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你的家在红河的哪个县市?在这片土地生活了这么多年,你知道你的家乡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小编吐血整理红河13县市名字的由来,带你了解你家乡的前世今生!

红河州名称的来历

+

红河发源于云南省中部,由西北向东南奔流。上游有东、西两条主要干流,东干流发源于楚雄州绿丰县境,称东河;西干流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境,称大西河。两河在楚雄双柏、玉溪新平县界交汇,水量骤增,称嘎洒江、漠沙江。流入玉溪元江县境,亦称元江。中游流经红河、石屏、元阳、建水、个旧、金平、蒙自、河口等县市境,在河口县城旧街处与南溪河汇合后流入越南。红河州因红河流经州内多数市县而得名。此外,用“红河”二字是因为红河流经区内,几遍各县,两岸多为哈尼族、彝族聚居,而且红河之名远扬国内外,比较知名;以“哈尼族、彝族”为名是因为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均系少数民族地区,哈尼族、彝族是本区内的两个大民族,其中哈尼族是全省唯一的大块聚居地区,建州后就能充分实现他们的民族自治权利,就能进一步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和要求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在民族的排列上,彝族人口比哈尼族人口多,本应排在哈尼族前,为什么却以哈尼族领先呢?这是由于省里已准备在楚雄专区建立彝族自治州,而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并非彝族主要聚居区,哈尼族却是全省唯一聚居区,也是唯一自治地方。因此,说服彝族,在自治州名称的民族排列上以哈尼族领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州名就这样确定下来。

蒙自

蒙自,现为红河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县境南北纵距62公里,东西横距61·3公里。蒙自之名,最早见于元代。蒙自建县,始于西汉。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24县,蒙自属24县之一的贲古县。蒙古宪宗七年(公元年),立目则千户,亦称蒙自千户。元代十三年(公元年)废目则千户,建蒙自县至今。

但蒙自作为地名,它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它与个旧、建水弥勒等县市都是彝族地名。公认的是因蒙自县城西有目则山而得名。《元史·地理志》载:“县境有山,名目则,汉语讹为蒙自,上有故城,白夷所筑,即今县治。”

目则山又名蒙自山、麒麟山、犁铧山、莲花山,离县城约15公里。民国二年(年)划属个旧,今为云锡公司松树脚锡矿生产基地。该山由于山势高耸,傍晚日落,霞光万丈,旧志中称“目则云霞”。

“目则山”有两种解释:一是该山海拔·7米巍峨高耸,屏立蒙自坝子西南,举目则见,故名目则(《环宇通志》卷《临安府·山川》条:“目则山在县西三十里,即蒙自山也,百里外举目则见,”因名。)《道光云南通志》、《清史稿·地理志》、《云南郡县释名》等均有类似记述。但不论作何解释,因山得名,则为多数典籍所公认。二是彝语称目则山为“母祖白莫”,目则为彝语“母祖”的转音,意为天的最高处,“白莫”即山峰的意思。“母祖白莫”即峰插云端的大山。“母祖”经汉语翻译为“目则,“”目则”又简化为“蒙自。

参考文献:《蒙自县地名志》《云南省地名志》

个旧

个旧,作为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和加工基地,其锡的开采最早于汉代。但个旧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明正德五年(公元年)周季凤纂修的《云南志》。志中“临安府土产”条云:“锡,蒙自个旧村出。”而有“个旧”一名最早的实物,现存于个旧市云锡博物馆内明代铜钟上铸的文字。但实际上个旧名称的形成历来有多种说法并存,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有“古臼、果(作)觉、个纠”三种。

第一种,“古臼”。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红河州民族志第二卷彝族·第五节对开发个旧的贡献》载:“据《古今图书集成》第卷《方舆汇编·方典·临安府·蒙自县·古迹考》载:‘石杵臼,在蒙自县东三十里,土人戏舂之,不可动’。传说,从前蒙自有个村子,古时安着用来搞碎矿石的大石臼。人们也就戏称这村子为古臼村。后来,有个县令将其舅子安排在矿山,强占了一部分产业和村子。人们怨恨他,骂其估霸石臼,称之为古臼,于是古臼的名就叫开了,因‘古’、‘估’与‘个’、‘臼’与‘旧’音相近而写成“个旧”。

第二种,“个纠”。据施义编写、云南省金属学会个旧分会年印制的《锡都古今综横探·第一章个旧锡矿的开发》载:“个纠”为这一带彝族语。:“个”为矿石的意思,“纠”为真多的意思。“个纠”即矿石真多。由于外来人员迁到矿山居住,把民族语翻译成汉语,语音便成了“个旧”,这一名称便一直沿袭下来。

