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日前,我市的任淑芹、张伟、霍路、郝茂森成功入选七月份的“中国好人榜”。目前,投票评选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期,对四位候选人的典型事迹进行展示,同时欢迎广大朋友为他(她)们踊跃投票。

          

姓名:任淑芹

地区:河北省廊坊市

事迹标题

用爱撑起一个家

详细事迹

年任淑芹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孑然一身的闫文顺,然而结婚的第10个年头闫文顺被查出了胶质性脑瘤,并且只能采取吃中药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从此任淑芹便开始寸步不离地照顾闫文顺,喂药、按摩、擦身也就是她每天的必修课。这一照顾就是十五年,她不怕脏、不怕累,就怕丈夫的病情恶化,为了照顾丈夫,她没照看过小孙子一天,远在黑龙江老家的父母去世时她也没能回去看最后一眼,但她不后悔,她尽心尽力的照顾换回的是丈夫逐渐恢复的健康。泪与汗水交织的十五年,任淑芹用爱和善良守护着身患重病的丈夫,诠释着相濡以沫的夫妻真爱之情,抒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路。

年,带着三个孩子从黑龙江绥芬河到北京打工的任淑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孑然一身的闫文顺。任淑芹看闫文顺老实厚道,又不嫌她带着三个“拖油瓶”,便与闫文顺喜结连理,在燕郊王各庄这个村子安家落户。然而,结婚的第10个年头,阴霾笼罩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庭。年的一天,夫妻二人要下地干活儿,平日里腿脚利索的闫文顺却怎么也蹬不动三轮车,任淑芹觉得情况不医院,结果被查出了胶质性脑瘤。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重击了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手术是治病的唯一办法,但因为脑瘤的位置特殊,闫文顺即使做了手术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更可能死在手术台上。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任淑芹不服输,她让儿子拿着丈夫医院去求医,希望找到治病的办法。世上无难事只怕诚心在,终于一位研究用中医治疗脑瘤的老中医建议采取保守治疗,通过吃中药抑制脑瘤扩散。任淑芹终于看到了希望。

病来如山倒,由于脑瘤压迫神经,闫文顺失去了自理能力,不会吃饭、不能翻身,就这样寸步不离的照顾闫文顺成了任淑芹每天的必修课。虽然闫文顺的脑瘤发现得及时,但任淑芹不敢掉以轻心,喂药、按摩、擦身样样不马虎。因为吞咽困难,吃药成了难事。闫文顺吃的中药丸1天3次,每次60粒。这60粒小药丸对健康人来说都犯难,更何况是闫文顺这样的病人,他只能1粒1粒的用水润进喉咙。喂药时被水呛到也是常有的事,往往是药没吃进去反而吐了一身水,任淑芹却总是不厌其烦地一边给闫文顺擦干净一边喂药,反反复复,每次吃药都得一个多小时。脑瘤的折磨使闫文顺吃不了饭,日渐消瘦,任淑芹疼在心里,她盼望着原来那个壮硕的丈夫快点儿回来,便天天买牛奶给闫文顺补充营养。每次喝牛奶,任淑芹都先把牛奶热一热,再一手举着杯子一手扶着吸管,把吸管送到闫文顺嘴边让他用吸管小口小口地喝,慢慢让牛奶润进喉咙。

疾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心里上的折磨,原来好脾气的闫文顺变得易烦易燥。每次闫文顺发脾气,任淑芹不烦不恼,任他发泄,还总是耐心地开导:“我知道你着急,你也难受,但赶上了,咱们就一起扛!咱俩刚一起过10年,以后还有几十年呢,你可不能丢下我!”

