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布依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他们心里都有一杆天平称:做事都有个轻重缓急,说话表里如一,直来直去,性格桀骜豪爽。聚居在水城县境内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的传统习俗很多。他们在那里居住的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因其大多呈寨形居住,且年代久远,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风格。本文略谈一点其传统习俗中的丧葬习俗

布依丧葬习俗的普通程序有“达亡”、“洒老”、“遁墓考”、“仲师”、“报亡”、“记轰”、“记国”、“若几”、“衰考”、“当亡”等,这些程序源远流长,别具一格,充分说明了北盘江一带布依族丧葬习俗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酬报亲恩,尽子之礼

先贤曰:人子持家,行之以礼。居住在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人非常重视礼教,并以此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父母生存时要尽心赡养,去世后要举行隆重、独特的“殡亡”(超度)仪式。

  农历腊月是布依族“殡亡”忌月。布依族人认为,在人们传统的宰年猪季节“殡亡”是不合适的,谁都不想自己的父母与猪“同道”,因此,若父母去世恰逢腊月就先送父母归山,然后另择日子超度,否则便是无礼。

选好日子请“布摩”到堂的第一堂法事是“达亡”,即汉族的招亡,又曰“揉考”。“达亡”一般都在晚上进行,地点是距离孝家最近的十字路口,每招一名亡灵就设一个魂台和配备一名“法事先生”。“达亡”时正孝穿白衣、顶麻布,腰系白布带,高举伞状招魂幡,三拜九叩后依照辈分有序不絮地跪到招魂前,待“布摩”招魂成功后,孝子亲宰白鸡“短棍”,把不是自己亲人的魂灵隔挡回去,并掷三包“银元”为父(母)“买身赎命”,祈招亲魂后赶至孝堂领受功德。之后再次重复新亡时的程序:请父(母)灵吃饭,饮酒(根老)及鸣炮报丧等,虔诚悼念亲人的离世,所谓“生之以礼、死之以礼、葬之以礼”就是布依族人的一贯主张。

北盘江布依族人的“达亡”可谓独树一帜,自成风范,不但表达了儿女对父母应尽的人子之礼,而且还将布依族人非亲不认、非亲不招的率直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2竭尽所能,尽子孝道

父母生养之苦世人皆知。北盘江两岸流传着一句话:“生产之时刀割心,养育十年费辛勤。”在水城县境内全长不过几十公里的北盘江沿岸,父母去世后无论家境怎样困难,都要撑直腰杆把丧葬事宜办完、办好,用他们的话说是有好的开头,要有好的结果。达亡(招魂)回家后,孝子与“布摩”一起将招来之灵净身沐浴,合堂齐唱“沐浴歌”,为阴灵洗涤身心,也训儿孙洁身自好。孝子们喝过“香汤水”后即将亡灵装殓,届时请“布摩”“遁墓考”启法事。孝掌屋的右上角摆一张以铜铸成的升斗,升上围缠做过密法的茅草绳,绳上插一把会质刀,名曰“镇坛刀”。据说这把刀能回杀作邪使蛊者,以保证全堂法事的顺利进行。既要请神降临,又要加固法力,这可是整堂法事的至关环节,关系到丧事能否顺利进行,也关乎孝家今后的荣辱兴衰。

“遁墓考”这掌法事很严格,两个“先生”必须同一个姿势做完,一人掌堂,一人手执神刀有规律有目标地忽上忽下指动,长达两个小时的法事不能、吐口水,身体不能晃动,头部不能左右摇摆,值得注意的是,法事做到位时,水碗里的银元必自然晃动方显孝心感应,否则便过不了油锅,甚至损丁破财,因此不能疏忽大意,蒙混过关。为能有效监督“布摩”作法的质量和规纪,孝子们竟以自己的双手当作垫子让“布摩”们踩在脚下,一人紧盯“布摩”的姿势有无变样,一人盯着水碗里的银元是否有异样,神情庄重肃穆,态度认真。

接下来的“仲师”竖钱杆则是布依族人请阴阳两界神灵将临作证并陈述自己的家谱和籍贯。精炼、简短并经诠释过的“家谱”把祖先是从哪里来,在什么地方住过并曾在哪图办过丧失都陈述得清清楚楚。