第三种,“果作(觉)”。据年个旧市人民政府编印的《个旧市地名志》载“据历来居住个旧近郊的土著姆机族和倮族(均为彝族支系)的老干部和老人追忆先辈传闻:古时的个旧是一片人烟稀少而荒僻的不毛之地。那时的村民,因山高缺水。气温低寒。全靠种荞为生。姆机语和倮语素称荞为“果”,荞做成饭食叫‘作’或‘觉’。荞饭连称‘果作’或‘果觉’。个旧为“果觉”谐音,其义就是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现在,比较认同的是第三种说法。

个旧,西汉至年均属蒙自县,年由蒙自、建水部分地设置个旧县,年建个旧市。

参考文献:《个旧市志》《云南省地名志》

开远

开远,是滇南重镇,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它东临邱北、砚山,南接蒙自、个旧,西靠建水,北临弥勒。这里是人类直系始祖的摇篮,有出土万年的小龙潭腊玛古猿。开远旧称“阿迷”,系先秦时居境内边落“阿宁蛮”沿袭至今。南宋宝佑五年(蒙古宪宗七年,即年)境内设阿宁万户府。元至元十三年(公元年)推行省制后,撤销万户府,改设阿迷州,隶属临安府。民国2年(年)废州改县,称阿迷县,隶属蒙自道。

“阿迷”,就字面意思有迷惑不解、迷离混乱、愚昧无知、是非混淆、善恶不辨等意。“阿迷”这个称谓由于俗不可耐,毫无文彩,从明朝万历年(年)之后,不少有识之士引经据典陈述利弊,倡以改名。至清顺治五年(年)大西军部将孙可望、李定国联明抗清,进军云南,在平定阿迷后,取“开拓荒远边疆”之意,一度将“阿迷”改为“开远”。但清军统一云南后,州郡沿袭旧制,“阿迷”一名仍未寿终正寝。到了民国2年(年)废州改县,称阿迷县,隶属蒙自道。民国21年(年)经阿迷县政府将改名呈报云南省政府至内务部,批复准于民国21年2月19日改为开远县。

年10月,开远县撤销并入个旧市。年9月又恢复开远县仍隶属个旧市,年2月改隶属红河州。年11月18日撤销开远县,设开远市。

参考文献:《开远市志》《云南省地名志》

弥勒

在我国的很多名寺古刹,都可以见到一尊袒胸露乳,开口大笑的弥勒佛。按照佛经的说法,弥勒佛是释迦摩尼的接班人。但我国庙宇中供奉的大肚弥勒,实际上是一名禅宗游方僧的塑像。据《宋高僧传》卷二十一、《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五载,这名和尚名契此,号长汀子,五代后梁吴越奉化人,生年不可考。这个游方僧相貌丑陋,蹙额皤腹,出语不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他四处化缘,乞求布施。他常以杖背一布袋,内装随身衣物和用具,人称“布袋和尚”据说他算卦极准,可“示人吉凶,必应期忒”。后梁贞明二年(年),他坐在浙江奉化岳林磐石上说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他自称是弥勒的化身,遂圆寂。

此事传开后,人们都以为他是弥勒的化身,纷纷雕其塑像作为供奉的偶像。其状如僧人契此一般,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有一些寺院还在布袋和尚像的两侧悬挂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十分有趣的是,云南省的弥勒县竟与弥勒佛同名。弥勒县是云南名酒“云南红”和中国著名烟草企业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红河卷烟厂”的所在地,也是著名数学家熊庆来的家乡。关于”弥勒“县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古代当地有一个夷人部落,酋长名叫木勒,因夷人口音“木勒”与“弥勒”相近,所以该地用“弥勒”冠名。其二,此地的百姓大多信佛,史书记载:“州以弥勒名,其治好佛。”因此,被誉为“弥勒”。此外,该地有一座寺庙,位于县城北10公里西三乡的锦屏山,建于公元年,因塑有弥勒佛像,又称弥勒寺,它以弥勒县名巧合在一起,有人疑为有了弥勒寺才有了弥勒县名。

参考文献:《弥勒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建水

建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得名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元史·地理志》载:建水城“唐元和间蒙氏所筑,古称步头,亦称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历为大,故名惠历,汉语曰建水”。《临安府志》亦称,唐元和年间,南诏筑惠历城于巴甸,汉语译为建。

由上述记载可知,建水城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即公元至年之间,距今也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惠历”的称谓是当地少数民族语,意思是大海子或海边的城,古汉语中的“建”有“大”的含义,译成汉语就叫做建水。

另外,建水由于古代溪水甚多,因此桥梁也较多,有古桥40座,著名的城西双龙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印制成邮票而斐声中外。

