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洛阳市与北控水务集团签署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项目投资协议。年牡丹文化节前,洛河洛阳桥至李城桥5.5公里示范段、瀍河国道至洛河口5.2公里示范段将完成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将集中展现千年帝都的古韵新赋,实现洛阳母亲河的华丽提升。 去年,我市进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行列。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打造真正的北方水城和宜居城市“金质名片”,并启动新一轮洛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以打造“华夏文明第一河”为定位,由西向东依次在30多公里的洛河市区段打造郊野生态段、创意产业段、城市活力段、历史文化段等四大水景主题公园,创建洛阳城市新名片,增添旅游休闲新亮点,建设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 此次签约的示范段项目为历史文化段提升工程,是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将在河道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充分融入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景观提升。其中,洛河洛阳桥至李城桥5.5公里示范段将以洛神文化为基础,阐释启程、相遇、欢宴、惜别等四个层次的文化内涵,穿插打造帝都广场、洛神公园、洛戏清流、洛水清波、洛浦烟柳、城东桃李等主题景观;瀍河示范段将以大运河成功申遗为契机,围绕“运河文化”的驿、渡、桥、市、漕等多个维度实施提升,搭配运河广场、瀍壑朱樱等主体景观。 根据规划,示范段工程以生态改造为主,重点景观设计将最大限度提升公园的可达性和休闲体验度,全面融入现代科技、亲水游园、水陆两栖通航、徒步露营、园林景观等,让人融入自然,穿行历史。此外,洛河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项目也将首次引入信息化支撑,通过建设监控预警信息化系统,实现区域内水环境检测、视频监控、水文信息采集的信息化管理。 洛河水系提升改造工程 日前,市规划委员会通过了《洛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示范段规划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洛河市区段水系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工程。按照《方案》规划,洛河市区段将按“华夏文明第一河”的理念,分步分段打造郊野生态段、创意产业段、城市活力段、历史文化段等四大城市水景文化主题公园,展现千年帝都的古韵新赋,实现洛阳母亲河的华丽提升。 目前,该工程历史文化段已作为示范段先期实施,范围包括洛河洛阳桥至李城桥段5.5公里、瀍河国道至洛河口段5.2公里,总投资10亿元,计划实施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明年牡丹文化节前,瀍河示范段将率先完成提升。年6月前,洛河示范段将竣工开园。 华夏文明滥觞于河洛,华夏古都历史沿洛水展开。因此,新一轮洛河水系综合提升,将围绕“华夏文明第一河”的理念逐步展开。 理念:增加亲水性景观更丰富 翻开历史,洛河两岸曾经柳浪桂香,宫墙高起,楼台林立,尽显帝都风华,但近现代以来,历经沧桑的洛河繁荣不再,垃圾遍地…… 20世纪90年代,在全市上下的呼声中,洛河治理大幕拉开。如今,融水保工程、历史文化、现代景观于一体的30多公里洛河两岸,水清木秀,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格局,还带动附近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洛阳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去年7月,以洛河为代表的洛阳城市河湖水系的魅力,征服水利部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使洛阳进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行列。然而,对照水生态文明标准,我市亲水性不够、功能性不全、视觉景观层次单一等问题依然突出。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盘活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打造中原经济区最佳宜居地的“金质名片”。洛河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根据《方案》,新一轮洛河水系提升将以“华夏文明第一河”为定位,由西向东依次打造郊野生态段、创意产业段、城市活力段、历史文化段四个主题公园,创建洛阳城市新名片,增添旅游休闲新亮点。 ——郊野生态段。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修复生态伤痕,还原洛河原有风韵,重现自然生态风貌。 ——创意产业段。围绕周边高科技产业区,打造休闲放松的绿带地标景观,聚集人气,形成区域经济热点。 ——城市活力段。凝聚新老城区商业中心,打造更有活力、更加迷人的河道景观。 ——历史文化段。重现千年古都风采,建设具有洛阳特色历史风貌的河道景观,还原历史记忆。 “项目将在充分尊重洛浦公园现状的基础上,秉承地域性、人性化、生态性、经济性等四项基本要求,充分融入古都文化,打造国际级滨水岸线。”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前瞻:梦回千年帝都水路互连互通 远古时期,洛神宓妃因迷恋洛河美景,降临人间,来到洛阳,并演绎了动人的爱情故事。如今,先行实施的洛河示范段将以洛神文化为基础,阐释启程、相遇、欢宴、惜别等四个层次的文化内涵,穿插打造帝都广场、洛神公园、洛戏清流、洛水清波、洛浦烟柳、城东桃李等主题景观。 想象一下:从全国首个水景信息化广场帝都广场启程,透过互动光效、水幕电影、跌水景观,体验古都历史缩影;在静谧的爱情主题花园——洛神公园中相遇,感知浪漫;在“洛戏清流”和“洛水清波”中“欢宴”,感受古代洛阳上巳游春、曲水流觞、水上花灯会等传统活动与洛河滨水环境的完美融合;最后在“洛浦烟柳”和“城东桃李”的园林生态中惜别…… 从瀍河入洛河口逆流而上,瀍河也将被塑造成文化主题鲜明的生态走廊。瀍河示范段将以大运河成功申遗为契机,围绕“运河文化”的驿、渡、桥、市、漕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并搭配运河广场、瀍壑朱樱两大主体景观。 其中,“驿”将演化为古典样式的亭台楼榭,供市民在游览时休憩歇脚;“渡口”将设计滨河摆渡码头,再现历史河道盛景;“桥”和“市”的还原将依托现有古桥和市场,展现两岸繁荣。“漕”将通过运河广场表达城市与水的关系,广场内雕刻着城市历史印记的石刻被精心放置在水系中,展示古码头的韵味。 据介绍,规划区域内,85%以生态改造为主,15%为重点设计区域。景观设计将全面融入现代科技、亲水游园、水陆两栖通航、徒步露营、园林景观等理念,最大限度强调公园的可达性和休闲体验度,让人融入自然,穿行历史。 ——水路可通航。通过水陆两栖船的设置来完善游览体系,两栖船通过坡道来联系水中和陆上的交通。 ——骑行逛公园。将现有两岸防汛路改造成16.8公里连贯的自行车骑行系统,并在每个与市政路衔接的入口处设置自行车租赁站点。 ——城市天际线。景观设计将合理设置构筑物高程,通过建设节点景观、营造立体植被、塑造坝体景观、柔性设计生态驳岸等,塑造洛阳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配套更完善。公园充分利用市政空间,布置停车场以及临时停靠点,泊位近千个,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等功能要素有机融合。 创新:智慧化管理更美更安全 翻开厚厚的规划方案,从路灯样式到地板样式,从植被品种到景观内涵,都充分融入洛阳文化特色。 “好看更安全”是提升工程的一大特点。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滨水永久性构筑物的防洪等级高于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其余建筑设计在百年堤顶,满足百年一遇的防洪等级。 此外,河道管理也将首次引入信息化支撑,即通过建设监控预警信息化系统,实现水环境检测、视频监控、水文信息采集的信息化管理。届时,洛河水系水环境及生态旅游集中、高效、实时、全面的管理将调为智慧模式。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大市民可以登录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网站查看《方案》,如果有好的建议,可以拨打-,向该项目联系人李若鹏反馈。 文章来源:洛阳网 看完本文后,您可以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文化洛阳”进行云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