然而,经过三个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闫文顺的身体不但未见好转,还越来越虚弱,经常呕吐,任淑芹担心丈夫的病情恶化了,就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直到医生说病情稳定,呕吐是正常反应,她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了地。回想起照顾闫文顺的经历,任淑芹说:“老头子生病后,身体一下就弱了,吃不下饭,每天还得吃一百多粒药,看着就心疼啊!他病了,比我自己病了还难受!”为了让闫文顺吃药的时候更舒服些,任淑芹便提前把药粒放在热水里融化,等药水凉一些再让丈夫用吸管喝进去。

在任淑芹的细心护理下,闫文顺渐渐能吃一些粥类的食物。任淑芹就在饮食上下功夫,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买打浆机,任淑芹只得天天煮粥,但每天的粥都是不同的,她每次都是将不同的菜切成末放进粥里,熬出各种美味的营养粥,让闫文顺更有力气与病魔抗争。卧床病人也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任淑芹就把水果捣碎、蔬菜煮熟后切碎了再喂给他吃,还经常给他揉肚子,让他排便顺畅,每次大小便之后都给丈夫及时清洗,保持干净卫生。任淑芹怕丈夫长褥疮,每天还要为他擦拭一到两次身子,每次擦好后都会为他换上干净衣服。在她的精心照顾下,闫文顺生病卧床这么多年来从没长过褥疮。

闫文顺生病后,任淑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但要照顾闫文顺,还要兼顾家里家外的农活儿,她常说:“老头子比我还着急呢!只要他能好起来,我累点不算啥。”有邻居看她辛苦曾劝她放弃,带着三个孩子再找好人家,她也只是笑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淑芹悉心照料,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喂饭、喂药、做按摩,一天三遍,从未间断,丈夫看电视或休息的时候她要把家里的农活儿收拾了,还要洗洗丈夫的衣服、小垫子,一天下来只有晚上丈夫睡下后她才能休息。皇天不负有心人,年,卧床两年多的闫文顺可以自己吃饭了,有时还可以下地走几步路了。闫文顺的身体慢慢恢复着,任淑芹觉得好日子快回来了。

年,王各庄村要拆迁,任淑芹不愿给孩子们添负担,就用拆迁款买了泃河湾的这套房子。回想以前的日子,任淑芹总是笑呵呵的,她说:“照顾老头子是我的责任,虽然艰难,但我们老两口就是个伴儿。结婚的时候他都没嫌弃我,遇上他我挺知足的,我俩就这样一起走下去,挺好!”任淑芹无怨无悔地照顾患病的丈夫,但她觉得对儿子和儿媳有愧,小孙子从出生到现在都上小学了,她一天都没照看过,即使儿媳没抱怨过,她也知道自己没尽到一个奶奶的责任,但如果让她重新选择,她仍然会选择照顾老伴儿。

现在,闫文顺的病情稳定了,任淑芹的年龄也大了,腰也不好,但她仍然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担负着这份妻子的责任,尽心守着丈夫。她说:“老来是个伴儿,我活一天,就伺候他一天。”在她的照顾下,闫文顺的脑瘤逐渐缩小钙化,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闫文顺出现了脑萎缩的情况,经常大小便失禁,任淑芹也不厌烦,弄脏的衣物随时更换清洗,家里的被褥也是三两天洗一次。不仅如此,闫文顺心脏也出了问题,心脏病时有发生,已数不清闫文顺从鬼门关走过几遭了。平日里,任淑芹要出去买个菜都要先把闫文顺安置在小区门口的诊所里,让大夫给照看一下,才敢放心出去一会儿。闫文顺身边不能离人,儿女因为工作也不能长时间照顾他,所以任淑芹不敢生病,即是病了也没住过院,二人从未分开过一天,就连父母去世时任淑芹都没能回黑龙江老家看父母最后一眼,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但她说不后悔。她细致入微的照顾换回的是闫文顺逐渐恢复的健康,天气好的时候,任淑芹就带着丈夫出去转转,晒晒太阳,有时用轮椅推着,有时闫文顺自己能拄着拐杖走,走累了再坐上轮椅,由任淑芹推着,和周围的街坊邻居聊聊天。

