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深入位于米箩镇倮么村的三变改革展示中心、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基地和海坪千户彝寨易扶搬迁安置点,详细了解水城县“三变”改革的经验及做法,感受水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激情,感受水城县后发赶超和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感受“三变”改革为水城县农业、农村、农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业务创新部副总经理王兆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郭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组织与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崔红志等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参加考察。 县委副书记王崇立,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侯俊然及市委宣传部、市“三变”改革办、市农委、市攻坚办、“三变”改革指导中心、县委宣传部、县“三变”办相关负责人陪同考察。 来到尚在改建中的三变改革展示中心,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认真观看展板、查阅资料和听取介绍,详细了解水城县“三变”改革历程。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水城县“三变”改革引起了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的极大兴趣。 但“三变”为何改?“三变”怎么改?“三变”谁受益?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对此疑问重重。 ——创新“五连”模式,培育“农民股东”。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水城县米箩镇猕猴桃产业园区的一家以种植猕猴桃为主的民营企业,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万亩猕猴桃产业园,现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亩猕猴桃基地。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培育“农民股东”,着力打造“三变”改革新样板。截止年12月31日,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分红.32万元,入股农户人均分红元,分红人。 ——“桃成林、鸡成群、人脱贫”“三变”+特色养殖释放综合效益助民脱贫奔小康。水城县营盘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依托万亩桃林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发展“桃花鸡”养殖,实现“桃成林、鸡成群、人脱贫”的目标,覆盖全乡6个村户人,其中贫困户户人。通过算清“五笔账”,让“三变”改革的红利惠及广大农户,努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旅游“四个价值”最大化。 ——产业带上新移民,旅游景区安新家。水城县海坪千户彝寨“六业并举”打造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水城县野玉海景区规划总面积.76平方公里,核心区68平方公里,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个旅游景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水城县积极探索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机制,将地处边远、自然环境恶劣等地区的贫困群众集中搬迁到景区,成功打造出了以高端规划建家业、多元投资壮大业。盘活资产添实力、景区带动兴百业“六业并举”的易地扶贫搬迁“海坪模式”。 ——“小中心”成就改革富民“大平台”,水城县“八个精准”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水城县是全省第一批8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年12月,水城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在“八个精准”上下功夫,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产权交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四块电子展示板,从“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转思路、转路径、转方法”和“活了资源、美了生态、富了百姓”三个层面,有力诠释了“三变”为何改、“三变”怎么改、“三变”谁受益三个问题。 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对水城县在“三变”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认为水城县“三变”改革在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完善农村现代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建议水城县要加大“三变”改革工作的探索、总结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认真总结出“三变”改革的内在规律,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更加成熟的经验,扎实有效深化“三变”改革。 走进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猕猴桃基地,已经进入盛产期的猕猴桃苗木长势喜人,一串串套袋的猕猴桃在枝头随风摇曳。 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看展板、听介绍,与当地干部群众、猕猴桃产业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实地了解水城县将“三变”改革融入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土地等资源要素集聚集约,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具体做法。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猕猴桃规模达亩,采取企业投入、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技术和劳动力入股的“三变”发展模式,覆盖农户户人。到盛果期后,预计项目覆盖农户年总收益达万元,人均增收可达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俄戛村村民李茹明望着绵延近万亩的红心猕猴桃基地,兴奋地说:“以后再也不出去给别人打工了。”李茹明的四亩坡耕地已经融入到了基地之中,他靠着土地分红和在基地的工资一年就能收入5万多元。 “前几年,我们只是把土地流转过来,生产也有了规模,可还是种什么赔什么。”经营红心猕猴桃基地的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君告诉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过去农民只是来基地打工,缺乏劳动积极性。年以来,按照“三变”改革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地租变成了分红,土地收益从每亩元一下子变成了元,而公司每年收益再按三七开分给农民。如果在基地上班,每月还能拿到元的工资。“表面看,现在农民拿的多了,我们分的少了,可是‘三变’以后,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经营稳定了,这个长远账很划算。”胡君对未来信心满满。 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对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学化种植和精细化管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水城县在“三变”改革中,正确处理市场、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让农户、合作社、公司等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三变”改革各项工作朝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激活“三变”改革的动力,拓宽“三变”改革的路子,扩大“三变”改革的影响,通过“三变+”模式,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来到海坪彝寨易扶搬迁安置点,层层叠叠的彝族民居坐落山水间,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浓郁的民族文化;宽阔的希幕遮广场、火把广场、支格阿鲁广场遥相呼应,巨大的彝族先祖——希幕遮塑像,与雄伟壮观的九重宫殿隔山相望,构成了海坪彝族文化特色旅游景观,让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恍若置身画中。 海坪千户彝寨项目位于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内,是“三变”改革模式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通过整合周边资源、创新经营模式,以“扶贫”为核心,以彝族文化开发保护为框架,走出了一条旅游资源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并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共赢的“三变+易地扶贫搬迁+旅游”的水城生态移民搬迁新路子,实现了“一寨一景”的目标,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 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项目建设和农村“三变”改革给海坪千户彝寨群众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变化,亲身感受海坪千户彝寨群众的幸福生活。 正是农村“三变”改革让海坪千户彝寨的环境变美、农民变富。可以这样说,海坪千户彝寨是农村“三变”改革结出的硕果之一。 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成员一路走、一路看,对水城县“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激发农村生产力,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赞赏不已,认为水城县首创的“三变”改革值得深入学习借鉴,特别是“三变+旅游”的新模式为农村供给侧改革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农民从“靠山吃山、人穷家贫”到“吃旅游饭、发旅游财”的转变,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通过实地调研和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后,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一行对水城县“三变”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水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通过探索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创新了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一批新的经营主体正在出现,抓住了“三农”工作的要点,特别是让先富带动农民参与发展的做法,既解决了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率、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探索出了一条加快西部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值得认真学习和总结完善。在国家“三变”改革智库专家组一行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抓住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真研究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更深层次的意义,着力推动“三变”改革在所有权实现形式、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权量化、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股权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两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工具有效运用、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入股等方面攻坚突破,努力把“三变”改革抓得更规范、更扎实、更深入、更有效,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富民答卷更有“厚度”。 参加考察的还有新华社主任编辑、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政务智库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光,新华社主任编辑、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副总经理陈瑜,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分公司总经理、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芙蓉,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分公司、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经济研究中心、事业发展部主任尹燕宁,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分公司、中国经济信息社贵州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分析师张勃等。(何思鸣) 投稿邮箱: qq.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jt/5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