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第一批)发 布,全国仅有11个园区“上榜”,贵州有一个—— 水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激情创造产业之美 6月14日,农业部、财政部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共11个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省内唯一一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 这个产业园很不一般—— 它是中国“三变”改革发源地,农村“三变”改革荣登中国农业创新榜首位,“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写入了年中央1号文件。 它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第七批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贵州省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殊荣,年以来连续4年蝉联贵州省农业园区综合绩效考评第一名,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 目前,该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园进入了加速发展、转型发展、引领发展新阶段,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种决心 还原大山的本色 山,是什么颜色的? 当然是绿色了。 然而,在水城县百姓眼里,山,还有别的颜色。 山,曾经是白色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水城县,石漠化严重,很多山上,都是嶙峋的怪石,泥巴都看不见,杂草都不长,只有石头的白色。 山,曾经是黄色的:农户们要生存,只能不断向山要地,往更高处开垦,砍树种苞谷;到了秋天,苞谷收完了,整片山,就只有泥巴的黄色。 山,曾经是黑色的:矿产资源丰富的水城县,煤质优良、品种齐全、易于开采,大大小小的煤矿林立山间,机器轰鸣不断,整个区域都是煤的黑色。 “掠夺式”地开发资源,让水城付出了沉重代价:资源枯竭、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植被破坏,农民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贫困。 绝地反击—— “转型”是摆在水城面前的必答题,特色农业则是水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难,真的很难!”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李明说,过去,六盘水市作为工业主导型城市,喀斯特地貌突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造成了六盘水农业总体体量小、产值少、占比低,但凉都“三农”人勇于创新的决心从未改变。 要走生态转型路、要打农业翻身仗,绝地之处,六盘水、水城县更加坚定了决心,誓要走出一条喀斯特山地生态农业的新路。 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5个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其中包括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由此,水城县,迎来了转型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紧抓机遇,水城县在基础薄弱、产业优势不突出的情况下,解决了产业园建设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难题。 如何选择主导产业? “产业园建设初期,在省农委的大力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多个精品水果开展试验示范,在反复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选择具有特色鲜明、发展基础好、产品品质佳、市场口碑好、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后劲足,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等优势特点的红心猕猴桃作为产业园主导产业。”参与了园区建设全过程的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工作人员刘文如是说。 资金从哪里来? 一方面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另一方面紧抓六盘水市煤炭重组转型的契机,鼓励和具有资本力量的煤矿企业转型,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不懂技术,咋办? 六盘水市、水城县紧抓中科院对口帮扶的机遇,在产业园建立了猕猴桃产学研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标准建设与推广。 怎么延长产业链? 延长产业链是提升产业生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产业园建成了凉都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特色农产品仓储交易物流园、冷链电商物流园、猕猴桃交易市场;建成周转库容2.3万吨的气调库,安装了3条猕猴桃分选线,建成年产万吨猕猴桃酒酒厂一期工程;建成米箩现代农业观光园、布依文化广场、巴郎庄园、半方塘旅游休闲度假中心等农旅融合设施。 绝地逆袭—— 上下合力攻坚,水城县凝聚起了最大的力量与激情,走出了一条喀斯特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路。 一份责任 链接百姓富生态美 下过雨后,杂草会疯长。 勺米镇果立普村黔恒农业的猕猴桃基地里,孔应达他们一群人正弯着腰,忙除草。“赶忙哦,还有一大坡地。”孔应达笑呵呵地吆喝着。 年,黔恒农业来到果立普村后,孔应达就把自家的六亩地流转给了公司,然后和老伴儿在基地里打工。 每年每亩元的土地租金,每个月每人元的工资,年底公司还分红,孔应达家的年收入就超过了6万元。 “过去那六亩地种点苞谷,每年收了卖了就能维持基本生活,一年忙到头也不见钱。”孔应达说,这两年他在基地干活儿,存折上已经有了将近十万元的存款。 孔应达细数着产业发展的好处:“不仅有钱赚,路也修通了,家家门口都通水泥路,还有自来水。” 他们感谢产业园和公司,为此干活儿都格外卖力,到了每年猕猴桃成熟的季节,还会自发组织守夜,以防果子被盗。 农户的积极性,源自获得感。而获得感,则源自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产业园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落地生根,这是产业园能够做大做强做优的核心。”水城县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张辉说。 在“三变”改革中,水城县润永恒公司按照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的“五连”模式,培育“农民股东”。 村企联合,米箩镇俄戛村与润永恒公司建立村企联合机制,村“两委”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协调矛盾纠纷;产业连片,产业园内鸿源、宏心等公司强强联合,组建了凉都猕猴桃发展集团,在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运作等方面互联互通;基地连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将一家一户培育成为产业基地的职业农民;股份连心,采取“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的模式,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基地建设;责任连体,将公司与农户打造成为“利益共同体”,老百姓与公司同进退、共发展,增强了老百姓参与公司管理的责任意识。 通过创新“五连”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难以集中连片以及公司与农户两张皮的问题,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变”不仅充分调动了农户的力量与激情,也让企业对产业发展更有信心。 黔恒农业董事长段昌勇体会十分深刻:“在种植基地上,我基本不费心,‘公司+农户’的模式,让老百姓积极性高涨,他们会严格按照标准来管护,基地果子产量高品质好。” 因此,段昌勇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扩大基地规模和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上。 这位曾经的“煤老板”说,煤矿富了煤老板,破坏了生态,也亏了老百姓;而现在,企业和百姓共赢,生态和效益同守,让他更有力量和激情。 一个承诺 做足“国家级”分量 在《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 按照农业部“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构建我国“三农”发展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形成农民收入增长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 为此,六盘水市上下积极行动,共同履行好这份承诺。 六盘水市农委主任李明:入选首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对六盘水农业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与其他首批入选的产业园相比,还是存在着基础薄弱等问题。 我们首先要找准差距;其次要加强学习,取长补短;第三,要抓好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顶层设计;第四,要找准切入点,以扩大产业规模、农产品深加工、市场体系建设、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等为切入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第五,要突出特色,产业特色、体制机制创新特色都要继续发扬。 以水城产业园为示范,全市同步启动8个类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实现六盘水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质的飞跃。 水城县县长王尔彬:将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国家一流的具有独特品质、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现代农业园,一是做大产业规模;二是做长产业链,从科研到种植到加工到销售到农文旅一体化,全产业链融合;三是做美产业形态,提高产业附加值,主要是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三变”为引导,积极探索创新,保持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黔恒农业董事长段昌勇:下一步,公司要在基地里试行“反包倒租”模式,把猕猴桃地包给农户自己管理,公司免费提供农资和技术服务,负责产品保价回收,实实在在为农民谋利益,增收益。 企业的利润不能在农户身上挣,而是要去市场上找,通过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现代农业分工更加细化的当下,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农民就专心种植,种出品质最佳的产品;公司就专心扩大种植规模、闯市场,让黔货出山、风行天下。 猴场乡补那村村民陈敏:今年不再出去打工了,猕猴桃是个很好的产业,我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更好的日子。 我组织亲戚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有60亩猕猴桃,下一步利用好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到银行贷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按照标准化管理,只有最好品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才有市场,才能挣钱。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ichengzx.com/scxfc/22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