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2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37.html

淮安境内水域面积约占1/4,共有在册河道、湖泊、水库及村级小微水体1.9万余个,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近年来,淮安市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极核”及“生态文旅水城”目标定位,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持续发力,致力让“生态河湖好风光”成为城市最大优势、最大财富和最大品牌。

“国字号”创建,让生态文旅水城魅力彰显

年,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定位与思路;年,淮安“越阶而上”,在筹备省级试点市的同时,全力冲刺国家级试点并成功入选;年,《淮安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获批。为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先后召开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凝聚,创建热情不断高涨。一场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大幕正式拉开。

举一纲而万目张。在治水兴水、生态构建中,淮安尤为注重顶层设计,总体可概括为:“一脉、一城、两湖、三区、多点”:一脉承四线。以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南水北调输水主通道为主脉,二河-淮沭河、苏北灌溉总渠、金宝航道、淮河入江水道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四线为重点,着力打造清水廊道及沿线水生态和水景观建设。构建河湖相连、水系贯通、水质安全、水量保证的水资源调度和配置格局。一城融三淮。将淮安主城区、淮阴区和淮安区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重点区域,结合水系特点和经典水文化特色,打造丰富而有吸引力的城市水文化环境空间。两湖耀平原。以洪泽湖和白马湖为重点,开展重点湖泊生态修复,提高区域水利综合能力。三区创示范。推进山丘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区、平原水网生态水系连通区、淮北现代农业节水示范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示范工程。多点显文明。精心打造城市、重点乡镇的水美乡村、小流域治理、节水示范点。将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疏浚农村河道,整治村庄河塘,沟通水系、提升引排、整治环境、修复生态,推进平原水网水美乡村示范点建设。

这是一场以“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单位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区域水生态建设变革,这是一条融合传承与创新的试点城市创建“别样路径”。淮安国家级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共计实现投资亿元,按期圆满完成所有计划项目。一个水与人、水与城相依相融的水生态空间格局在这片丰饶美丽的江淮大地上跃然而出!年底,淮安成功摘得“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特色河湖长制,让生态治理有了更强抓手

淮安于年便启动探索推行河长制,着力加强河湖建设、治理和保护。颁布实施了地方性法规《古淮河保护条例》,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成为“国家湖泊生态修复样板”,1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达Ⅲ类水及以上,首创“五位一体”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并在全国推广,等等。自年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淮安更是成为全省省级领导担任河湖长河湖数量最多、落实河湖长制要求任务最重的设区市。为此,我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以“一刻不容松懈、一步不容放缓”的紧迫感,举全市上下之力,向“走前列、争先进、树标杆”目标迈进。

推动责任落实,构建治水护水新体系。创新建立“双总河(湖)长”与“领导小组+河长办”的组织领导架构;探索推行河长、湖长、断面长“三长一体”同步实施机制;首创“一河(湖)长两助理”协调推进机制。按市县乡村四个层级,落实河(湖)长余名,实现水域全覆盖。同时,配套建立联席会议、信息报送、河长巡查、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河长述职等制度,力促河湖长制由冠名务虚向实体运作的质变。

聚焦难点堵点,发起治水护水新战役。打好“两违三乱”攻坚战。坚持问题导向,细密排查“两违”问题件,占全省任务的22.6%;另有总量余件“三乱”问题。全面实行清单销号管理,强势推进。打好示范引领阵地战。大力推动“水利+生态”“水利+旅游”等。创新提出“两年打造条生态样本河道”目标;持续加码以白马湖等为代表的重要节点水生态打造,湖泊生态修复树立“江苏样板”。打好黑臭水体歼灭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连续四年纳入全市科学跨越发展目标考评体系、连续三年纳入全市“”专项行动计划,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创建市。研究制定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水环境治理体现城乡统筹、双轮驱动。