姓名:张伟

地区:河北省廊坊市

事迹标题

无怨无悔献青春

详细事迹

张伟,男,现年37岁,中共党员,三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市区中队富达岗班长。年,富达岗被河北省委、河北省公安厅、河北省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委员会评为-年度“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年1月张伟荣膺“最美三河人”称号;年4月30日廊坊日报以《站在岗台上的风景》为题大篇幅对张伟在一线站岗真情为民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三河市城区,一提及富达灯岗那个个子高大、皮肤黝黑的警辅张伟,大家都会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这个交警就是棒!他自年参加交管工作以来,15年里一直在一线站岗,用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将温暖传送给每一个行人、司机、市民。

“站大岗也要站出一流”

年初,刚退伍的张伟竞争上岗,成为一名交通警辅人员。经过短暂的培训,他被分到城区富达灯岗。富达灯岗处在市区繁华路段,车多、人多、机关多、学校多,当他踏上那方方正正的岗台,手仿佛不是自己的,一点儿也不听使唤:动作变形,指挥不到位。下岗后,看到老交警满含期待和群众不屑的目光,他才感到这小小岗台的份量,为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内功,站大岗也要站出一流。为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使自己能和其他民警比肩战斗,他不断学习。上班时,认真观察、揣磨其他民警的手势、动作;下班后,他钻进屋里,抱着法规条例一个字一个字地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练习指挥手势。功夫没有白费,他的交通指挥手势标准规范,刚劲有力,还在当年度的廊坊市辅警考试中获得交通指挥手势和交管业务两个第一名,成为廊坊交警的标杆。据不完全统计几乎交警大队一半以上的警辅都是他“兵”。

“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就算给警服加分了”

“老人摔倒,我总是看见他第一个跑去扶。”在富达灯岗边上卖食品的张大姐这样说。“不管是风天、雨天还是雷天、暴晒天,我总是看见他笑着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三河市第二小学对面果蔬店店员李小雪这样说。站岗真的是个苦差事,张伟却一直坚守着,把平安和健康留给每一位路过的行人,有群众称他是“三河最美交警”。年4月的一天,正在执勤的张伟发现一位30多岁的外地男青年神色恍惚,徘徊在国道上,他跑到男子身边,细心询问。原来男子系承德人,到平谷打工不幸在车上被盗,身无分文,回不了家。张伟听后二话没说,跟执勤的同事打了声招呼,就将男子送到了长途汽车站,给他买了包子、矿泉水和去平谷的车票,塞到男子手中后便转身就走了。时隔半年后,交警大队办公室来了一位客人,非要找大个子交警。当张伟出现在办公室后,男子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就是这个交警!

“我就是要站岗站到不能站为止”

15年里,张伟一直在一线站岗。冬天,西北风狂吼,寒冷令人望而却步,可张伟必须上岗;夏天,在烈日的炙烤下,执勤的张伟一次次被汗水湿透了警服,可是他依然坚守。和张伟同时段分来的民警、警辅相继离开到机关科室工作,张伟也有机会离开岗台到后勤部门,可是每每要离开的时候,总是有群众对他依依不舍。看着群众期盼的目光,他都悄然留了下来。15年来,寒来暑往,张伟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喊过一声累,没有因个人事情请过一天假。年“春运”期间,由于过度的劳累,他曾一度发烧到39度,但他考虑到“春运”执勤工作任务繁重,警力紧张,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张伟家中父母双全,但身为交警,除了倒休时,他很少能陪伴父母,而且越是节日,他越忙,过节过年也难得陪老人吃顿团圆饭。妻子曾经因为孩子的问题嗔怪过张伟:“每天你护送别人家的孩子上下学,哪天你能接送一下自己的孩子,你天天风吹日晒的,谁知道你的好呀?”每每此时,张伟总是说:“知道不知道好没关系,我就是要站岗,要站到不能站为止。”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为群众服务的决心,他不愧是群众心中的好交警。

