是横着摆放而是像竖式桩一样将菌材竖着摆放,菌材的高度cm左右,直径大约20cm-30cm,然后将种苓绕木桩周围紧贴菌材放在间隙中;最后菌材及新接入的菌种先覆盖腐殖质土,轻轻镇压,不留间隙,表层再次覆盖树叶,做好防护防止人畜踩踏及其他损毁,及时清除杂草,3年多开挖采收成熟菌核。康县三河坝村所用种苓为弹性好而完整的种苓,而不是将种苓掰开成小块;按此方法竖立菌材3年以后收获的成熟猪苓比普通箱栽或窑栽法多出3倍,大大提高了猪苓菌核的产量。

2、管理措施

康县三河坝桩栽猪苓后期管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与前面栽培方法中相同,对于温度、水分、通风、光照等条件的控制可参照前文。

3、关于康县三河坝乡贾仲勇(竖式桩栽法)栽培法提高猪苓产量的分析

(1)、猪苓和其他菌类一样,有趋向性,也就是有背地性,即上部的组织结构和下部的组织结构不完全一样,菌丝顶端向上生长。竖式栽培和水平摆放菌材栽培对猪苓的趋向性有不同的影响,导致造成竖式栽培产量高于平木栽培产量。

图3(竖式桩栽)法得到的成熟猪苓

(2)、竖式栽培有利于水分的运输,有利于空气的扩散。结果表现为水分分布均衡,透气性好。“十苓九露头”说明通气条件好有利于猪苓生长。竖式比平木通气性好,有利于提高猪苓产量。

(3)、猪苓趋向性的表现往往和栽培木的方向类同,也就是一般垂直,猪苓的平面和栽培木中导管和筛管相垂直有利于物质运输和猪苓对营养物的吸收。栽培木的导管和筛管是和树木的树干相平行的。所以竖式有利于猪苓生长。

图/文:贾仲勇/张宗舟马丽后来旺

监制:吕占玺

审核:刘小峰

编辑:李红

投稿信箱:

qq.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xw/52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