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建国前高密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高密境内的行政区划,明朝以前的因年代久远,文字湮灭,已不可考。有确切行政区划文字记载自明朝始。据清朝康熙年间编撰的《高密县志》记载:按明朝律令,县以下行政区划实行乡(隅)社制,即县下设乡(隅),乡下设社。高密当时设“四隅六乡八十四社”。

四隅:即在县城设东隅、西隅、南隅、北隅,相当于现在城区的东关、西关、南关、北关。

六乡:分别为泽民乡、龙德乡、久敬乡、务本乡、潍川乡、郑公乡。其中:泽民乡辖15社:官庄、夏庄、北直、河西、亭口、大成、正苓芝、西苓芝、伏家庄、姜家庄、李仙庄、周家庄、魏官寨、店西、城子。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夏庄、姜庄、大牟家、仁和、周戈庄等乡镇范围。龙德乡辖14社:堤东、大吕、王党、南直、南曲、故县、北城、东张鲁、东苓芝、苑家疃、李茂庄、西张鲁、仇家疃、紫兰庄。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柏城、张鲁、姚哥庄等乡镇范围。久敬乡辖14社:朱晏、辛庄、道乡、城律、泰洛、朱郭、大洪、城献、河流、朱季、王吴、时家庄、掌家庄、东周阳。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李家营、周阳、胶州市铺集等乡镇范围。务本乡辖14社:西周阳、拒城河、呼家庄、北下口、南下口、吴家庄、东井沟、西井沟、朱公、朱寒、梁尹、北王柱、裴家庄、南王柱。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柴沟、拒城河、呼家庄、井沟等乡镇范围。潍川乡辖14社:郭庄、凉台、景芝、彭王、大夫、水城、曹疃、王矫、贮沟、韩家疃、傅家庄、王家庄、宋家庄、秦家疃。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注沟、安丘市景芝、诸城市凉台等乡镇范围。郑公乡辖13社:边家庄、杨家庄、陆家庄、山阜、城阴、武兰、刘宗、方家庄、荆家庄、南张洛、北张洛、于家埠、上家庄。其区域相当于现在包括阚家、双羊、康庄等乡镇范围。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后,从清朝初年到清朝中叶,高密境内一直因袭明朝的区域划分,未作变动。到清朝中叶乾隆年间,随着高密北部百脉湖等大片湖泊干涸,湖区洼地被开垦,高密北部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将原泽民乡分为泽南乡、泽北乡,并增设车辋乡、坊岭乡。至此,高密共设四隅九乡。

年(宣统三年),清朝廷宣布撤乡(隅)设区,将原县城的四隅改为城区,并在北部再增设泽西区,其它九乡一律改乡为区,这样全县共划为11个区,即:城区、龙德区、泽南区、泽北区、泽西区、车辋区、坊岭区、务本区、久敬区、潍川区、郑公区。

清光绪二十二年编修之《高密县志》县境全图

年,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对县级行政区划要求县下设区,区下设乡(镇),乡(镇)下设村。高密共设十个区,个乡镇,个村。区以序号次第命名。其中:

第一区:辖23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醴泉、密水、朝阳三个街道。

第二区:辖33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姚哥庄、张鲁等乡镇。

第三区:辖23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夏庄、河崖等乡镇。

第四区:辖27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姜庄、仁和等乡镇。

第五区:辖20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康庄、大牟家、周戈庄等乡镇。

第六区:辖23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拒城河、呼家庄等乡镇。

第七区:辖20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双羊、阚家等乡镇。

第八区:辖23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注沟、安丘市景芝、诸城市凉台等乡镇。

第九区:辖31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柴沟、井沟等乡镇。

第十区:辖32个乡镇,其区域范围主要包括现在柏城、李家营、胶州市铺集等乡镇。

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为适应当时开辟新解放区和战争形势的需要,在高密县境内,以胶济铁路为界、在铁路南、铁路北分别建起了两个县级党组织和县级民主政权。在铁路以南的县级政权称高密县,在铁路以北的县级政权称胶高县。高密县和胶高县在所属的区域内都下设了区级党组织和区级民主政权。

在铁路以南的高密县,先后在原高密境内及与胶县、诸城交界地区设立了道乡、朱公、柏城、仁和、沙河、牛沟、朱郭、方平、井沟、呼镇、城厢、城郊、中岭、坊岭、康庄等区。其间,随着新区开辟和形势的发展需要,根据上级的指示,对下设的行政区划作过一些调整,先后将沙河、朱郭、牛沟区划归胶县,将仁和区划归诸城。到年11月,高密全境解放时,铁路以南的高密县整合为11个区,即:城厢区、柏城区、道乡区、朱公区、呼镇区、方平区、井沟区、中岭区、坊岭区、康庄区、城郊区。

在铁路以北的胶高县,在原高密和胶县北部先后建起了张鲁、河崖、夏庄、姜庄、顺河、沂塘、联屯、北都、丰隆、胶莱、沽河11个区。年9月,胶高县撤销,将胶高县原高密境内的张鲁、河崖、夏庄、姜庄、顺河、沂塘6个区划归高密县。

至此,高密县共设17个区,即:城厢区、柏城区、张鲁区、河崖区、夏庄区、姜庄区、顺河区、沂塘区、康庄区、坊岭区、中岭区、井沟区、方平区、朱公区、道乡区、呼镇区、城郊区。

建国初期,高密境内行政区划和建置保持稳定。

年9月,根据上级指示,各区以数字顺序次第命名,排列顺序为:第一区(城厢)、第二区(柏城)、第三区(张鲁)、第四区(河崖)、第五区(夏庄)、第六区(姜庄)、第七区(顺河)、第八区(沂塘)、第九区(康庄)、第十区(坊岭)、第十一区(中岭)、第十二区(井沟)、第十三区(方平)、第十四区(朱公)、第十五区(道乡)、第十六区(呼镇)、第十七区(城郊)。