      

姓名:霍路

地区:河北省廊坊市

事迹标题

执着的追梦人

详细事迹

我校有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学生拥戴、家长信任、领导认可。十五年教育历程,铭刻着她的爱岗、敬业;破茧成蝶的升华,记录着她的汗水、心血。追逐梦想的教育心路,让她收获诸多成绩与幸福:2009年被评为“三河市百名优秀园丁”,多次获市政府嘉奖,2013年被评为“廊坊市师德标兵”,同年获“廊坊市骨干教师”“廊坊市学科名师”等称号。她,就是霍路老师,一位平凡而又优秀的语文教师。

爱岗敬业,倾情奉献

年初秋,以廊坊师范学校优秀毕业生身份登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霍路老师就梦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老师。十五年来,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热爱的教育事业中。

年9月1日开学,她的孩子刚满五个月,嗷嗷待哺。学校推选她参加廊坊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一届“展评代训”活动。这次活动不同以往,选拔赛层层进行,过程激烈而严酷:首先是三河市初选,推荐出一名教师,然后由廊坊市教育局确定人选,在廊坊地区十个市县选拔出五名教师参加决赛。

初为人母的霍路老师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没有丝毫退却!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她争分夺秒挤时间备课。每天下班回家,她要一边抱着、哄着哭喊的孩子,一边推敲教案。稍不留神,孩子就尿了,下身全部灌湿,要赶紧换衣服、洗衣服;一会孩子饿了,哇哇直哭,赶紧喂奶;一会烦了,要想方设法陪他玩、逗他开心。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在“打仗”!什么时候孩子熟睡了,霍路老师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备课,整理教案。

这样的“打仗”日子,霍路坚持了一个多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校领导指导下,她在三河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被廊坊当场拍板认可。但接下来挑战更加艰巨:廊坊地区组织的这次活动,参赛的五个人,现场授课,当场打分。公布消息的那一刻,三河教研室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领导也为她捏把汗!这次参赛不仅是个人的荣辱,更代表着三河市语文教研水平。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霍路一个人身上,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容不得顾虑犹豫,霍路又投入到新一轮备战中。曾经准备好的课型要换掉,换成从未研究过的领域——单元导读课。为了评估一个教学环节的好坏,经常要反复修改教案、反复试课,一次不行两次,甚至三次、四次,直到效果最佳为止。为了不耽误班上教学进度,一天当中,她要上四五节课,空余时间还要及时处理作业。每天同事们都下班了,教研室领导、学校领导还在紧张地给她评课、说课。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孩子又哭又闹,老妈也心疼地抱怨:“你还记得有个吃奶的孩子吗?孩子眼巴巴等着你这口奶!”看到满脸泪痕、不停抽泣的孩子,看到疲惫而又焦急的妈妈,她难受极了,抱着孩子,默默地说:“同同,支持妈妈吧!妈妈肩上的担子很重!”

经过两周精心准备,终于迎来了决赛。临行前,她犹豫了!孩子怎么办?他刚刚六个月,还在吃奶,离不开妈妈!最后还是老妈坚定地说:“闺女,还是你自己去吧!不就两天一宿吗?孩子要是哭,妈就抱着!”她激动得泪流满面。

教研室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的信任,老妈的鼓励,孩子的热盼,霍路老师都没有辜负,她成功了,第一名!在决赛公布成绩的那一刻,教研室领导激动地向她点点头!

