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4月29日上午,为期3天的山东省民间艺术博览会在聊城古城区楼南大街鲁西民间艺术体验馆火爆启幕。

聊城晚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临沂的翻花、泰安的桃木工艺、菏泽的漆画、德州的木板烙画、东营的剪纸、济宁的木雕、淄博的草编、日照的陶艺、济南的沙瓶画、青岛的面塑、烟台钧瓷,聊城的木版年画、雕刻葫芦、剪纸,河南的汝瓷、景德镇的陶瓷、天津的鼻烟壶内画、北京的蜡染……来自山东省17市、聊城各县(市、区)及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南等省市的余位民间艺术家在各自展台前演绎“指尖绝活”,竞献特色经典。

杨柳青年画上过央视春晚,东昌木版年画有多重创新

在民博会主会场入口处,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格外显眼,“连年有余”、“欢天喜地”、“寿比南山”、“四季平安”、“富贵长春”、“七子夺魁”、“九子夺梅”等等年画,让市民和游客喜爱有加。

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古一张”霍庆有告诉记者,杨柳青木版年画包括娃娃类、侍女类、民俗类、戏曲类、民间故事类和仙类等等。因为杨柳青坐落在大运河边上,距离北京、天津都不远,所以,早年间一些文人参与到年画创作中,将杨柳青年画提升了档次,画的线条细腻,人物造型生动,题材丰富。上万种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流传到现在还有七八千种,其中娃娃类占杨柳青年画的四成,其他六成年画包括戏曲和民间故事等等。

现在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色与中国民俗的符号相吻合,每一幅年画都有一个故事,就拿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连年有余”来说,现在已将画面故事演绎了。过去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没有小姑娘,全是小男孩。市民买回去往家里一贴,是个大胖小子。现在的“连年有余”年画,看画面上娃娃头的左上面戴着花,是一个小女孩;看头的右上面扎着小辫,是个男孩。观众看它像男孩就是男孩,看它像女孩就是小女孩。代表着生男生女都一样,象征着吉祥、和美。胖娃娃的胳膊腿像藕节一样,佛脸童身很生动。画面上娃娃抱着的鱼,核桃鱼头、鲤鱼身子、金鱼尾巴,正因为它汇聚了吉祥与喜庆,所以,它成了中国民间的一个符号。央视春晚大屏幕的背景图就是用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连年有余”,去年天津全运会上也是用的这张图案。杨柳青的画诀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没有脖,鼻子眼睛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

同样是木版年画,东昌木版年画第五代传承人79岁的栾喜魁的刻版以其原滋原味、古朴、典雅等特点备受青睐;而徐秀贞展台前的东昌木版年画以其种类齐全、题材丰富而让人纷至沓来。

在民博会主会场入口处,东昌木版年画第七代传承人郭宾正在印制木版年画《大闹天宫》、《悟空出世》等等。郭宾说,他的木版年画技艺来自父亲郭春奎,属于父子传承。与原来的年画侧重神类相比,他认为在“古”味基础上,年画更应加以创新,增加和谐、吉祥、平安、福寿等类的木版年画占比,这样木版年画不再局限在过年贴,而是一年四季都可贴,让东昌木版画走出时间的限制,新刻版的《大闹天宫》、《喜生状元郎,凤落金宝地》、《游湖借伞》等等就属创新类,在郭宾的展台前,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

鼻烟壶内画堪称鬼斧神工,十几道工艺做出苗艺蜡染

移步来到天津民间艺术家王新年展台前,让聊城晚报记者感到新奇的是,一个小小的鼻烟壶,壶口只有豆粒那么大,壶的内壁还是磨砂的,而年愈知命之年的王新年能将笔伸到壶里面,在壶内壁上画出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虫草、书法等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以前画内画用竹签,现在我用的这种带钩带尖的小毛笔,是自己做的,没有卖的。这样蘸一下墨就能伸到壶口内进行作画。”王新年说,内画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以前用竹签笔画得比较粗糙,笔画这么细根本画不了。画画用的所谓的“墨”是矿物质颜料和胶,这样画上去永远不会脱落。有人说他的内画堪称“鬼斧神工”,那只是别人的溢美之词。

