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华上下年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富庶也是盛世历史的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三河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落地生根。

推进文化惠民铸就乡村振兴灵魂

文化惠民,润泽民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点,既是设定目标的“出发点”,又是实现目标的“落脚点”,只有把农村精神文明充分释放,才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多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对农村精神文明状态产生了巨大冲击。为丰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河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突破口,立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唱响了文化惠民“交响曲”。

实施镇级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工程。按照镇域内标志性、亮点式设计思路,整合文化、体育休闲健身功能,筹建了4个镇级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占地不低于3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左右,设有多功能厅、书报刊阅览室、文体科技培训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电子阅览室、3D影厅等,活动广场平方米左右。如今,4个镇级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已投入使用,并全部免费开放,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镇域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工程。三河市共有个村街,84个社区,文化室设置率达到%,平方米以上达到90%。其中,新建完成了个村民文体活动广场,建有多功能厅、图书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棋牌室和面积平方米的活动广场。投入使用后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为广大乡村群众提供了近在身边的高标准、多功能、环境优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每天都能吸引大批群众前去组织或参加活动。此外,为村街文化室配备套多媒体设备,农家书屋覆盖率达%,藏书册以上,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随着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持续加强,有了活动平台和依托,就有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坚实土壤,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翻开了新篇章!

保障住房安全打好乡村振兴基础

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

年,三河市4类重点对象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任务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1户,包括危房改造82户、其他方式保障9户;三类人员(低保、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户,包括危房改造户、其他方式保障37户。截至8月末,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82户和三类人员危房改造户,已全部竣工验收,并完成资金拨付工作。

为确保迅速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三河市建立市、镇相应领导机构,加强调度,对存在的各类施工问题及时沟通解决,抓住了最佳施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由住建、质监、民政等部门组成督察组,深入施工现场,开展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督查。市住建局还组织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进行了联合验收,确保改造后的房屋达到“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认定标准。对改造的房屋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由各镇提交危房改造补助资金请示和补助资金发放明细表,加强协调,确保每笔补助资金及时按程序发放。

调动农民参与抓住乡村振兴关键

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离开了农民的参与,即使将乡村建设成花园,那也不是乡村振兴,只是增加了一个旅游景点。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三河市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意愿,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和激情。

在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项目时,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河市共有30万亩玉米、10万亩小麦,以前所产生的秸秆除一小部分还田外,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为充分利用这些农业废弃物,三河市积极出台鼓励措施,对域内小麦、玉米收获期间不焚烧秸秆的农民进行奖补:对破碎还田且不焚烧的农户每亩奖补40元;对采用新型收割机并由本市域内秸秆收储利用企业打捆运走的农户,每亩奖补80元。

同时,实施三河天龙规模化生物天然气试点工程,以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并将沼渣沼液制成固态、液态有机肥,探索出一种生态能源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产业根基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如果产业不兴旺,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三河市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及休闲农业园区迅速发展壮大,在乡村休闲旅游方面形成了品牌特色,成为产业带动的龙头。

三河把农产品单一身份变成精细商品级和加工食品级双重身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作为打造升级版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现代农业及休闲农业已成为三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基本形成了“产业经营化、企业管理化、市场运作化、合作化发展”的新特色。

截至目前,三河市共有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廊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家,星级休闲企业7家。同时,三河市推荐的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即三河市璞然生态园→三河市金天地采摘园→三河市鑫聚盛凯度假庄园→三河市明福农林观光园→三河市蔡营旅游观光休闲园,成为京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一条精品线路,也提高了三河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为突出休闲农业的优势特色,三河市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观光、休闲、绿色、科普、参与、体验、生产”为主题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

打赢垃圾清理“歼灭战”重建净美乡村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垃圾处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农村垃圾处置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的发展,是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疾。

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河市各村街同住建、交通、水务、环保、行政执法等市直重点部门迅速召开专门会议,动员部署农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坚决打赢这场垃圾清理“歼灭战”。

段甲岭镇20个村街出动保洁人员多人次、各类车辆多车次,清理垃圾方。如今,村内村外的垃圾带、垃圾堆、路边沟渠、坑塘全部清理干净。

燕郊镇各村街则结合自身条件,采取自行清理和专业人员清理相结合方式,并实行各户门前环境卫生三包制度,对房前屋后、村边、田边、河边,进行无缝隙和地毯式排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垃圾,并发动群众搞好庭院卫生。

齐心庄镇对域内积存垃圾问题进行详细摸底排查,建立镇、村两级工作台账。努力做到消存量、控增量。镇村两级进行不同层面的巡查监督,同时镇综合执法中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重点路口设立关卡,加强夜间值班和巡查,有效打击和控制垃圾偷倒行为和域外垃圾流入三河市,并利用村街广播循环播放、悬挂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农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工作成效,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各村镇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有效解决了垃圾处置难题,大大改善了乡村环境。

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美丽乡村”上档升级

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是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上档升级,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这些年来,三河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要求和廊坊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在全市大力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为在“十三五”实现“挺进五十强、率先达小康”奠定基础。

三河市“农村电气化工程”按照“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镇村组织、群众自选,政府补贴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统筹规划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和早改早补、不改不补”原则,全力展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三河市“农村电气化工程”快速推进。截至目前,三河市气代煤和电代煤工程已经全部完成。据统计,全市已完成改造户数户。其中,建成区户,禁煤区农村地区完成改造户数户。铺设燃气管道长度公里,建成区铺设长度公里,禁煤区农村地区铺设长度公里。

“农村电气化工程”以全市域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村村通、户户通天然气和标准化、规范化输变电路为抓手,目的是提升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三河市用两年时间,实现了全市域“双路双通”任务,实现了“农村电气化工程”目标。

如今的三河,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已经铺开,一曲曲乡村幸福的和谐乐章已经奏响,一个个乡村新模样在这里“上妆”,一张张笑脸在这里绽放……

(来源:燕赵都市报)

e

长按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5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