回到家,天黑了,推开门,老妈抱着儿子坐在沙发上,儿子嗓子沙哑,不停地哼哼。老妈看见她,上来就问:“怎么样?”“第一!”老妈激动地哭了:“闺女,你可回来了!这两天同同哭得妈耳朵都快聋了!”说话间,她抱过孩子,紧紧靠着老妈,终于可以歇歇了。

有人说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但霍路却想说,她的成长少不了家人尤其是老妈的支持。但是2009年11月,能干的老妈身患重病,这对霍路来说是个重大打击。周一至周五,她坚持上班,医院照顾老妈。因为担任毕业班教学任务,每一次她都要背着作业和教案同行。面对病痛折磨得日益憔悴的老妈,霍路心中很不是滋味,只能强颜欢笑,给老妈讲三岁外孙的调皮事,陪老妈聊天散步,尽量让老妈保持愉悦的心情。等老人心情舒畅些,再开始备课,写教案,因为她一直惦记着周一第一节课还在等着她。也许是老妈的善良和霍路的照顾感动了上天,手术很成功!同事们说,50多天下来,霍路瘦了一大圈,但她的坚强、敬业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同事们。

虽然年轻,但霍路已担任了多年教研组长,她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积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与探讨中,全组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撰写的论文《让阳光洒进语文课堂》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上,《语感培养与语文素质教育》发表在《教师文苑》上。多次参加学校主持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其中参加的两项省级课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主体发展》都已结题。

追逐梦想,收获幸福

在追梦之路上,大大小小的比赛促进了霍路业务能力的快速成长。十五年来,难以想象的压力都转化成了追梦的动力,强大的教育团队给予她丰富的营养,家人的大力支持成了她坚强的后盾。她接受了挑战,承担了压力,收获了荣誉,体验了无限的幸福!

令人难忘的是2011年,她代表廊坊地区参加河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朗读、粉笔字、才艺、30分钟授课、知识答辩,五项通关,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全省共12位参赛选手,个个出类拔萃,信心十足。一丝浅薄、一丝懈怠、一丝疏忽,都可能导致败北,辜负三河、辜负廊坊小语教师的信任。到达省赛区宾馆后,一吃完晚饭,她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先要备课,制作课件。备课的间歇,她练习才艺,一直忙碌到十二点才休息。第二天早晨四点多钟,她又起来练粉笔字,通课标,复习知识素养试题。

早上八点多钟,激烈的比赛拉开序幕。先是朗读,粉笔字,才艺。成绩大起大落,同行的每一个人都为霍路上紧了弦,更包括评委席中的张主任,好在与东道主石家庄、实力较强的唐山地区差距不大。轮到30分钟授课环节了,这也是素养大赛的重头戏。前边选手去上课时,霍路的团队一部分留在现场观察赛事,一部分陪她在楼下等候学生,因为孩子们都要乘坐大巴,提前十多分钟到达赛区。她们要抓住这有限的十分钟。大巴车刚停好,她们迅速组织学生,最短时间内安静下来。霍路和孩子们聊天,一下子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发现了优秀生,也就是课堂上能够出亮点的学生。这也为精彩课堂奠定了基础。大家的齐心努力,为她带来了无限的能量。

意想不到的是,授课环节结束后,30名石家庄的小朋友围着她告别,却久久不肯离开舞台。一个小男孩颤微微地说:“老师,您什么时候还能给我们上课?”那一瞬间,她愣住了,赶忙说:“孩子,你知道吗?老师登上这个舞台非常不容易,但为了你,老师一定会争取!”顷刻间,赛场上响起了热烈掌声!比赛结束时,她获得了特等奖!这也是众望所归!赛程的激烈,用李主任的话来说:“看霍路比赛,如同看一部美国大片!太刺激了!”

