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历史名人(上) 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下辖一区一市六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县),皆为古老名邑。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几千年来,涌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不可尽举。那么,聊城历史名人你知多少呢? 季羡林(.8.6~.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孔繁森,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 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年,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西藏工作。 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他牺牲后,江总书记于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武训,堂邑县(今冠县)武庄人。出身贫苦,在兄姐中排行为七,故名“武七”。 名训则是清延嘉奖他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七岁丧父,乞讨为生,求学不得,14岁后,多次离家当雇工,屡屡受欺辱,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武训争辨,反被诬为“诈赖”,遂决心行乞兴学。年,21岁的武训开始竿乞集资。他手拿铜勺,肩背褡袋,烂衣遮体,边走边唱,四处乞讨,其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年,武训已置田亩,积资余吊,决定创建义学年,花钱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 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人,不收学费。 年,武训资助了证和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年,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得临清官绅资助,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 山东巡抚张曜闻知武训义行,特下示召见,并下令免征义学学田钱粮和徭役,另赏银两,同时奏请光绪帝颁以“乐善好施”匾额。清朝授以“义学正”名号,赏穿黄马褂。其名声由此大振。 年,4月23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阿城镇)人。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刑,故名孙膑。其生卒年不详,在齐国的主要活动约为威王时期。 孙膑早年与魏国人庞涓共同习艺于鬼谷子(战国时隐士)处。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孙膑之才,派人召到魏,借故施以“膑”刑及“黥”(古代酷刑,即于面部刺字,并涂上黑色)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 其后齐国使者到魏,暗中将孙膑载回,章将田忌深服其才,转荐于威王,威王任孙膑为军师。 孙膑先为田忌设“批亢揭虚”(即避实击虚),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膑因此而名显天下。旧时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 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简,余言。 远古时期部族领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传说为中华远古帝王“三皇”之一。 据史志记载,伏羲在今阳谷县北境长期居住生活。清康熙十二年修《阳谷县志》载:“阳谷北境有宓城,太皓伏羲氏之城也。故宓城传言为伏羲城。伏羲或谓宓羲。城在阳谷安乐镇以北,阳谷在伏羲城以南,为伏羲教民种谷之地。” 伏羲对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仰观于天,俯察于地,推出了24节气,开辟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新纪元;他以超人的智能,将观察到的一切用一种数学符号描述下来,制作了八卦,用阴阳八卦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相传,他造书契、正婚姻、创乐器、教人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使原始社会进入渔猎畜牧经济时期。 鲁仲连,又名鲁仲连子,鲁连子,鲁仲子和鲁连,战国时齐国(今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村)人,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鲁仲连的生卒年月不见史籍,据钱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稷下学派后期代表人物,有关他的故事传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他身上,闪烁着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智慧的火花和嘉行懿德的光彩。 根据《史记》《战国策》《太平御览》等史籍中关于鲁仲连事迹记载综合考察,鲁仲连一生的活动轨迹大致是这样的:生于聊城,学于临淄,游于赵,后隐居,葬于茌平,今望鲁店村有鲁仲连祠及墓,史志载,望鲁店村周围有海市蜃楼之景,称“连村烟市”,列茌平古八景。《汉书·艺文志》有《鲁仲连子》14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赞赏 长按硫酸铜溶液颜色卡泊三醇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