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水城县富硒茶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现场,清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多名建筑工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工期、抓进度,塔吊24小时不停作业,水泵车、推土机来回穿梭,全然一派轰轰烈烈的建设景象。昼夜施工、加班加点、倒班作业,建设者们手不离工具,人不离工地。热闹的建设现场背后,是一个个与敬业奉献有关的动人故事。李国柱:做完工程回家看妈妈
7月22日午后,水城县富硒茶产业项目建设点上,工人们正在冒雨施工。记者见到李国柱时,他正在指挥工人砌边沟,还时不时的抬头望天,黝黑的脸上写满焦急。“看样子这雨是下不大了,也停不了,大家抓紧干,不要耽搁。”李国柱扯着喉咙喊着,他告诉记者,自6月23日进场开工以来,他们就没有一刻是闲着的,由于工期紧,经常冒雨施工。
47岁的李国柱和妻子都是项目点上的工人,老家在毕节。作为一个有10多年经验的包工头,李国柱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用他的话来说,“要不就不接,接了就要保质保量,按时给人家老板做好。”
谈及家人,眼前这个黑瘦的建筑工突然沉默了下来,眼角挂着的不知是雨还是眼泪。正在拌沙子的小严告诉记者,月初的时候老家来电话说李哥妈妈生病了,医院,为了抓工期,李哥和媳妇都没得去看一眼,老人一直是其他姊妹照顾,“李哥接了工程就把媳妇带着,嫂子算给我们做饭吃,他就带着我们干,经常没得休息的时间。”
李国柱说:“目前就希望能抓紧把工程做完,回趟家看看老母亲的身体如何了?”施关林:想不到离家近了,更没时间照看娃娃
施关林是园区项目部技术人员,哪块工作要怎么做,做些什么都由他安排。比如说要挖边沟,边沟的位置、挖多深、多宽、多长,从哪里开始等等一系列工作他都要事先设计好,师傅白天挖好毛沟,他要去收方,晚上要加班计算,拿出设计规划。毫不夸张地说,技术工就像是工程建设的大脑,重要部分、关键工作、每个细节都需要他们去思考,去计划。
施关林也是一个带着媳妇儿上工地的人,他对记者介绍说,由于常年在外打工无法照管孩子,隔奶后就交给老丈母带着,“以前是隔得远,现在回水城了,到工地40多天才回去看过娃娃一次,还是睡着的。”施关林笑着说,“没想到离家近了,更没时间照看娃娃”。
技术工人在工地上虽不从事重体力活,但是却身肩大任。如何管理施工现场,研究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等等都需要技术人员们尽心尽力,丝毫不能怠慢。除了完成工长交代的任务,施关林心里最急最盼的,同样是项目如期完工。“加班熬夜是常事,忙起来常常饭都顾不得吃,挑灯夜战的,完工后大家都解放啦!我也要回去带娃娃好好玩几天。”施关林如是说。(赵婵娟 刘 静 黄 河) 赞赏 长按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