有时不得不感叹,霍路的背后积聚了太大的能量!让她幸运的从一个县城,一路过关斩将,走上了全国的舞台。

2013年,霍路受命参加全国小语教师素养大赛。这一次,她没敢奢望过成绩,只希望展示更成熟的自我。赵校长为她开绿灯,从六年级教学班调下来,集训一个月。她通背了小学生百科知识大全,课标,时事政治,历年全国、各省市素养答题。一边磨课,吃透教材,一边练习朗读,粉笔字,才艺。她坚信,好运总属于有准备的人。

有人说“山爬得越高,越危险!”她想说“压力越大,越考验自己的心理素质”。这一次,她确实紧张了。到达南京师范大学后,全国32个选手分成两个赛区,她在A区,抽顺序号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回到寝室午休,她因为心脏跳动而醒,干什么手都在抖!她迅速找到调压的好办法——看《火凤凰》,看一群女特种兵接受任务,不断蜕变。看着看着心情放松下来,她才开始做赛前准备。第二天比赛开始,霍路的心又开始跳动起来,她反复告诉自己:“面对各省市的高手,不求超常发挥,只求正常表现!心一定要稳!”平静下来,她上场了,每一项发挥都如她所愿。尤其在素养答题上,案例分析题的答辩,博得了全国小语专家方智范老师的高度认可。省教研室李学红主任说:“参加全国的比赛,没有吓倒在舞台上,就是好样的!”不负众望,霍路老师获得了一等奖,为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的小语教学推向一个高度。

激烈的赛程让霍路老师沉淀了更多的教育智慧与能力,并应用于课堂教学。语文课堂上,她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空间,引领学生去质疑,发现,思考,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她的课堂总是充满自信,充满笑声,充满活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引路人。”教育教学中,她始终牢记这句话,用心追逐梦想的路途中,她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她帮助下进步了;犯错的学生在她引导下知错了,名列前茅的学生在她点拨下获奖了。每每送走一批毕业生,孩子们都会真诚地期待:“老师,和我们一起上中学吧,喜欢上您的语文课。”家长们感激地说:“霍老师,您是发自真心的爱孩子,孩子遇到您,是我们的幸运!”就连六岁的儿子也天真地说:“妈妈,等我上六年级了,我也上你的班!”这些默默的期待与由衷的赞许,让她被幸福时时包围着!

去年教师节,她收到了难忘的祝福:与往常一样,她护送学生放学过马路,走到离校门口十多米的距离,只见人头攒动,纷纷向校园张望。走到门口一看,呀!是她去年毕业的学生,他们在等霍路老师,大约有四十人。她刚刚把现在的学生送过马路,孩子们就迅速把她围起来,她被淹没了。孩子们足足等了一个下午,只想真诚地祝贺霍路——节日快乐!有的拉着她的手,有的默默地抹着眼泪,还有的小调皮,讲述着中学生活的新奇体验。在他们眼中,霍路老师是永远的老师,也是知心的朋友。她的科代表送给她一份精致的礼物:一张书法作品,一只千纸鹤,一枚小女孩跳舞的胸针。她在信里表达“虽然离开了您,但我没有忘记您的嘱托:好好练字!一只千纸鹤,代表我对您最深的思念。一枚胸针,希望我的老师永远漂亮!”霍路老师被感动了!幸福的感觉包围了她。不得不承认,她是位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幸福源于对教育事业和孩子们的热爱:不计名利,甘心奉献;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就是这样的追求与信念,让霍路老师不断书写着--幸福教育。

如今,新的梦想依然在前方召唤着她,追梦之路仍在延续,相信幸福感也将伴随着霍路,一路前行......

姓名:郝茂森

地区:河北省廊坊市

事迹标题

谱写正义之歌

详细事迹

作为一名律师,郝茂森懂得,律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对律师而言,荣耀与成就并非来自财富,而是来自社会的信任与尊重。因此,从业至今,除了正常的业务工作外,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各项公益事业中,用良好的职业道德诠释了律师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担任社区义务法律顾问及调解员期间,他以极大的耐心,使一件件邻里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排除了许多信访隐患,维护了社区稳定,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担任三河市共青团青少年法律援助志愿者期间,郝茂森曾多次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他们进行沟通协调,对这些问题青少年和边缘儿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帮助,进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改邪归正,重新回归社会。从取得律师资格至今,郝茂森一直十分重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确有特殊困难的企业和个人,经常积极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特别是对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更是从不推辞。