参考文献:《建水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石屏

石屏,西汉时属益州郡所辖胜休县。唐朝年设南宁州都督,石屏属黎州。古代石屏、建水一带为沼泽,当地土著居民掘地得石坪,聚为居邑,始称石坪邑。年石坪邑隶属通海都督。元朝石坪邑置为州,设土官,隶属临安路。明朝年改石坪州为石平,后改为石屏,属临安府。民国年改石屏州为石屏县,隶属蒙自道。

参考文献:《石屏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红河县

红河县,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年秋,五星红旗即将插遍滇南边疆,中共滇南地委取“红色”之意,改元江为“红河”。年由石屏、建水、元江三县设置红河县,年改称红河爱尼族自治县,属蒙自专区,年又恢复红河县,以北临红河而得名。

参考文献:《红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绿春

绿春位于云南省南部,其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年)属益州郡,东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公里。新中国成立之初(——年),为金平、元阳、红河、墨江四县所辖。年3月,经云南省政府成立六村办事处,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和金平县划出的平河、东批两个乡设县,并依县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自然特征及各族人民希望生活象百花盛开的春天那样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而定名绿春,同年七月十五日绿春县成立。

参考文献:《绿春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元阳

元阳县,年由建水,蒙自、个旧三县市设置的多民族的边疆县。全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年1月建立新民县。年9月20日改称新民办事处。因与辽宁省新民县重名,年5月7日,经政务院批准,新民办事处改为元阳县。

参考文献:《元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金平

金平位于红河州的南部与越南莱州省接壤,有国家级金水河口岸至越南封土县和清河县。光绪十六年(年)设临安府孟丁,始派流官。民国21年(年)3月1日改设平河设治局。民国元年在猛拉、者米、茨同坝三土司地设金河行政委员,年3月1日改设金河设治局。年9月1日,两设治局合并为县,分别取两设治局首名为金平县,直隶于省。后由屏边、河口、元阳、绿春划归部分区域。年12月成立金平苗族瑶族自治县。县城金河镇,原名王布田街,因县境南部有金水河,发源于西隆山东侧,故名金河镇。又因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金出名,故“金平”县名与产金有关。

参考文献:《金平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河口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部与越南老街省接壤。远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唐初属蒙自管辖。清康熙四年(公元年)临安府设置开化府,河口改属开化府安平厅(今文山州马关县),设河口卡。河口县城(河口镇)旧名“烂泥塘”,清咸丰年间尚无大村落,仅10余渔民水夫结茅而居,道光年间由开化府派把总镇戍,名“河口汛”。光绪二十二年辟为商埠,现为国家级口岸,昆河公路终点,为中越交通要道,海拔最低处76·4米,是云南省海拔最低的城镇。东南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鸡犬相闻,现有中越国际铁路桥、中越南、北两座公路桥。河口因位于“红白两水之交”(即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而得名。河口镇隔红河、南溪河与越南谷柳市、老街市成三足鼎立之势,历来是对外贸易和兵家必争之地。清初设河口卡,年设河口对汛副督办,年设河口特别行政区。年1月1日建立河口县,年7月1日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

参考文献:《河口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屏边

屏边县,西汉时隶属进桑县,东汉改属进乘县。唐初属潘州地,唐南诏属乌馆地,大理时为褒古部,元代为褒古部舍资县,明代为临安府安南长官司地。清代属开化府属地。年5月设置靖边设治局,隶属蒙自开广道。因与陕西靖边县名雷同,年11月25日云南省政府更名为屏边县。年7月1日成立屏边苗族自治县。屏边是清朝年间为防御交趾(越南)入侵而得名叫的,年屏边人万凌霄在滇越铁路白寨火车站南溪河大桥东崖壁上,题写了“岩疆锁鈅”四个大字,表明此地是通往越南的交通要道和边防重地。

参考文献:《屏边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泸西

泸西,位于红河州北部,县境东西横距54公里,南北纵距54·75公里。据《汉书·地理志》、《新纂云南通志》等资料记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年)设漏江县。漏江县一名在南北朝废除,唐武德元年(公元年)改设陇堤县,后废除。太和年间南诏蒙氏并其地,为东爨(音CUAN“窜”)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弥鹿部(阿鹿部)。公元年赛典赤在滇建立“云南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在弥鹿部(阿鹿部)地设置广西路、隶属临安府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辖师宗、弥勒二千户。明朝年颖川侯傅友德、平西侯沐英攻克云南后改广西路慰广西府,隶属云南布政司。清初沿袭明朝建置,仍为广西府。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年)改广西府广西直隶州。民国二年(年),全国府州一律改县,广西直隶州改为广西县,隶属蒙自道管辖。后因广西县与广西省同名,又因县城西边有古泸川而取名泸西。

参考文献:《泸西县志》《云南省地名志》

长按上面图片,识别







































中科UM-D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45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