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城区道路命名草案 内黄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上古五帝内黄独占二帝;殷太戊,魏冉闵英名远播;秦商鞅,唐沈佺期均为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名人。自汉初建县余年来沧桑巨变,内黄已呈现出现代化中小城市的风貌。年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范围为东环路至西环路约米,南环路至北环路(今繁阳一路)约米。规划区内主干道为7纵6横格局。08年县政府首次正式命名大道5条,路15条,环城路4条,大街4条。 年后城区规划面积已扩大到约40平方公里,新、老城区规划主干道已成为9纵9横新格局。但因新区道路未经正式规范命名,致使现路标出现很多与原命名不符或雷同现象,春节前县民政局召集内黄县各方面的专家11人为期一周进行研讨、采词,经过赵宪法主席、国斌县长、县规划、文物旅游、县志办、水务、历史研究会等相关部门进行论证。按照上级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命名要求,拟定此次道路命名总的原则为:“立足当代、彰显历史、体现特色、尊重习惯”,在具体命名工作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保持地名的稳定性。 对年县政府已经命名的道路一般不作修改,新区扩延部分仍用原名(一线一名),以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保持地名的连续性。 二、突出地名的时代感。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名命名也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反映和体现当代的精神风貌、社会文明程度和经济发达情况,县城北新区的道路主要以此为主命名。 三、彰显内黄的历史文化。 内黄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这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采用一部分历史名人命名,可作为我县地标性街道名称。 四、体现地名特色。 对具有明显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道路以突出该特色命名,如陶瓷园区、纵横道路非瓷即陶,体现了“中原瓷都”的气派。 五、区分地名层次。 本次命名道路划分为三个层次: 1、承担城市主要交通功能的主干道命名为“大道”(南北方向)或“路”(东西方向)。 2、承担城市次要交通功能的二级道命名为“路”或“大街”。 3、承担一般商住功能的三级道命名为“街”。 居民聚居区通道一般称“街”、“巷”、“胡同”。 一、东西走向(需命名道路11条) 1、主干道4条,即规划的繁阳1-4路,自南向北分别命名为: 黄河路(繁阳一路)、文明路(繁阳二路)、复兴路(繁阳三路)、卫河路(或命名北环路繁阳四路)。 命名释义:黄河路——内黄地属黄河古道,因黄河得名,另路旁有引黄水系工程。 文明路——人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用语。 复兴路——寓意中华民族中兴崛起,也是规划的行政中心所在道路。 卫河路——县境内第一大河且路旁有引卫水系工程。 命名取义体现时代特色,与原有主干道南环路、振兴路、朝阳路、建设路、人民路呼应,形成九横格局。 2、二级道5条,即建设路与繁阳四路6条主干道之间各有一条,自南向北分别命名为: 方案一:沈佺期大街(纬三路,公园南侧)、博爱路(纬一路)、富强路(纬六路)、龙马路(纬七路)、民生路(纬八路)。 命名释义:沈佺期大街——沈佺期,唐代诗人,内黄历史文化名人,该路毗邻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内黄公园,沿线有多家学校,以历史文化名人励志。 博爱路——寓意勤政亲民、救死扶伤、关爱全体民众。 富强路——寓意政通人和、国富民强。 龙马路——取义西起张龙,东至马上,寓意龙马精神。 民生路——寓意亲民爱民,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
|