年6月,正在迎宾北路街道办事处美林社区居委会担任社区义务法律顾问及调解员的郝茂森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情况紧急,他随即赶往纠纷现场。张某因为楼上居民漏水将自己墙面损毁,后找到楼上李某要求进行赔偿两万元,但是李某不但认为数额过高,而且还指责张某是在恶意敲诈,双方发生争吵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后张某找到居委会要求解决,郝茂森到达现场后通过居委会将双方联系到一起,和居委会调解员从法律的角度对事实进行了分析,确认过错的承担,又从邻里关系应当维系好才有助于以后长期在一起相处,如果经过法院诉讼那将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财力,会使双方的矛盾激化,如果造成损失不能确定那么还要经过鉴定部门的司法鉴定,昂贵的鉴定费肯定是要由原告或者被告来承担,如果调解这部分费用是可以避免的。只有双方进行调解解决才能是损失降到最低,使双方关系更和谐,也许会因为此事而成为好邻居,此事本身就是大家都不是故意造成的,在经过郝茂森细致入微的调解,最终纠纷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了1元的赔偿意见,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在担任义务法律顾问期间像这样的事件郝茂森经常会碰到,他总是能以极大的耐心,使一件件矛盾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排除了许多信访隐患。为此,他也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担任三河市共青团青少年法律援助志愿者期间,郝茂森曾多次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与他们进行沟通协调,对这些问题青少年和边缘儿童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帮助,进行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改邪归正,重新回归社会。他充分利用担任学校义务法律宣讲员的机会,深入中小学进行法律宣讲,为学生们上法律法规课,使广大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几年来,他先后为各中小学义务开展法律宣讲30多次,授课60多节,受教育学生达四千多人次。同时,他积极无偿帮助贫寒学子,利用法律武器为他们维护合法权益。燕京理工学院的学生王某因家庭贫寒而勤工俭学,在上学期间,利用周末时间去燕郊某餐馆打工,当时与老板约定王某工作到暑假,每个周六日去上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每天80元钱工资,老板承若工资可以随时结算。在在辛辛苦苦工作了一个学期之后,王某去找老板结算工资,不料老板却一拖再拖,无奈之下王某找到了学院团委请求帮助。燕京理工学院在市团委的帮助下找到了志愿者郝茂森提供法律援助。在郝茂森的积极奔走和协助下,王某去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同时,与餐馆老板协商,阐明了其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最终在郝茂森的斡旋下,与餐馆老板达成了补偿协议,给王某结算了工资款余元,王某的合法权利得到了维护。

从取得律师资格至今,郝茂森一直十分重视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确有特殊困难的企业和个人,经常积极主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特别是对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更是从不推辞。仅最近三年来,他就办理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起,为企业和个人挽回损失数百万元。年春节前夕,我市某企业老板林某给郝茂森打来电话,称有十多名民工在其公司讨要工资。因林某将其建办公楼工程发包给了包工头施某,且与施某结清了所有工程款,但是施某没有按时发放给民工工资,致使民工们情绪激烈,随时有可能发生过激行为。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郝茂森及时赶到现场,通过与民工沟通谈心,了解到施某有一套住房要出售,于是建议民工采取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在郝茂森的积极协调帮助下,按法律程序向法院申请了诉讼保全,将施某住房予以依法查封,迫于压力,施某最终主动偿还了民工工资。在整个过程中,郝茂森未提及任何报酬,未收取民工任何费用。在办案过程中,他从不因是免费的法律援助业务而有所懈怠,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弘扬扶贫济弱的精神,真心实意的帮助那些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认真维护弱者的合法权益,全力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投票方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投票页面。

(1)点击“孝老爱亲”,为98号任淑芹投票;

(2)点击“助人为乐”,为号张伟投票;

(3)点击“敬业奉献”,为40号郝茂森、59号霍路投票。

    

长按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白瘕风会出现什么状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6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