王新年坦言,因为当年受各种限制,爷爷看到老先生画内画,然后自己回家研究,从而“偷”艺学成内画技艺。从小酷爱美术的王新年小时候随父亲王卫生学习绘画,高中毕业后就跟父亲学会了内画技艺。

高超的鼻烟壶内画制作技艺区别于外画。王新年表示,内画首先是笔画顺序相反,把带钩的小毛笔从从小壶口伸进内壁反着作画,这样从外壁看才是正顺序。最重要的是,小小的壶口限制画画的动作,多年来他在继承发扬先辈艺术的基础上,又将其加以改善,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新年鼻烟壶内画的艺术特点以其“精皴细染,造型准确,风格典雅”而著称。代表作《四美图》去年获金奖,《竹林七贤》多次获全国大奖。在王新年看来,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虫鱼,大千世界皆可入画。

在苗艺蜡染展台前,墙壁上挂满了包括民族风情、花鸟鱼兽、孔孟之道、农耕文化等主题的五颜六色的蜡染布。墙壁上的简介格外引人注目:中国文联山花奖、中国民间艺术金奖、联合国教科文金奖、中国工艺美术一等奖、中国少数民族百花奖。这一连串符号让记者不得不驻足采访。“我从事蜡染20多年,获奖的代表作品20余种。”来自贵州的苗艺蜡染传承人青林海说,代表作品有民族性的、民俗性的、民间性的、有历史性的、有宗教性的。

青林海表示,蜡染是一种古老的仿染工艺,它是用蜡刀蘸熔蜡在布上绘画后以蓝靛浸染、去蜡,布面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等多种图案。传统蜡染要经过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几道工艺。年苗族蜡染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用鼻子仔细一闻,淡淡的草香味扑面而来。青林海告诉记者,蜡染的原料取自板蓝根发酵而成的蓝靛。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功效,还可以驱蚊防虫,蜡染布同样可起到这种效果。

剪纸面塑陶艺木雕葫芦画,“指尖绝活”竞献真经典

在剪纸柜台前,冠县教师、聊城市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刘俊华的剪纸作品《八骏全图》等作品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鲍凤华的剪纸作品《轮回》将人从出生、幼儿、少年、青年,到壮年、老年的整个过程采用剪影的方式呈现在墙上,让人感慨万端。

在25号展台前,小刀、锥子、钳子一大堆放在旁边,来自山东济宁汶上的郭忠磊正在用一大块香樟木刻制《松下达摩》。郭忠磊说,作品描绘的是修道悟禅的场景,刻制这样的作品从构思、雕刻、打磨需要20余天。在号展台前,“要么编么”,来自聊城的魏福庆显得底气十足,他正用一根根铝丝编制成摇钱树、龙、凤、水壶、手枪、马车以及各类人物,每一样作品让人纷纷点赞。还有5号展台前,来自济南齐照山的陶艺美术品,各类表情的人物让人爱不释手。

85号展台,临清张翠英的《面塑人生》让人耳目一新。张翠英告诉记者,与其他人的面塑不一样的是,她做的面塑都是带场景的,这些作品来自她生活中,比较随意。比如《门口的守望》描绘的是大家闺秀在门口的一个等待。还有作品《家里来客人了》,用面塑将家里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让张翠英最拿手的是,将面塑人物场景《惜春作画》、《红楼梦下棋》分别放到核桃壳和小葫芦里,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令人叹为观止。

在41号展位上,民间艺术大师李玉成向记者绘声绘色的介绍《苏三起解》东昌葫芦雕刻画;45号展位上,年愈八旬的张信岭向游客介绍东昌毛笔的制作技艺。号展台前,省级非遗传承人梁平的织布机上,“唧唧复唧唧”的织布声和清脆的穿梭声让市民大开眼界,让人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本届民博会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聊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记者陈金路

■联系我们:(座机)

请一定一定留下再走

小编的命运就在你们手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不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25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