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濠涌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其发源于白云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江湾大酒店旁注入珠江。 现时,东濠涌上面建有东濠涌高架路,以疏导广州市中心的南北交通压力。明洪武三年(年)建城时疏通成濠。 东濠涌博物馆 曾几何时,就是这个东濠涌,发出的浑浊臭气常常令沿涌一带南来北往的市民掩鼻而过,老街坊们更是把它称为臭河涌。 如今,经过一年多艰苦的综合治理,东濠涌已换上花枝招展的“新衣裳”,实现“华丽变身”,一路的岭南园景,显现出自然生态的景观,周边居住环境大大改善。 博物馆正门 东濠涌博物馆记录了东濠涌的发展历史和整治过程,展示政府的治水成果。在整治中把文化建设贯穿河涌治理全过程,挖掘水文化、桥文化、石文化、广府文化、名人文化等人文历史内涵。 东濠涌被高架桥覆盖着 东濠涌在广州的河涌史上,是最年轻的。以前它是一条从白云山下来的小溪;明代,广州把宋代东、中、西三城的格局,打通合并为一城,东城墙就在今越秀北路。越秀北路与小北路交界处,是小北门。明成化年间(年前后),总督韩雍主持利用那条小溪开凿东濠,在小北把文溪水引入濠中,作为护城河。从此,广州就有了一条东濠涌。这是五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历史上的东濠涌是珠江的一条天然支流,它发源自白云山的甘溪、文溪,止于今天的法政路附近。涌宽水深,可以通舟船,明朝时仍然是广州城东的交通要道;其水质良好,是当时广州居民的主要供水渠之一。 近代,由于白云山森林破坏,致使甘溪、文溪水源逐渐干枯。特别是近年东濠涌流域的城市化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使其水质污染。河涌淤积,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河涌两岸居民苦不堪言,不少家庭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 荣华桥 通过整治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运用现代建筑工艺,恢复东濠涌越秀桥、小东门桥、筑横沙桥、东华桥等6座历史名桥原貌,新建4座现代小桥,还沿水脉设置越秀桥叠水瀑布、越秀广场治水主题雕塑、荷花池、景观石、水堰、凉亭、驿站等景观10处。 越秀中段 东濠涌是全市唯一实施了调水补水和水质净化有机配套的河涌整治,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东濠涌两旁都是居民楼 东濠涌大部分河段都被东濠涌高架覆盖着,就像是在河面上覆盖了一条巨龙。 东濠涌越秀南段 水灾在广州时有发生,东濠的疏浚,成了历任政府一个永无息肩之日的任务。越秀桥头立有一块《整理东濠下游碑记》,上面记载了年的一场大水灾。 这场水灾,促使当时的广州政府下决心彻底治理东濠,为了筹措治涌经费,将广州的建筑宅地税增加两成,期限二年,并招标兴建跨涌桥梁。 所有图片素材均源自网络共享资源,其知识产权归相应权利人所有。因未有图片作者联系方式,无法核验所有素材的知识产权,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对相关内容进行删除或其他处理。 带你领略 广府人文 岭南风物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那家比较好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