年1月,第一区改称为城关区,其它各区仍以数字顺序命名。

年9月,其它16个区也废除了以数字顺序次第命名,恢复以区机关驻地命名。分别为柏城区、张鲁区、河崖区、夏庄区、姜庄区、仁和区、沂塘区、康庄区、坊岭区、双羊区、井沟区、注沟区、柴沟区、城律区、呼镇区、周阳区。

年2月,撤销张鲁、沂塘、康庄、呼镇4个区,并将城关区改为城关镇。全县调整为13个区(镇)。

年12月,周戈庄区由平度划归高密,全县区(镇)增至14个。

年2月,根据上级指示,撤区改乡,全县由14个区镇改划为26个乡(镇),即:城关镇、柏城乡、大王庄乡、张鲁乡、河崖乡、大栏乡、伏家庄乡、夏庄乡、大牟家乡、周戈庄乡、仁和乡、姜庄乡、蔡家站乡、关爷庙乡、袁家乡、双羊乡、山甫乡、呼家庄乡、井沟乡、注沟乡、水西乡、柴沟乡、王柱乡、城律乡、拒城河乡、周阳乡。

年,全国掀起大办人民公社运动。在大办人民公社运动中,撤乡(镇)设社,实行政社合一。9月,高密在全县26处乡镇中先后建起了16处人民公社。在城关镇成立了曙光人民公社;在仁和、蔡家站、关爷庙乡成立了东风人民公社;在柏城乡成立了钢铁人民公社;在大王庄乡、张鲁乡成立了工农联盟人民公社;在河崖乡、大栏乡成立了火箭人民公社;在夏庄乡、伏家庄乡成立了红星人民公社;在姜庄乡成立了卫星人民公社;在周戈庄乡、大牟家乡成立了和平人民公社;在双羊乡、山甫乡成立了星火人民公社;在袁家乡成立了建国人民公社;在井沟乡成立了共产主义人民公社;在柴沟乡、王柱乡成立了跃进人民公社;在水西乡、注沟乡成立了红旗人民公社;在呼家庄乡成立了先进人民公社;在拒城河乡、周阳乡成立了东方红人民公社;在城律乡成立了先锋人民公社。

年3月,改为以地域命名,分别称为:城关公社、柏城公社、大王家庄公社、河崖公社、夏庄公社、姜庄公社、康庄公社、袁家公社、双羊公社、呼家庄公社、井沟公社、水西公社、柴沟公社、城律公社、拒城河公社、周戈庄公社。

年,增设仁和公社。

年,增设大牟家公社。

年2月,增设土庄、大栏公社。全县人民公社增至20处。此后,直到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全县的人民公社区划和设置保持稳定,只是部分公社名称有所变化,如:年12月,城关公社改为城关镇;年1月,大王庄公社改名为姚哥庄公社,城律公社改名为李家营公社,袁家公社改名为阚家公社,水西公社改名为注沟公社。

年3月,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实行社(公社)改乡(镇),全县20处人民公社,改设为29个乡镇。其中镇11个,乡18个。

11个镇:高密镇、姚哥庄镇、柏城镇、李家营镇、柴沟镇、井沟镇、双羊镇、康庄镇、大牟家镇、姜庄镇、夏庄镇。

18个乡:河崖乡、大栏乡、张鲁乡、仁和乡、咸家乡、周戈庄乡、高戈庄乡、蔡家站乡、阚家乡、初家乡、田庄乡、注沟乡、方市乡、土庄乡、呼家庄乡、王吴乡、拒城河乡、周阳乡。

此后一直到年,全县乡镇区划设置保持相对稳定,有10个乡先后升格为镇:河崖乡改为河崖镇、仁和乡改为仁和镇、周戈庄乡改为周戈庄镇、蔡家站乡改为蔡家站镇、阚家乡改为阚家镇、初家乡改为初家镇、呼家庄乡改为呼家庄镇、张鲁乡改为张鲁镇、注沟乡改为注沟镇、拒城河乡改为拒城河镇。

年1月,增设朝阳街道办事处。

年3月,实行乡镇区划调整,全市由20个镇8个乡1个街道撤并为17个镇、3个街道,撤并后的镇街为:朝阳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柏城镇、姚哥庄镇、河崖镇、夏庄镇、姜庄镇、仁和镇、大牟家镇、周戈庄镇、康庄镇、阚家镇、双羊镇、井沟镇、呼家庄镇、注沟镇、柴沟镇、拒城河镇、李家营镇。

年8月31日,根据潍坊市关于调整高密行政区划的文件精神,将全市20个镇街撤为10个镇街,撤并后的10个镇街为:朝阳街道、密水街道、醴泉街道、柏城镇、夏庄镇、姜庄镇、大牟家镇、阚家镇、柴沟镇、井沟镇。

年,划转峡山区代管34个行政村,版图面积由.55平方公里减为.63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减至84.39万人。

年全市共有16个镇街区:开发区、高新区、朝阳街道、醴泉街道、密水街道、咸家工业区、夏庄镇、姜庄镇、柏城镇、柴沟镇、井沟镇、阚家镇、大牟家镇、胶河疏港物流园区、胶河生态发展区、注沟现代农业发展区。

年,疏港物流园区重新调整,原有的17个村,加上周边39个村,改名为东北乡文化发展区。

编辑:王江

高密新闻网(官方)







































鍖椾含涓鍖婚櫌
鐧界櫆椋庝粈涔堢棁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q/2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