水是淮安的魂,是淮安最鲜明的标识,更是最富集的资源禀赋。今年以来,淮安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为己任,通过高位谋动、一线推动、现场行动,对侵占河道违章建筑、乱采砂石破坏滩涂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河湖“顽疾”亮利剑、出重拳、打硬仗,守护了水清河晏的生态美景。年11月30日,随着盱眙江苏宇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利泰建材有限公司、江苏欧亚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三个企业拆除项目顺利通过省水利厅现场验收合格,水利部挂牌督办的15个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标志着淮安河湖“清四乱”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大胆融合实践,探索基层治水新经验。为切实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率先在洪泽区探索实行河长制与“五位一体”(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道路、绿化、村居垃圾、文体设施)管护深度融合实践,有效地统筹了河湖功能调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初步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治水机制升级版,实现了区域河湖治理与小微水体管护的无缝对接。力量联合。将区级河长办与农村公共服务“五位一体”管护办公室(简称五管办)进行整合,抽调环保、卫生、规划、交通、水利等部门技术骨干集中办公,镇级河长办也与镇级“五管办”同步调整,稳步推进河长制与“五位一体”管护资源统筹。督查联手。充分发挥“两办”(河长办与五管办)的协作互补作用,专门建立2个巡查组,按日统计河道保洁情况,按月通报水质变化,用数据说话,按成效打分,督察考核更加严格化、精细化。整改联动。全面构建“巡、护一体化长效机制”,对河道保洁等常规问题,直接由“五位一体”管护人员直接整改,对河道沿线违章种植、违章建筑、河道范围内污染源等问题,及时通知相关河长、单位进行整改。

“水利+”思维,成为绿色发展新兴增长极

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引领下,淮安生态河湖管护持续向纵深推进,让这座城市的底色愈加清新靓丽。现如今,全市已有国家水利风景区9家、省级水利风景区6家。水生态环境极度改善的淮安市,继续围绕“水利+”做文章:重点从文态、业态、生态、形态四个维度科学规划,构建起绿色发展新兴增长极。淮安区萧湖、勺湖、月湖等“三湖”治理成为典型代表。

淮安市淮安区的城内有大小湖泊5个,且均分布在老城区。进入新世纪,淮安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了“快车道”。然而,高速城镇化、工业化的背后,一系列的“水问题”却日益凸显:河湖不沟通、水流不畅通,断头河常见。淤塞严重,河流水动力逐年衰减。河湖活水量不足甚至无生态水源,截污不到位,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日益下降。城区河湖岸带作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受城市建设侵占及生产生活干扰,已经濒临承受的底线……

顺应群众呼声,《淮安区-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利用3年时间,重点围绕萧湖、勺湖、月湖实施系列水系连通及水生态整治工程。说了算、定了干!作为周恩来总理家乡的淮安水利人,以昂扬的状态、向上的心态和拼搏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一场治水兴城的“战役”中:年首度实现了里运河和月湖的沟通,月湖从此有了“源头活水”;年进行萧湖、勺湖整治工程,累计清淤近30万方;年新建总装机容量千瓦萧湖泵站,再次实现里运河和萧湖沟通,萧湖生态补水变为现实……系列工程实施,让水体全面盘活,城市水网的自净能力与河湖水环境容量提高明显,河湖生态景观功能逐步恢复,城区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河湖水体水质整体由Ⅴ类提升到Ⅲ-Ⅳ类。

现如今,淮安区继续围绕“水利+”做文章。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该区以“一镇三湖”(河下古镇、萧湖、勺湖、月湖)为核心,先后布局启动了御码头、状元楼、吴承恩广场、漕运遗址公园等项目,区域水利特色旅游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与拓展。“水利+文化”“水利+生态”“水利+旅游”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增长极。萧湖的端庄、月湖的柔美、勺湖的秀丽已共同形成了淮安区湖水一色、城水相依的美景,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度假胜地。畅游古城淮安,在怀古揽今、品尝美食之余,更多人会选择到温婉美丽的“淮上三湖”走一走、看一看,零距离参观水工程、深层次感知水文化。

以水为魂、治水为要。水城淮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创新践行河长制、湖长制,区域特有的水生态、水文化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彰显,“生态河湖好风光”已在水城淮安充分显现,风采无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70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