北盘江畔的布依族人还有流传千古不变的规矩: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这期间进出都要穿白衣戴白帽,吃饭或酒席场中不坐上席,不大声说话,不高抬头颅,不翘二郎腿,不与人争论是非,不远行,保持每日给亡父(母)供饭。尽管他们目前为止还不算很富有,但父(母)去世后无论花多大代价也要找块风水宝地,好让父(母)住得舒心、安逸。由此可见布依族人厚道、耿直的本性和对父母负责到底的精神。

3男女平等,一视同仁

长期生活在北盘江沿岸的布依人,不但传承了祖先直爽、豪放的性格,同时,并沿袭了先人憨厚、宽容的美德,对父母的赡养传统更与其它民族不同:兄弟之间的义务一律平等,但作为兄长,在家庭中过多负担也不计较,尤其赡养自己的父母从不攀扯其他兄弟姐妹。然而,在财产继承方面,历来都秉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不让谁吃亏。开祭之夜的“记国”、“记轰”目的是为女孝列陈孝意,开具女孝应继承账目,并且还要在钱杆树下让女孝公平地“衰考”(梳头),这道程序关乎女孝今后的福祉,不可大意和随便。

“布摩”组织所有女孝(马郎)在孝家门前一字排开,请孝族中威望极高者发号“齐步走”,挨近钱杆时马上“立定”,得到“开始”的指令后,女孝们方可在同一时间手握散发拍打钱杆,均匀有序地将散发辫起来。只要对父母恪尽孝道,不论男女均一视同仁。事毕,男孝向女孝交付应得的继承财产、牲畜、金钱和其他贵重物品。按布依族人的规矩,据此,布依族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平等的定律,此定律足以让兄弟民族标榜立样:向我看!

4委曲求全,恪守道德

布依族人历来都视父母亲若神圣,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

传说,早在很久以前的古人类时代,父母去世后要煎汤喝,煮其肉待客,但布依先人们则认为,父母生养抚育,其恩深似河海,其德重如山岳,食其肉是大逆不道的,更何况要把父母之肉待宾客,故而想出一个既不得罪宾客又能保全父母尸骨的妙法——杀牛以代之。

宰“替身牛”是布依丧葬习俗中“赶鬼场”的后半部分,“若己”书上写道:谁吃父母肉,牛肉腐成什么样子,他(她)就腐成什么样子;牛肺烂成什么样子,他(她)就烂成什么样子;乞丐穷到什么程度,他(她)就穷到什么程度。因此,宰“替身牛”后,孝子们每人均要猛敲三下铜鼓警示世人:父母肉,不可食!食父母肉者,无德也。

对父母崇奉无比,对舅族人等也倍加恭奉:若父(母)病重必先知会舅家(老后家)人,请医诊治或去哪里治疗都需得到舅家人允许和明示,若父(母)去世必有舅家人在场;舅家人在确认他们的外甥对自己姐妹的死亡无过错后方可入殓装棺,否则就理论不休,甚至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直到查个水落石出方可罢休。故布依族人在办丧事时,迎接舅家人的到来,请其吃饭,饮酒直至离去都需行全礼待之,有时甚至一跪就是几个小时,并且多次重复“天晴亦求情,下雨也求情”,无论怎样都要求舅家人宽恕、谅解。若平时稍有亏待过父母的“孝子”,这时跪下就无颜起身,直到舅家人多次躬身相扶并说尽许多安慰的话后方能起身。

布依族人在孝敬和伺俸父母方面,不但内部相互制约,而且还自觉接受舅家人及社会的监督,办丧时舅家人必亲临灵堂督察,始终盯紧孝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哪怕尸骨已寒,也必清棺验尸,一旦发现疑点必要求给个说法,休想蒙混过关。开祭时亦必让舅家人先祭奠,其他亲戚如孝子的岳族或侄男角女先到也不敢捷足先登,否则有失礼数。他们对圣人的温、良、恭、俭、让崇奉非常,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处世法则,直接体现了布依人宽厚、包容的美德。

无论聚居在北盘江的布依族人是不是远古时代的“水城人”,但他们历来都是以刀耕火种、编织为业,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守这方净土,并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礼,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性格和风俗,与其他兄弟民族相比可谓独树一帜,自成风范,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了社会的和谐、民族的未来,也为了继承和发扬先人兴下的这些风俗和法则,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牺牲自我、约束自我,并时刻在为提高和超越自我作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作者:赵天怀

编辑:韦玉青(小呗侬)韦权高陈洪娅

审核:韦权峰

指导:六盘水市布依学会凉都布依艺术团

投稿邮箱:

qq.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白癜风诚信单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tc/40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